但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多源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此病发病急骤,常在活动中发病,与情绪激动、饮酒、过于劳累、用力排便等诱因有关。临床表现:重症脑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面色潮红、昏迷、尿便失禁。
1. 病情观察
(1)急性期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30分钟测1次,平稳后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呼吸不规则等,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及时发现,立即进行抢救。
(2)观察患者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及早发现消化道出血征象。 (3)观察患者小便的量及颜色,警惕使用脱水剂后出现肾功能损害。
2. 用药护理
(1)使用20%甘露醇脱水治疗时,要保证快速输注,250ml在20~30min内快速滴完;注入过快会导致一过性头痛、眩晕、注射部位疼痛;使用前对光检查有无结晶及、沉淀、絮状物;同时保证静脉通道的通畅,防止血栓性静脉炎及外渗引起的组织水肿、皮肤坏死;同时注意观察电解质及肾功能的变化。 (2)使用甘油果糖注意调节滴速,250ml需滴注1~1.5h,500ml需滴注2~3h,滴注过快易发生溶血及血红蛋白尿。
3. 专科护理
(1)休息与活动:急性期须卧床休息,减少搬动,更换体位时应保护头部且避免震动。头部抬高15~30。。
(2)呼吸道护理: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血压的管理:高血压者的患者血压控制在180/105mmHg左右为宜,过低会导致灌注不足,过高会有再出血的风险。
(3)高热、瘫痪、便秘、脑室引流、意识障碍者分别按相关护理要点执行。
(4)烦燥不安者做好安全防护。
(5)不能进食者,按医嘱给予静脉补充液体及电解质或给予鼻饲饮食,鼻饲者按鼻饲护理常规执行。
(6)避免各种刺激,防止引起颅内压增高的一切相关因素,如情绪激动、剧烈咳嗽、用力排便、声和光的刺激等。
(7)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① 预防压疮 定时翻身和按摩受压部位;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加强患者营养,增强皮肤抵抗力。
21 / 42下载文档可编辑
② 预防口腔感染 清醒的患者协助每日晨起、饭后、睡前漱口;昏迷者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
③ 预防肺部感染 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意识不清者给予吸痰。 ④ 预防泌尿系感染 保持会阴部的清洁;持续导尿的患者定时夹管排放,多饮水,尿液引流袋的位置要低于尿道和膀胱。
4. 心理护理 经常和患者交流,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多举康复好的病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并做好需长期康复的准备。
5. 基础与生活护理 口腔护理2次/d,床上擦浴2次/d,q2h翻身叩背一次,预防压疮及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压疮及Barthel指数评分。 6. 康复护理
(1) 对偏瘫肢体在发病72h后即可进行被动活动,如按摩肢体,被动活动关节。患肢放置时注意保持其功能位置,预防关节畸形和足下垂。
(2) 恢复期的患者需行患肢的主动运动,反复训练。
(3) 对失语的患者需进行语言练习,由简单到复杂,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
7. 健康指导
(1) 坚持按时按量服药,积极控制高血压。
(2) 饮食清谈,戒烟限酒,每次饮酒不超过50g(1两)。
(3) 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刺激,不可突然用力过猛。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4) 坚持功能锻炼,持之以恒。
(5)首次发病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必要时行
DSA检查等。
脑梗死护理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临床常见类型有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梗死等。发病原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特点是起病较缓慢,常在夜间血流缓慢时和血压低时发病。一般患者意识清楚,可有偏瘫、失语、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昏迷等。 1. 病情观察
(1) 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及意识改变。
(2) 若头痛剧烈、呕吐频繁、烦躁不安、意识改变、两侧瞳孔不等大,血压升高者为脑疝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
(3)观察有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表现,如偏瘫、失语等。
22 / 42下载文档可编辑
2. 用药护理
按医嘱进行溶栓、抗脑水肿、改善微循环、抗凝及扩血管等药物治疗。正确掌握给药方法和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1) 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稍慢,并注意血压的变化,用药后不宜即刻下床活动。
(2) 应用溶栓、抗凝药物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皮肤淤斑、针眼渗血等。
(3) 口服阿司匹林者应注意有无胃部不适及黑便情况,痛风者不宜选用。
3. 专科护理
(1) 注意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吸入。
(2)血压的管理:急性一般不宜将血压降得过低。过度降压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重,当患者平均动脉压>130mmHg或收缩压>220mmHg,可遵医嘱给予缓慢降压。
(3) 高热者、偏瘫者、意识障碍者分别按相关护理要点执行。 (4) 抽搐者应做好安全护理,防止受伤 ,并按医嘱给予处理。 (5) 准确记录24h出入量。
4. 基础与生活护理
(1) 休息 症状较轻者可适量活动;偏瘫的患者不宜强行下床活动,以免摔伤。
(2) 饮食护理 给予低盐低脂饮食,如有吞咽困难、饮水反呛时,可予糊状流质或半流质小口慢慢喂食,必要时给予鼻饲,防止误吸的发生。 (3) 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
(4)皮肤护理 定期进行压疮及Barthel指数评分,偏瘫卧床者q2h翻身叩背一次,预防压疮及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5)大小便的护理 必要时留置尿管,做好会阴护理;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5. 心理护理 脑血栓形成的患者,因偏瘫、失语,易产生自卑、消极的心理和性情急躁,常常会使血压升高,病情加重。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6. 康复护理
(1) 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偏瘫侧肢体行早期功能锻炼,同步辅以神经肌肉治疗。
(2) 失语者可根据病情进行训练,如运动性失语,患者心情多焦虑、急
23 / 42下载文档可编辑
躁,应耐心鼓励患者树立信心,开始训练时可先用单词,逐渐构成语句或练习容易理解的语言。对感觉性失语患者,可叙述一件事,让患者理解后复述,反复训练,可由家属共同合作来完成。
(3)面瘫者鼓励行鼓腮、吹气、露齿等训练。
(4)吞咽障碍者,加强吞咽功能的训练,鼻饲者做好鼻饲的护理。 7. 健康指导
(1) 让患者充分认识预防为主的重要性,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高等。
(2) 以低盐、低脂、低胆固醉、高纤维素饮食为宜,忌烟、限酒,晚餐不宜过饱。
(3) 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适度参加体育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但要避免劳累。
(4) 有头晕、肢体麻木、无力、口齿不清、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5)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指导其家属掌握预防压疮、肺炎、尿路感染等合并症的方法。
(6) 出院后要定期复诊。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发病主要原因有先d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辱动脉硬化,颅脑外伤、颅脑肿瘤等。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常见于用力情绪激动时发生,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及呕吐、脑膜刺激征及血性脑脊液。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昏迷、脑疝,死亡。
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若有意识障碍、头剧痛、瞳孔大小不等、血压升高、呼吸脉搏减慢,有可能发生再出血或脑疝,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 药物护理
(1) 按医嘱执行止血、抗脑水肿、对症处理等治疗时应掌握正确的用药方法。
(2) 使用脱水药物20%甘露醇及甘油果糖时参照第四节用药护理。 (3) 使用止血剂和钙离子拮抗剂时,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在使用钙离子拮抗剂期间注意监测血压的变化。
24 / 42下载文档可编辑
(4) 使用冬眠合剂的患者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3. 专科护理
(1)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保持安静环境,避免噪声刺激,谢绝或减少探视,减少搬动。
(2) 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3)烦躁不安者加床栏保护,同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镇痛剂,以利患者安静休息。
(4)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或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如用力排便、咳嗽、喷嚏、情绪激动等。
(5)配合医生行全脑血管造影,造影时间应选择在发病3d内或发病20d后,确诊为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的患者应争取早日行介入或手术根治,避免复发。
4. 基础与生活护理
(1) 饮食护理 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饮食,食物中应多含维生素和纤维素,以保持大便通畅。
(2) 做好基础护理,口腔护理2次/d,床上擦浴2次/d,q2h翻身叩背一次,预防压疮及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定期进行压疮及Barthel指数评分。
5. 心理护理 医务人员态度和蔼,鼓励患者选择各种方式表达思想,有效沟通并给予心理安慰,消除恐惧、紧张情绪。
6. 健康指导
(1) 女性患者1~2年避免妊娠及分娩。
(2) 向患者告知复发的危害性,配合医生及早做MRI检查或全脑血管造影,以明确病因,达到根治的目的。
(3) 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剧烈活动及从事重体力活动。
气管插管护理
一、固定好气管插管,松紧度要适宜,避免人为造成气道狭窄。
二、测量气管插管的深度(气管插管距门齿的距离,每班测量插管的长度并做记录以防滑脱)。
三、防止气管插管打折,扭曲。
四、患者返室循环稳定后视情况吸痰一次,检查呼吸机湿化情况,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每2~3h吸痰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
五、检查插管套囊是否漏气,定时放气囊,放气前先行口腔,咽部吸引。
25 / 42下载文档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