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口头引导疏散
疏导人员到指定地点后,要用镇定的语气呼喊,劝说人们消除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使大家能够积极配合,按指定路线有条不紊地进行疏散。
b) 广播引导疏散
在接到突发事件报警后,指挥人员要立即开启应急事故广播系统,将指挥员的命令、事故情况、疏散情况进行广播。广播内容应包括:发生事故的部位及情况,需疏散人员的区域,指明比较安全的区域、方向和标志,指示疏散的路线和方向,对已被困人员要告知他们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以及自制救生器材的方法,使被困人员顺利疏散。
c) 强行疏导、疏散
如事故现场直接威胁人员安全,工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手段强制疏导,防止出现伤亡事故,在疏散通道的拐弯叉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应设疏导人员,提示疏散方向,防止误入死胡同或进入危险区域。
d) 制止脱险者重反事故现场
对疏散出的人员,要加强脱险后的管理,防止脱险人员对财产和未撤离危险区的亲人生命担心而重新返回事故现场,必要时,在进入危险区域的关键地段配备警戒人员。
e) 现场人员和周边群众,由现场处置领导组负责应急状态下的疏散、转移和安置。
5.3 应急结束 5.3.3 应急结束的条件
⑴ 事故已得到控制,没有导致次生、衍生的事故,或导致次生、衍生的事故隐患已消除。
⑵ 被困人员全部得到救助,事故现场人员和周边群众已疏散到安全地带。
⑶ 受伤人员已全部从事故现场救出,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没有失踪人员,包括参加应急救援的人员。
⑷ 环境受到污染经处理后,符合国家或行业有关标准。 6. 信息发布
配合政府部门信息发布的相关工作。 7. 后期处置
7.1 完善预案、制度和物资设备
⑴ 总结事故、事件教训,补充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⑵ 补充完善各级应急预案的有关内容。
⑶ 对于在应急处置中,损耗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重新更换,按要求配备齐全。 7.2 做好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成立善后工作组,协调事故、事件善后处置工作,事故、事件发生单位做好灾后重建、污染物清理与处理工作,尽快消除影响,恢复秩序。 7.3 保险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启动保险理赔程序。 7.4 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事故、事件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要逐级进行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对事故、事件的评估是否准确;应急救援决策是否准确;应急救援资源调配和使用是否合理;应急救援行动是否协调;通讯联络是否畅通;应急救援效果如何;评估各级应急救援预案的不适应之处,提出修订、完善的建议。 8 保障措施
8.1 通信与信息沟通保障
⑴项目部采用移动电话基础应急通讯系统,提供与应急工作相关单位和人员的通讯联系方式(通讯录见附件一)。
⑵应急救援工作人员联系电话应确保平时与应急期间畅通。
8.2 应急队伍保障
做好应急队伍的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增强应急能力和不断提高应急队伍的素质。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⑴ 应急人员的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防护服要保持完好,并明确存放地点、负责人、联系电话。
⑵ 各类灭火器材的配备和配备数量应符合相关要求,应急抢救时需要提供灭火器材数量、存放地点、负责人、联系
电话。
⑶ 救护器材、存放地点、负责人、联系电话要明确。 ⑷ 救治器具药品的配备包括担架、夹板、止血带、氧气袋、急救药品等存放地点、负责人、联系电话要明确。
⑸ 应急车辆。
⑹ 抢险工具的配备,如:铁锹、消防斧等,存放地点、负责人、联系电话要明确。 8.4 经费保障
项目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对应急工作的日常费用进行预算,财务审核,列入年度管理费预算,保证应急经费及时到位。 9 .应急预案管理 9.1培训
⑴ 分公司每年度结合安全生产知识教育活动进行相关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培训。
⑵ 分公司每年度对专职、兼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应急救援专业技能知识的培训。
⑶ 必要时对施工工地周边群众进行相关安全常识的宣传、教育。 9.2 演练
工程项目开工后,针对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重大危险源和对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制定演练方案,每年有针对性的组织不少于1次的应急救援演练;跨年工程项目工
地每年必须组织不少于1次的应急演练。演练结束后及时总结。总结内容包括:演练项目和内容、模拟形式及目的、演练起止时间、参加演练的部门和人员、演练动用的设备和物资、演练现场的照片、演练效果小结。
重大工程项目工地和社会影响较大的应急演练,必要时应告知并邀请业主、总公司、当地政府建设安全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参与并接受演练指导。 9.3 应急预案的修订
根据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等的规定和要求,及时对本单位应急预案进行补充、完善和更新,或经过演练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补充、完善和更新。 9.4 应急预案的实施
项目应急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