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理解及实施讲稿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去观察、去设计实验,去思考,去假设,去想象等多方探究,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发现规律。 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学习活动,重点不在于“科学研究”,而在于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最后呈现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经历,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对课题的探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知识在他们的眼中也不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内容,而是相互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学生所获得的这些感受和体会,正是开设研究性课程的主要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性学习过程本身恰恰是它要追求的结果。

第三,实践性。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实践,要求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人类等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便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在实践中探究问题。强调超越课堂、超越书本或教材,走出学校,走近自然,走入社会,在现实的生活情境、自然情境和社会情境中学习。研究性学习课程与现有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这是设立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最根本目的。

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通过读书获得,而一个人的能力只有在实践的“历练”中养成。实践才是培养人的能力和智慧的摇篮。如果说其他课程主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那么,研究性学习则强调让学生得到实践能力的训练,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归宿。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对“实践性”的理解不能太片面、太狭隘,以为强调实践性,就等同于让学生做社会调查,到校外查资料、搞活动。在研究性学习中,

实践性主要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自己去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学生可以到社会上做调查,可以外出到大学、科研机关等单位访问请教,也可以在学校里查阅资料、上网、观看各种音像资料、和老师同学讨论问题,等等。这里,“实践性”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社会调查、到校外访问与查阅资料等,只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某种具体形式,而不能和研究性学习完全划等号。

第四,生成性。生成性是指学习的内容或研究的内容,都可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新的课题,是原有课题的拓展、延伸、发展、创新。它包括两方面:一是转移(虫吃叶),二是拓展延伸(冰—〉水—〉汽—〉水—〉海—〉海洋动物)。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研究性学习着眼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目标指向主要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满足和能力品质的提高,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形成和经验的获得,强调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其一般目标是:

1.获得亲自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体验,激发观察生活、发现问题与探究问题的兴趣。

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接触科学和社会,对身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体验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并且解决问题的愉悦,亲身经历问题探究的实践过程,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体验,加深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在探究中获取新知的心理素质。 2.提高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特别重视提高学生从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践积极探究的能力。包括:针对特定情境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确定探究的题目(项目);针对所探究的问题提出假设,形成简单的探究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自主开展探究活动;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设备,采集基本的信息、数据;运用信息和数据对问题作出简单但合理的解释或回答;获得探究的结论,对事物(问题)的发展作出初步预测或提出适当的对策;用明白的话语交流、观察、思考探究的过程与心得,展示成果等。 3.学会合作与分享。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包括:在合作集体中 既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又乐于与伙伴互相帮助、彼此协作;自觉遵守合作规范,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关系;在合作中能够协调人际关系,主动与同伴交流、分享信息、创意和成果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 学生要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基本确立“崇尚真理,尊重科学”的意识,基本形成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和实践探究的科学道德。包括不盲从、不迷信,自主探究;遵循事物发展规律、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认真踏实、善始善终、成不骄败不馁。养成凡事认真思考的习惯;既敢于大胆想象,又能够认真实践、尝试、探究;不怕困难与挫折,不轻易放弃探究;对研究的过程与成果认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尊重他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等。 5.初步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形成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关系的正确认识,学会关心科学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初步形成维护社会进步、承担社会义务、服务社

会的公民意识。我国参加世贸组织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谈判期间,一次到卫生间,听到总有放水的声音,感到很奇怪。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7岁的小孩在修理抽水马桶。这是社会责任感的充分体现,这种责任感是从小培养成的习惯。同时说明孩子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否则他不会去修理。 四、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的本身没有体系化的内容,具有开放性特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领域,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领域十分广阔,涉及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教师提供范围,也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可以是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的拓展延伸,也可以产生于家庭或社会生活实际;可以是对自然现象的研究,也可以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可以着重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可以对某些综合性的问题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范围

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范围大致涉及四个方面,即人与自然关系领域、人与社会关系领域、人与文化关系领域、人与自我关系领域。 1.人与自然关系领域

人与自然关系领域的问题是与学生生活的社区直接相关的自然现象或问题,探究领域非常广泛,主要涉及与人的存在环境相关的自然事物或现象的问题研究,该活动领域的核心是人的现实生活的自然环境,如水资源研究、植被研究、能源研究、环境生命科学研究等。在美国爱阿华市东南初中的课程设计中,要求学生涉及的自然探究领域相当宽泛,涉及环境生命科学、运动物理、应用化学等。上海

一所中学“人与自然”系列的学生选题有75个之多,有植物与美容、家乡的水污染、环保与纸、洗衣粉的利与弊、城市宠物利与弊、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太阳能的利用等,方方面面,气象万千。

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地或社区的实际,围绕下列问题来选择性地提出探究主题:

⑴水资源及其状况研究 ⑵土壤资源及其状况研究 ⑶空气状况的调查研究 ⑷植被与绿化问题研究

⑸垃圾污染、光污染、噪声污染与处理问题研究 ⑹动物及其保护问题研究 ⑺资源或能源问题研究 ⑻水土流失与水灾问题研究 2.人与社会关系领域

人与社会关系领域的问题是各国中小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基本内容,它涉及社会或社区的历史变迁、社区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考察与探讨)、社会的经济问题(如证券与股票、产业结构研究等)、社会政治(如美国各州的社会研究课题大多设有“美国政府”、“美国民族”等内容);还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探究、个人、群体与制度的探究等领域。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围绕社会现实生活来展开的 ,这些活动领域与具有社会责任感、有见识的公民的形成直接相关。 国外中小学的社会研究领域涉及历史探讨(如地理变迁、历史考察、国家与民族的形成)、经济探讨(如产业、市场、职业)、政治探讨(如政府、民主制度)、文

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理解及实施讲稿

去观察、去设计实验,去思考,去假设,去想象等多方探究,才有可能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发现规律。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学习活动,重点不在于“科学研究”,而在于学习研究的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可能最后呈现的研究结果稚嫩可笑,但这并不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经历,可以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通过对课题的探究,不仅了解了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知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2xag29r5j3z01x0bvw21wxgu8k8be00nbq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