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生命之谜》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宇宙生命之谜》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并最终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文章的题目是“宇宙生命之谜”,因此,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紧紧扣住“谜”来组织文章。作者先提出疑问,“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一个谜,接着作者分析了生命存在的四个条件,对太阳系除地球外的行星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行星中不可能存在生命或难以存在生命,但还需要继续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由“谜”导入,接着开始解谜,最后又由“谜”结束,文章浑然一体,既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让读者觉得余味无穷,增添了进一步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在行文中的匠心。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生字,重点理解“猜测、揭开、抵御、嫦娥”等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3.掌握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并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
1.掌握科普文的阅读方法。
2.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宇宙生命之谜的情况及成果。
教学难点
感受说明文的特点,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了解地球之外离我们比较近的星体吗?你知道关于火星的情况吗?
2.在地球之外,还有生命存在吗?科学家认为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这个问题争论了一百多年。随着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个谜已经揭开了。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3.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 二、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 辐射 轨道 嫦娥 陨石 培养 斑点 干燥 土壤 抵御 磁场 摄氏度 沧海一粟 (2)词语解释。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形容非常渺小。
厌氧菌:是一类在无氧条件下比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好的细菌,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是石质的陨星。 抵御:抵抗,防御外敌。 干燥: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3.再读课文,看看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 (1)天体上生命存在具备的四个条件;
(2)太阳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火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
(4)科学家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了近距离的观测,揭开了火星神秘的面纱; (5)人们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生命。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围绕什么问题来写? 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 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3.默读课文,根据文章介绍的顺序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写从古到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2—8):分析问题。介绍了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通过研究后发现一部分天体不可能存在生命,重点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的过程。
第三部分(9—10):得出结论。人类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会继续探索宇宙的生命之谜。
4.对照读课文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课文前后有什么特点?
课文开头以神话引入,引出(有没有生命存在)问题,最后告诉我们人类一直在探索这个谜。开头结尾(首尾呼应)。
四、总结提高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信息量很大,还有一些专业术语,初读下来,同学们可能觉得有点难,但是只要抓住了每段的中心内容,了解了全文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的顺序来说明,我们就能很清楚地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了。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不少关于宇宙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也一样。希望大家能通过这篇文章打开眼界,跳出我们的常识圈——认为地球非常非常大,而忘了宇宙的存在,其实地球只是茫茫宇宙中一个非常小的星球,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其他星球看一看。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根据自己喜欢的阅读任务去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谁来说一说,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
2.请同学们想想课文哪些部分是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 2—10自然段。 二、品读课文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理论上,为什么地球外有生命存在? 第一,宇宙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