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联考主观题质量分析
一、40题 (一)成绩
40(1)题考生平均得分8.6分,标准差是2.31,难度系数0.66,满分人数是55人;40(2)题考生平均得分8.59分,标准差是2.66,难度系数0.72,满分人数是996人。
(二)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英、中两国的疫情防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16、17世纪英国大瘟疫频发的原因”,根据材料“英国城市吸引了更多的人口,不少农村人走出乡村移民到城市进行工商业活动,导致城市人口拥挤。而当时城市并没有现代城市的公共卫生设施和系统的管理措施”“当时英格兰国际贸易迅猛发展……携带商品驶入港口的货船是瘟疫传播的载体”等信息,结合所学英国工场手工业发展、新航路开辟等知识作答。第二小问“应对措施”,紧扣材料信息“当时英国政府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传染病人隔离体系,目标对准那些携带疾病入境的商业旅行者和商船”有助于救治及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外来商品可被接受,但必须运输到英格兰外港接受海关检测并收缴关税”指出其应对措施。第(2)问,第一小问“清政府防疫的主要举措”,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从京师到各地方,分设临时防疫事务局,令民间捕鼠,以预防鼠疫”“出台《预防传染病章程》防疫章程》等公共卫生法规”“政府还在防疫过程中显示出异常开放的姿态,特聘留学归国人员及
外国医生参加防疫”等进行概括即可。第二小问“认识”,要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瘟疫对社会的破坏,人们反思瘟疫、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社会制度等角度分析作答
(三)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基础不扎实:表现为时空错乱,概念模糊,知识零碎; 2.材料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较弱;
3.缺乏逻辑性,应注意应用历史语言答题,尽量少写大白话,注意准确表达,语句通顺。
4.尽量准确的抄原材料,不要不分层次的大量抄原材料,并注意对原材料做一些修改,总体意思不变即可。
二、41题 (一)成绩
41题是开放性探究题,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中国古代儒学,侧重儒学与专制主义的关系。我市平均分:3.89,难度系数:0.32 ,满分 107人,零分2360人。 (二)亮点
基本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答题,结构性强。 (三)存在问题
1.在提炼论题时没有根据材料和题意,导致跑题失分。
2.在阐述过程中,不能史论结合,单纯的史实堆砌或整篇的论述,难以得高分。此外,史实运用与论题不符,史实混乱也大有人在。
3.结论部分只是论题的重复,无法升华,甚至没有结论。 4.时间安排不合理,来不及完成本题,留空白较多。
三、选做题
(一)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
1.审题失误
(1)审错时间限制
如第46题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3年任焕孩被评为全国劳模的时代意义。这里问的是“1953年”这一时期的情况,很多考生不注意,因此答到“有利于解放战争的推进”“有利于鼓励群众参加、支援解放战争”等。
(2)忽视主题词
如第46题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53年任焕孩被评为全国劳模的时代意义。这里问的是“1953年”这一时期的“时代意义”,很多考生不注意,因此“适应巩固新中国政权和‘一五’计划建设的要求”这一答案没出来。
2.答题不规范 (1)表述不准确
如第44题第2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选官制度改革的影响。材料中提到“君主专制政体已初步在齐国得到确立”,而很多学生确答成“推动齐国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