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铸造成型工艺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名词解释

1.材料成形技术: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材料制备成具一定结构形式和形状工件的方法 2.液态成型: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 3.逐层凝固: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凝固中不存在固液两相并存的凝固区,所以固液分界面清晰可见,一直向铸件中心移动 (铸铁)

4.糊状凝固:铸件在结晶过程中,当结晶温度范围很宽且铸件界面上的温度梯度较小,则不存在固相层,固液两相共存的凝固区贯穿整个区域 (铸钢)

5.同时凝固原则:铸件相邻各部位或铸件各处凝固开始及结束的时间相同或相近,甚至是同时完成凝固过程,无先后的差异及明显的方向性

6.顺序凝固原则: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的部位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凝固。

7.均衡凝固原则:利用铸铁件石墨的共晶膨胀消除缩松的工艺方式

8.砂型铸造:以型砂(SiO2)为铸型、在重力下充型的液态成形工艺方法

9.金属型铸造:以金属为铸型、在重力下的液态成形方法。

10.熔模铸:以蜡为模型,以若干层耐火材料为铸型材料,成形铸型后,熔去蜡模形成型腔,最终在重力下成形的液态成形方法

11.压力铸:把液态或半液态的金属在高压作用下,快速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凝固而获得铸型的方法

12.低压铸造:是液态金属在较小的压力(20—80Kpa)作用下,使金属液由下而上对铸型进项充型,并在此压力下凝固成型的铸造工艺

13.反重力铸造:液态金属在与重力相反方向力的作用下完成充型,凝固和补缩的铸造成型

14.离心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高速旋转的铸型中,使金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充填型腔并凝固成型的方法

15.消失模铸造:用泡沫塑料制成带有浇冒系统的模型,覆上涂料,用干砂造型,无需取模,直接浇注的铸件方法 16.浇注系统:液态金属流入型腔的通道的总称,通常由浇口杯,直浇道,直浇道窝,横浇道和内浇道组成 17.阻流界面:在浇注系统各组元中,截面积最小的部分称为阻流截面 18.集渣包:横浇道上被局部加大加高的部分 19.浇口比: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截面积之比

20.热节:在壁的相互连接处由于壁厚增加,凝固速度最慢,最容易形成收缩类缺陷

分型面: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分为平直和曲面。作用:便于造型、下芯和起模具。 21.砂芯:为了起模方便并形成铸件的内腔、孔和铸件外形不能出砂的部位,所采用的砂块

22.芯头:伸出铸件以外不与金属液接触的砂芯部分 芯头种类:垂直芯头、水平芯头、特殊结构的芯头

23.冒口:铸型内用于储存金属液的空腔,在铸件凝固过程中补给金属,起到防止缩孔,缩松,排气和集渣的作用 冒口=冒口区+轴线缩松区+末端区

24.冒口的补缩距离:冒口补缩后形成的致密冒口区和致密末端区之和

25.补贴:为实现顺序凝固和增强补缩效果,在靠近冒口的壁厚上补加倾斜的金属块 26.均衡凝固:利用铸铁件石墨的共晶膨胀消除缩松的工艺方法

27.缩孔与缩松:液态合金在冷凝过程中,若其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所缩减的容积得不到补充,则在铸件最后凝固的部位形成一些孔洞。大而集中的称为锁孔,细小而分散的称为缩松 28.收缩时间分数:铸铁件表观收缩时间与铸件凝固时间的比值

29.补缩量:铸件从浇注系统,冒口抽吸的补缩液量 收缩模数:均衡凝固时均衡点的模数

30.复合材料:由有机高分子,无机非金属和金属等几类不同材料人工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它既保留原组分的主要特征,又获得了原组分不具备的优越性能

31.机械加工余量:在铸件加工表面上流出的、准备切削去的金属厚度。

32.冒口补缩通道:末端多了一个散热面,散热快—构成一个朝向冒口而递增的温度梯度;存在平行于轴线的散热表面,形成一个朝向冒口的楔形的补缩通道

33.工艺出品率:铸件质量占铸件及浇注系统(含冒口)质量的比例

34.反重力铸造:指液态金属在与重力方向相反方向力的作用下完成充型,补缩和凝固过程的铸造成型方法

35.离心铸造:指将液态金属浇入高速旋转的铸型中,使金属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充填型腔并凝固成型的方法

填空

1.芯盒设计的原则:满足砂芯的基本要求;根据制芯方式的工艺方法;方便使用。 2.砂型浇注系统的充满条件:P>Pa

3.封闭式浇注系统的特点:消耗金属少、喷射、冲砂、金属易氧化形成二次渣。适用于不易氧化的金属,如铸铁 4.开放式浇注系统的特点:充型平稳、金属氧化小、冲刷作用小、阻渣差、金属消耗大—内浇道大。适用于易氧化的金属。

5.通用冒口分为:普通冒口、特种冒口;实用冒口分为:直接实用冒口、控制压力冒口、无冒口补缩

6.实用冒口的核心:部分或全部利用石墨化膨胀消除二次收缩缺陷,设计依据:铸件的壁厚(模数)及铸型的强度 7.设计冒口的关键是:冒口先于铸件凝固 8.塑料分为:热塑性塑料、热固性塑料

9.塑料的组成:合成树脂、填料、增塑剂、稳定剂、色料

10.工程塑料的工艺性能:流动性、结晶性、吸湿性、收缩性、热敏性

11.整体复合材料的成型有:粉末冶金法、外加增强体颗粒法、原位反应复合法

12.铸造的主要影响因素:金属的流动性、浇注温度、充型压力、凝固方式、冷却速度。

13.改善金属的流动性有利于:形成薄壁复杂的铸件、排除内部夹杂物和气体、加快凝固中液体的补缩 14.影响铸件凝固方式的主要因素: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铸件的温度梯度 15.砂型铸造的特点:方便、成本低、适用于生产各类铸件、环境污染严重 16.涂料作用:调节铸件冷却速度、保护金属型、利用涂料层蓄气通气。 17.合金收缩的三个阶段: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18.防止缩孔和缩松常用的工艺措施就是控制铸件的凝固次序,使铸件实现“顺序凝固”。

19.体收缩:是铸件产生缩孔或缩松的根本原因 线收缩:是铸件产生应力,变形,裂纹的根本原因 20.收缩分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固态收缩 21.凝固顺序:顺序凝固,同时凝固,均衡凝固

22.零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零件结构是否符合生产要求,是否易于保证铸件的质量,是否能达到简化工艺,降低生产成本的要求

壁 铸件结构 壁与壁的连接(避免锐角连接) 均匀过度,避免或减少热节的形成

内壁散热比外壁差,设计时内壁比外壁薄,避免水平方向上出现较大平面,否则会产生夹砂,粘砂,浇不足 热节:在壁的相互连接处由于壁厚增加,凝固速度最慢,最容易形成收缩类缺陷

?冷却速度?晶粒大小?厚:晶粒粗大??过度,与铸造方法密切相关 壁厚??填充能力 ?临界壁厚:壁的连接和?薄:浇不足,冷隔?凝固特性?补缩能力???与砂型铸造相比,金属型铸造有如下特点:

优点: 1、金属型可以多次使用,浇注次数可达数万次而不损坏,因此可节约工时和大量的造型材料; 2、金属型加工精度高,型腔变形小,型腔壁光洁,因此铸件形状准确,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值小; 3、金属型传热迅速,铸件冷却速度快,因而晶粒细小,力学性能好; 4、生产率高,无粉尘,劳动条件得到改善。

缺点: 1、金属型的设计、制造、使用及维护要求高,生产准备时间较长; 2、金属型无退让性、透气性,铸件容易产生裂纹。

铸件的浇注位置 浇注时铸件在铸型内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质量原则:外在,内在?确定浇注位置?控制凝固顺序,性能

基本要求:1.重要部位(主要加工面,耐磨面,在下面) 2.大平面应朝下(采用倾斜浇注工艺!!!) 3.保证铸件的充型能力(薄壁在下) 4.合金收缩率大,结构薄厚不均采用顺序凝固 5.尽量保证合箱位置,浇注位置和铸件冷却位置一致 球铁曲轴:横浇竖冷

浇注系统设计

浇注系统:铸型流入型腔的通道的总称,通常由浇口杯,直浇道,直浇道窝,横浇道和内浇道组成。 (必有浇口杯,内浇道)

浇注系统的基本要求:1符合铸件的凝固原则或补缩方法。2在规定的浇注时间内充满型腔。3提供必要的充型压力头,保证铸件轮廓、棱角清晰。4使金属液流动平稳,避免严重亲流。防止卷入、吸收气体和使金属过度氧化。 5具有良好的阻渣能力。6金属液平稳充型。7烧注系统的金属消耗小,并容易清理。8.能控制液态金属在型腔内流动的速度及方向(原因:1.避免液态金属对铸型和型芯的过度冲刷。2.防止产生氧化夹渣等缺陷,二次渣。3.保证合理的上升速度)。

?,全部截面上的金属液压力均高于型壁气体压力?基本特征:正常条件下 ?封闭式??F直>F横>F内?用于不易氧化的铸铁件浇注系统的分类及特点 ?止吸气??1.可充满,较好阻渣,防? ???铸铁?2.可减少金属液的消耗1.以各组元的截面积分类 ??3.铸型中流态平稳性差,易氧化? ??

?体?1.充型平稳性好2.不能挡渣会带入大量气 ?开放式(F直<F横<F内):???3.氧化性较弱4.冲刷小5.金属消耗大?

2.以铸件浇注位置分类:1.顶注式 浇注系统 2.底注式 3.中间注入式 4.阶梯式 5.缝隙式

顶注式:1.自上而下,形成有利于补缩的温度场,发挥冒口作用 2.始终有一不变的压头,充型能力强 3.浇注系统简单,浇冒口金属消耗少 4.冲击大,易导致砂孔,铁豆

底注式(内浇道设置在铸件底部):1.流动平稳,冲击最小 2.有利于气体排出 3.无论浇道比,横浇道充满,有利于挡渣 4.不易利于形成自下而上的凝固顺序,削弱了冒口的补缩作用 5.内浇道过热,晶粒粗大,易疏松疏孔

液态金属在浇注系统中的流动 1.平稳充型是根本 2.横浇道阻渣,分配液流 3.内浇道调节温度场

件:P(金属液压力)>Pa(型壁的气体压力)?砂型浇注系统的充满条?浇注系统的类型与选择?横浇道充满:F横>F内

?直浇道充满:F直>F内??除缩孔缩松?对QT,HT可充分利用共晶膨胀消快浇??浇注时间?作用小,冲刷大,浇注系统消耗金属大?易充满型腔,对铸型热?气体排出,浇注系统消耗金属小,热作用大?慢浇:冲刷小,有利于

铸铁:逐层凝固 铸钢:糊状凝固

工艺出品率:铸件质量占铸件及浇注系统(含冒口)质量的比例

在砂型中流动的水力学特点 1,边界条件:多孔性、透气性、不润湿性

2,三个作用:热作用(水分蒸发粘砂)、机械作用(冲削)、化学作用(界面反应) 铸型中水力学特性: 1,粘性流体流动 2,紊流流动 3,非稳定流动 4多相流动 5.多孔管中流动 浇口杯作用 1,承接金属液 2,实现液体的缓流,减轻对铸型的冲击 3,分离熔渣及气泡 4,增加充型压力 种类:?漏斗式:a,阻渣能力差b,消耗金属少c,结构简单池式:a,一定阻渣能力b,消耗金属少c,结构复杂 Mvr=R 中心质点的硬度大 吸气卷渣

浇注方向:(挡渣,避免吸气)纵向逆浇>侧向>纵向顺流

浇注高度

工艺性:凹坑或凸缘结构(强化垂直股流,削弱水平股流) 带挡板和凸缘(挡渣)

液态金属在浇道中的流动

内浇道

内浇道的作用:1.控制充型速度及方向 2.控制和调节铸件的温度和凝固顺序 3.分配金属

内浇道的不均匀性:远离直浇道的流量大,且金属液先通过其进入型腔;靠近直浇道的流量小,且金属液后充满 为什么不均匀? 浇注初期,进入横浇道的金属液流向末端,速度受到阻碍而下降,失去动能压力上升,金属液在末端充满并形成末端压力大而近直低的现象

克服不均匀性的措施(F横/F内越小流量越不均匀):1.内浇道对称布置 2.设置浇口窝 3.设置变截面横浇道 4.设置不同断面面积的内浇道

内浇口面积和引入方式决定金属液进入铸型的方向和大小

内浇道位置的选择:内浇道的位置和数目应服从选定的凝固顺序和补缩方法

1.控制凝固的顺序,调节温度场——位置和数量 2.控制金属液进入铸型的大小和方向 3.有利于阻渣 4.便于清理 直浇道中的流动

作用:引导金属液进入横浇道、内浇道并最后充填铸型以及提供充型过程中所必须的压力 流动特点:1,势能---动能

??1上大下小的锥形?充满??2入口处圆角半径?r?d/4? 2,两种流态?

下大的倒锥形?1等截面的圆柱形和上小??不充满??当入口为尖角??直浇道窝中的流动

?1,形成涡流流动特点?夹杂等缺陷 ?2,形成高度紊流区??形成冲砂、渣孔、氧化?作用:

1,缓冲作用:动能?压力能?水平速度 2,缩短直--横浇道拐角处的高度紊流区 3,改善内浇道的流量分布

4,减少直--横浇道拐弯处的局部压力系数和水头损失 5,浮出金属液中气体 横浇道中金属的流动

作用:1、向内浇道分配洁净的金属液

2、存储最初浇入的 含气和夹渣的低温金属液并阻留夹渣 3、使金属液流平稳和减少产生氧化物 阻渣原理:

1、当夹杂物密度小于合金液,重力分离 2、当夹杂物密度大于合金液,重力分离

四个区:直—横浇道拐弯处的高度紊流区 过渡区 正常区 横浇道末端高度紊流区 横浇道发挥阻渣作用的条件

1,浇道内应呈充满状态

2,横浇道内液态金属的流速尽可能低

道上方?开放式:内浇道在横浇?3,须保证足够的末端延长段 4,与内浇道的位置关系 ?封闭闭式:内浇道在横道下方?强化阻渣方式

1.滤网 2.特殊结构的横浇道 横充满 3.利用惯性力阻渣 F=G+J惯 4.特殊结构对集渣的影响 5.结构为平直

冒口工艺 4.调整凝固温度场,控制铸件凝固顺序冒口:铸型内用于储存金属液的空腔,在铸件凝固过程中补给金属,起到防止缩孔,缩松,排气和集渣的作用

冒口的作用:1.补缩2.排气3.集渣口,控制压力冒口,无冒口补缩?实用冒口:直接实用冒???铸钢,轻合金钢?顺序凝固?依据:M和铸型强度 冒口?易割HT和QT可利用石墨的膨胀实现自补缩?顶部覆盖?普通冒口:依位置,依?通用冒口??分,依加压方式分?特种冒口:依加热方式?

冒口的补缩条件:1.冒口凝固时间应大于或等于铸件被补缩部分的凝固时间

2.冒口的体积只要足够大,使之有足够的金属液补充铸件的液态收缩,凝固收缩以及浇注后型腔扩大的体积 3.在凝固期间,冒口与被补缩部位之间应始终保持通畅的补缩通道,目扩张角向着冒口 决定了决定了凝固方向上的温度梯度大小 扩张角大小 方向 补缩通道的通畅性

冒口的补缩距离:冒口补缩后形成的致密冒口区和致密末端区之和 补缩范围:冒口的补缩距离加上冒口根部尺寸 冒口=冒口区+轴线缩松区+末端区

HT 由于可利用石墨化共晶膨胀压力来克服缩松,冒口补缩距离较大

QT 糊状凝固,补缩条件不好因而L有较HT小 凝固范围(凝固区)越小?补缩距离越大 在多个位置设置多块外冷贴的方法可大大延长冷铁末端区的长度

增大冒口的补缩能力,能克服型内气体负压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增大冒口高度,采用压力冒口)

补贴:铸件需补缩的高度或长度超过有效补缩距离时,为实现顺序凝固和增强补缩效果,在靠近冒口的壁厚上补加倾斜的金属块,增加壁厚,建立温度梯度

??冒口的补缩效果 常用冒口模数的大小评定冒口的补缩效果 球形散热面积小,模数大,凝固时间最长(好)

通用冒口:适用于现实顺序凝固的一切合金铸件(如铸钢,铝合金铸件)

实用冒口:冒口及冒口颈先于被补缩铸件部分凝固(设计关键),利用全部或部分的共晶膨胀在铸件内部建立压力,

M实现自补缩,可避免由于二次收缩引起的缺陷(实用冒口的核心)

通用冒口:顺序凝固原则 补缩量 补缩通道 2.5直接实用无冒口补缩 凝固方式:顺序凝固 同时凝固 均衡凝固 冒口

二次收缩一次收缩共晶膨胀

(液态)

B △ABC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的总收缩量 △ADC 铸件在凝固过程中的总膨胀量

B' △AB’E 表观收缩量 收缩C A AC:铸件总凝固时间 E膨胀 AE:铸件达到表观收缩为D所需时间(表观收缩时间) E: 均衡点 AE:外部收缩时间 D

均衡凝固:利用铸铁件石墨的共晶膨胀消除缩松的工艺方式 越是薄,对石墨化影响负面,更依赖于补缩 针对石墨化,E向A移动,石墨化能力 铸钢件(无石墨),E、C重合,全程补缩,顺序凝固

控制压力冒口,其模数主要与铸件大部分模数与冶金质量有关

??t

铸造成型工艺

名词解释1.材料成形技术: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进行增值加工或处理,材料制备成具一定结构形式和形状工件的方法2.液态成型: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3.逐层凝固:纯金属和共晶成分的合金在凝固中不存在固液两相并存的凝固区,所以固液分界面清晰可见,一直向铸件中心移动(铸铁)4.糊状凝固:铸件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2s23528rv10e609m87w9sc9l3ppnv019w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