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
为习惯的培养
精品文档
小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在二十一世纪,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 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 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 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近年来,顺化村外出农民工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农村“留守 学生”问题,成了我校教育工作的难点。通过对顺化村“留守学生” 的调查显示:农村“留守学生”比例较大,存在问题不容忽视。农村 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等问题,也成为我们面前的新问题新课 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解决。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我校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缺失亲情与教育, 给我校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能得 到正确解决,必然会影响我校教育均衡发展。为了解决好这一教育问 题,我们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摸底调查, 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 研究课题。我们希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在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培养 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有效地解决我校留守儿童的 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促进我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 展。
1、总体现状
(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 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 守儿童中, 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 85% 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 15%的留守 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 5%被托付给 亲友。
(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70%的留守儿童表示父 母很辛苦,约 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 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4) 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 的占 25%,中等占 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 视、游戏、网络等不良现象的约占 30%。
2、教育现状
(1) 学校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在学校教育方面来看,教师与学校的 关注不够使农村留守儿童错失了弥补家庭教育不足的机会。教师的关 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 关注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日常行为两个方面。教师关注较多的 是优生和差生两个群体,而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尚未进入教 师关注的主体视野,成为教育管理的空档与盲区,更谈不上根据实际 个案进行特殊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果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及时辅助和 矫正,留守儿童将成为问题儿童。加强留守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符合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是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 根本要求。
(2) 家庭教育: 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 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 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 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 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 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中学 习优秀的不足 10%, 9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
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 50 岁左右,且祖辈大都 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 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 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 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 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无人监护型孩子的特点表现为两个极端。对于自控能力较强的
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锻炼,相对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往往会 显得独立生活能力更强、更自信、更善于与人交往。他们中甚至有人 会成为学校里的好学生、学生干部或“尖子学生”;但对于自控能力 较差的孩子来说,这种类型的学生也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出现逃学、迷恋网吧、夜不归宿、早恋等现象,严重者还可能小偷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