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6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第二轮复习笔记 - 图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建市政实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6、井点降水(P105)

(1)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围护结构时,应选择井点降水方法。

(2)轻型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 ①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

②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 ③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

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3)轻型井点宜采用金属管,井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距离太小易漏气)。井点间距一般为0.8~1.6m。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

(4)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可选用清水或泥浆钻进、高压水套管冲击工艺(钻孔法、冲孔法或射水法),对不易塌孔、缩颈地层也可选用长螺旋钻机成孔;成孔深度宜大于降水井设计深度0.5~1.0m。钻进到设计深度后,应注水冲洗钻孔、稀释孔内泥浆。孔壁与井管之间的滤料应填充密实、均匀,宜采用中粗砂,滤料上方宜使用黏土封堵,封堵至地面的厚度应大于1m。

(5)管井的滤管可采用无砂混凝土滤管、钢筋笼、钢管或铸铁管。井管底部应设置沉砂段。 7、隔(截)水帷幕与降水井布置(P106)<多年未考> (1)隔水帷幕隔断降水含水层

基坑隔水帷幕深入降水含水层的隔水底板中,井点降水以疏干坑内的地下水为目的。 (2)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隔水顶板中<顶外>

隔水帷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顶板中,通过井点降水降低基坑下部承压含水层的水头,以防止基坑底板隆起或承压水突涌为目的。

(3)隔水帷幕底位于承压水含水层中

①如果基坑开挖较浅,坑底未进入承压水含水层,井点降水以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

②如果基坑开挖较深,坑底已经进入承压水含水层,井点降水前期以降低承压水水头为目的,后期以疏干承压含水层为目的。

8、深基坑围护结构(P107)

(1)基坑围护结构系包括板(桩)墙、围檩(冠梁)及其他附属构件。板(桩)墙主要承受基坑开挖卸荷所产生的地压力和水压力,并将此压力传递到支撑,是稳定基坑的一种施工临时挡墙结构。

(2)在我国应用较多的有排桩、地下连续墙、重力式挡墙、土钉墙,以及这些结构的组合形式等。不同类型围护结构的特点见下表:

46

一建市政实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①SMW工法桩挡土墙(P110)

是利用搅拌设备就地切削土体,然后注入水泥类混合液搅拌形成均匀的水泥土搅拌墙,最后在墙中插入型钢,即形成一种劲性复合围护结构。此类结构在上海等软土地区有较多应用。常用的内插型钢布置形式可采用密插型、插二跳一型和插一跳一型三种。单根型钢中焊接接头不宜超过2个,焊接接头的位置应避免设在支撑位置或开挖面附近等型钢受力较大处;相邻型钢的接头竖向位置宜相互错开,错开距离不宜小于1m,且型钢接头距离基坑底面不宜小于2m。拟拔出回收的型钢,插入前应先在干燥条件下除铁锈,再在其表面涂刷减摩材料。 ②地下连续墙(P110)

地下连续墙主要有预制钢筋混凝土连续墙和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墙两类,通常指后者。其优点:施工时振动小、噪声低,墙体钢度大,对周边地层扰动小;可适用于多种土层,除夹有孤石、大颗粒卵砾石等局部障碍物时影响成槽效率外,对黏性土、无黏性土、卵砾石层等各种地层均能高效成槽。

挖槽方式可分为抓斗式、冲击式和回转式等类型。一字形槽段长度宜取4~6m。

地下连续墙宜采用圆形锁口管接头、波纹管接头,楔形接头、工字钢接头或混凝土预制接头等柔性接头。当地下连续墙作为主体地下结构外墙,且需要形成整体墙体时,宜采用刚性接头;刚性接头可采用一字形或十字形穿孔钢板接头、钢筋承插式接头等。

在开挖过程中,为保证槽壁的稳定,采用特制的泥浆护壁。泥浆应根据地质和地面沉降控制要求经试

47

一建市政实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配确定,并在泥浆配制和挖槽施工中对泥浆的相对密度、黏度、含砂率和pH值等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

口诀:过年屁含米。 检验和控制。

每个幅段的沟槽开挖结束后,在槽段内放置钢筋笼,并浇筑水下混凝土。 采用锁口管接头时的具体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9、深基坑支撑结构体系(P112) (1)内支撑有钢撑、钢管撑、钢筋混凝土撑及钢与混凝土的混合支撑等;外拉锚有拉锚和土锚两种形式。 (2)在软弱地层的基坑工程中,支撑结构承受围护墙所传递的土压力、水压力。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

(3)内支撑体系的施工

①内支撑结构的施工与拆除顺序应与设计工况一致,必须坚持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

②围檩与挡土结构之间有紧密接触,不得留有缝隙。如有间隙应用强度不低于C30的细石混凝土填充密实或采用其他可靠连接措施。

10、深基坑边坡防护(P113) (1)基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

①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

②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及运输机械车辆等增加了附加荷载;

③基坑降排水措施不力,地下水未降至基底以下,而地面雨水、基坑周围地下给水排水管线漏水渗流至基坑边坡的土层中,使土体湿化,土体自重加大,增加土体中的剪应力;

④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经风化而使土体变松散;

⑤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失去稳定性。(2)基坑放坡要求

放坡应以控制分级坡高和坡度为主。按是否设置分级过渡平台,边坡可分为一级放坡和分级放坡两种形式。对于岩石边坡不宜小于0.5m,对于地质边坡不宜小于1.0m。下级放坡坡度宜缓于上级放坡坡度。

48

一建市政实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11、深基坑边坡保护(P115) (1)基坑边坡稳定措施

①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确定基坑边坡坡度,并于不同土层处做成折线边坡或留置台阶。②必须做好基坑降排水和防洪工作,保持基底和边坡的干燥。

③基坑边坡坡度受到一定限制而何用围护结构又不太经济时,可采用坡面土钉、挂金属网喷混凝土或抹水泥砂浆护面等措施。

④严格禁止在基坑边坡坡顶较近范围堆放材料、土方和其他重物以及停放或行驶较大的施工机具。⑤基坑开挖过程中,边坡随挖随刷,不得挖反坡。⑥暴露时间较长的基坑,应采取护坡措施。(2)护坡措施

叠放砂包或土袋:用草袋、纤维袋或土工织物袋装砂(或土),沿坡脚叠放一层或数层,沿坡面叠放一层;

水泥抹面:在人工修平坡面后,用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抹面,厚度宜为30~50mm,并用水泥砂浆砌筑砖石护坡脚,同时,将坡面水引入基坑排水沟。抹面应预留泄水孔,泄水孔间距不宜大于3~4m;

挂网喷浆或混凝土:在人工修平坡面后,沿坡面挂钢筋网或钢丝网,然后喷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厚度宜为50~60mm,坡脚同样需要处理;

其他措施:包括锚杆喷射混凝土护面、塑料膜或土工织物覆盖坡面等。 12、基槽坑的土方开挖(小白龙2-16.avi) (1)基本规定如下:(P117)

①基坑开挖应根据支护结构设计、降水排水要求,确定开挖方案。

②基坑周围地面应设排水沟,且应避免雨水、渗水等流入坑内;同时,基坑内也应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保证开挖时及时排出雨水。放坡开挖时,应对坡顶、坡面、坡脚采取降排水措施。当采取基坑内、外降水措施时,应按要求降水后方可开挖土方。

③软土基坑必须分层、分块、对称、均衡地开挖,分块开挖后必须及时施工支撑。对于有预应力要求的钢支撑或锚杆,还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加预应力。当基坑开挖面上方的支撑、锚杆和土钉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严禁向下超挖土方。

④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开挖机械等碰撞支护结构、格构柱、降水井点或扰动基底原状土。

⑤当开挖揭露的实际土层性状或地下水情况与设计依据的勘察资料明显不符,或出现异常现象、不明物体时,应停止开挖,在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开挖。

(2)发生下列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应立即查清原因和及时采取措施后,方能继续挖土: ①围护结构变形达到设计规定的位移值或位移速率持续增长且不收敛。②支护结构的内力超过其设计值或突然增大。

③围护结构或止水帷幕出现渗漏,或基坑出现流土、管涌现象。

④开挖暴露出的基底出现明显异常(包括黏性土时强度明显偏低或砂性土层水位过高造成开挖施工困难)。

⑤围护结构发生异常声响。

⑥边坡或支护结构出现失稳征兆。

⑦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变形过大或已经开裂。13、基坑的变形特征 [口诀:土地公公。] (1)土地变形(P117)

基坑开挖时,由于坑内开挖卸荷造成围护结构在内外压力差作用下产生水平向位移,进而引起围护外侧土体的变形,造成基坑外土体或建(构)筑物沉降;同时,开挖卸荷也会引起坑底土 体隆起。可以认为,

49

一建市政实务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基坑周围地层移动主要是由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和坑底土体隆起造成的。

(2)围护墙体水平变形(P117)

当基坑开挖较浅,还未设支撑时,不论对刚性墙体(如水泥土搅拌桩墙、旋喷桩墙等)还是柔性墙体(如钢板桩、地下连续墙等),均表现为墙顶位移最大,向基坑方向水平位移,呈三角形分布。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刚性墙体继续表现为向基坑内的三角形水平位移或平行刚体位移;而一般柔性墙如果设支撑,则表现为墙顶位移不变或逐渐向基坑外移动,墙体腹部向基坑内凸出。

(3)围护墙体竖向变位(P118)

在实际工程中,墙体竖向变位量测往往被忽视,事实上由于基坑开挖土体自重应力的释放,致使墙体产生竖向变位:上移或沉降。

(4)基坑底部的隆起(P118) <2014年已考>

过大的坑底隆起可能是两种原因造成的:①基坑底不透水土层由于其自重不能够承受下方承压水水头压力而产生突然性隆起;②基坑由于围护结构插入坑底土层深度不足而产生坑内土体隆起破坏。

基坑底土体过大隆起是施工时应该尽量避免的。 一般通过监测立柱变形来反映基坑底土体隆起情况。 (5)地表沉降(P118)

围护结构的水平变形及坑底土体隆起会造成地表沉降,引起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变形。

14、基坑变形控制的主要方法(P118) 口诀:刚加环减小深度。 (1)增加围护结构和支撑的刚度。 (2)增加围护结构的入土深度。 (3)加固基坑内被动区土体。

(4)减小每次开挖围护结构处土体的尺寸和开挖支撑时间,这一点在软土地区施工时尤其有效。 (5)通过调整围护结构深度和降水井布置来控制降水对环境变形的影响。

15、坑底稳定控制(P118) [口诀:水深底固]

(1)保证深度基坑坑底稳定的方法有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 (2)适时施作底板结构。

16、基坑地基加固的目的(P119)

(1)基坑地基按加固部位不同,分为基坑内加固和基坑外两种。

(2)基坑外加固的目的主要是止水,有时也可减少围护结构承受的主动土压力。

(3)基坑内加固的目的主要有:①提高土体的强度和土体的侧向抗力,减少围护结构位移,保护基坑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②防止坑底土体隆起破坏;③防止坑底土体渗流破坏;④弥补围护墙体插入深度不足等。

17、基坑地基加固的方式(P119)

(1)在软土地基中:当周边环境保护要求较高时,基坑工程前宜对基坑内被动区土体进行加固处理,以便提高被动区土体抗力,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的变形。按平面布置形式分类,基坑内被动区加固形式主要有:墩式加固、裙边加固、抽条加固、格栅式加固和满堂加固。见右图:

(2)较浅基坑:用换填材料加固处理法,以提高地基承载力为主,方法简单操作方便。

(3)深基坑:采用水泥土搅拌、高压喷射注浆、注浆或其他方法对地基掺入一定量的固化剂或使土

50

2016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第二轮复习笔记 - 图文 

一建市政实务城市轨道交通工程6、井点降水(P105)(1)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且有围护结构时,应选择井点降水方法。(2)轻型井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①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②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2qfl0rr2f0c4dl2wbj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