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经济]微观经济学
[懂经济]微观经济学
有位自称懂经济的朋友说,关于经济,要上看金融下看就业。咱不懂经济,听之将信将疑,一次会议,借着休息的机会拿这个问题问邻座的位大学教授,一个应该真正懂经济的人,或许是因为这个问题太笼统,或许是因为这个问题根本不着边儿,人家只是含笑不语,稍顷就扯开别的话题了
曾长期执掌美联储的格林斯潘,大概因德高望重,媒体常有称“格老”的。那似乎是一个神奇的人。其实,也没见他有什么了不得的大动作,从媒体上看到的只是他隔三差五调整个利率什么的。
为此,求教于那位自称懂经济的朋友,他说,人家那是通过利率来调控美国经济,在金融层面上玩经济,与咱们过去觉得经济一热过了头就大杀大砍根本不样,那才是管理经济的最高境界。咱听着懵懂但也知道美国是市场经济,想大杀大砍也不可能呀!如此对比,显然不妥
经济学界从来有许多学派,观点颇多,争执也颇多。当然,其中的人们都认为自己是懂经济的,前苏联解体俄罗斯的新贵们拿来西方学者的学说,立即实行完全的私有化。时任总理的盖达尔,年轻气盛,自认掌握了真理倒是魄力十足,大刀阔斧,一下子就私有化了,也一下子就乱了,一下子就经济崩溃了。记得那时卢布不如草纸在酷寒的冬天,俄罗斯人民苦捱没有电没有暖气的日子。 自从我们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来,官员们的评语里似乎也加上了“懂经济”一条,谁得了这么几个字,就觉得自己有了平步青云的资本。于是,不少同志都要去争。不可否认,的确有一些官员真是懂经济――也只是或多或少的,但从一度政绩工程遍地开花、无限崇拜GDP来看,还是假懂的要更多一些 其实,就在算是懂的人里边,也要看他到底懂的是哪一类经济。计划经济在我国实行了几十年,影响巨大且深远,在人们的思想中观念中不是一时所能淡化的。还是有人以计划经济之观念之意识行市场经济之事…… 如此看来,是否懂经济,还真是一件不好界定的事。
美国总统布什的爸爸只当了4年总统,是因为在美国经济衰退时于经济方面无所建树而竞选连任失败。接任的克林顿,执政8年,美国经济发展良好,他也
1
因此颇获好评克林顿属民主党。民主党自有一套经济上的理论,与共和党立场不同,施政理念多有针锋相对之处。那么,代表民主党的克林顿算是懂经济吗?也有评论家认为,美国经济是有周期性起伏的,布什倒霉赶上低谷时期,罪不在他而克氏幸运,赶上攀升期及在高峰运行期,功也不在他 谁是谁非,好像又是糊涂账。
就连那位“格老”,都有被奉若神明之嫌了,不也有失误有引来争议频频的时候吗!
同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发展规律一样,市场经济也有规律,在市场经济时代,这个规律是真理。我们对于真理的认识与把握,是一个无限接近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对于市场经济的把握,只能是体现在某一事某几事或某一时某几时上,谁也不可能绝对地把握。
如果给是否懂经济一个粗略的标准的话,那么是不是可以说,首先应该承认市场经济规律,然后愿意并在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探求? 前两年,一次开车帮朋友送儿子到大学报到。在大学的宿舍里,遇到一位来自温州的学生。他讲一口好听的普通话,白净,戴眼镜,文质彬彬的,给人以好感。在喝口水歇歇脚的工夫和他熟了,他笑呵呵地拿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电话卡向朋友的儿子推销,接着又问我们要不要,说是便宜,很合适的。我们一笑拒绝,但对这孩子的印象很深。过后,再见到朋友的儿子,提到那温州同学。他说那地方富,这小子腰里别着全班最好的手机,5千多块的到食堂吃饭几乎顿顿小炒,有钱。那么,电话卡卖出去了吗?卖出了一些。卡是浙江的不那么好用,可是便宜,这小子真能卖。他姐姐就经营这个,家里是开五金厂的,人家上小学3年级时开始帮家里推销东西。朋友的儿子说起来是一口不屑的语气。他还处在从家里多要了点儿钱就美得屁颠屁颠的阶段呢!
咱看温州这孩子,倒是懂经济,知道市场哪里都有机会就是市场,市场就是机会,而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就是他的机会他的市场。
老话儿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今,我们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官者造福一方,必须懂经济――不论是在认知上,还是在从政行为上! 最近,在对东部某市市民中进行的一项关于政府改善服务质量的调查里,市民给予如何解决现实发展过程中的“高增长、低收入”问题更多的关注。
2
调查报告说,市民的某些评价表明他们从经济增长中的收益不多或收益不均政府在涉及社会管理和提供关系个人自身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方面似乎做得还不能让民众满意这给政府传递了个信号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该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之后,市民的社会公共需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解决现实发展过程中的“高增长、低收入”问题,把整体上的经济快速增长切实转化为民众收八的提高,适当缩小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如何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给予公民更多的关注,坚持“以人为本”;如何把促进经济增长和让民众满意、社会和谐有机结合起来是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这次调查调查了1016位18岁以上的市民。
也许可以说,这个调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老百姓的需求,而老百姓的需求,应该是把握经济的切入点,也应该是懂经济的切入点。――如果表现出来的需求是真实的,代表了大多数人!
咱不懂经济,以上是旁观者言,或许就是胡说了。其实,那位自称懂经济的朋友也不懂,属不懂装懂,假行家之流。他那点儿底子,估计是20余年前上大学时从作为公共课的政治经济学得来的,还一知半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