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油品的基础知识简介
石油主要是由远古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球化学演化后形成的油状可燃液体,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常与天然气并存。其中未加工的石油称为原油。经炼制加工后的石油称为油品。 一、原油分类
目前世界各国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国际石油市场上常用的标准是按度和含硫量分类。
度是比重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表示密度越小。 1、 按密度与度分类
类别 20℃密度(3) 度(60℉) 轻质 <0.851 >34 中质 0.85—0.93 34—20 重质 0.931—0.996 20—10 特稠 >0.996 <10
我国原油的相对密度大多在0.85—0.95之间,属于偏重的常规原油。 2、 按含硫量分类
类别 百分比 低硫 <0.5% 含硫 >0.5% 高硫 — 3、 按含蜡量分类
类别 百分比 低蜡 0.5—2.5% 中蜡 2.5—10.0% 高蜡 >10% 二、油品分类
498—87中分六类:燃料;溶剂和化工原料;润滑剂、工业润滑油和有关产品;蜡;沥青;焦。 三、油品工艺
把原油或石油馏分加工(或精制)成目的产品的方法(过程)。生产燃料产
1 / 46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品的现代石油炼制工艺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 原油(常、减压)蒸馏:通过常压和减压蒸馏,把原油中固有的各种不同沸点范围的组分分离成各种馏分。如液化气、汽油、煤油、柴油等馏分。从减压蒸馏得到的称减压馏分。蒸馏塔底剩余的则称为渣油。馏分只是在沸点范围上类似,还不是石油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满足规格要求的石油产品。 2、 二次加工:从原料中直接得到的轻馏分是有限的,大量的重馏分和渣油需要进一步加工,已得到更多的轻质油品。二次加工工艺包括催化裂化、加氢裂化、重整、焦化等,是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加工过程。
催化裂化: 在分子筛或硅酸铝催化剂的存在下,使重质油(减压馏分油或掺渣油)进行裂化反应,转化成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等轻质产品的过程。
3、 催化重整:重整是指对分子结构进行重新整理和排列,催化中正是在含铂催化剂存在下,将汽油馏分中的正构烷烃和环烷烃,转化为芳香烃和异构烷烃。得到高辛烷值汽油和苯类产品。
4、 延迟焦化:焦化是使减压渣油、二次加工尾油等重质油进行深度热裂化和缩合反应的过程,其特点是除了生成气体、汽油、柴油、蜡油,还要生成石油焦(可制成电极或作冶炼工业燃料)。延迟焦化是指先在加热炉中加热,然后再延迟到焦炭塔中生焦,从而实现大规模连续生产。
5、 尿素脱腊:尿素脱蜡是生产低凝点油品的一种方法。他利用尿素与正构烷烃形成络合物。从石油馏分中将高凝固点的石蜡分离出来。经过处理的油品凝固点可低达零下40℃—60℃,并副产高纯度液体石蜡。这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炼制工艺技术 四、常用油品种及性能 1、 油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1) 馏程:在一定外界压力下,油品的沸点随着气化率增大而不断升高,油品的
沸点不是一个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这个温度范围称为馏程。馏程反映了油品的组成,从油品馏程之间的相互比较,可大致判断油品中轻、重组分的相对含量。
沸点范围 馏分
<200℃ 汽油馏分或低沸点馏分 200℃—350℃ 煤、柴油馏分 350℃—500℃ 润滑油馏分
2 / 46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500℃ 渣油馏分 其中 200℃—300℃ 煤油馏分 200℃—350℃ 柴油馏分
2) 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称为密度.影响油品密度的因素:馏分组成;
温度;压力;油品混合.我国国家标准规定20℃压力为12时的密度为标准密度,以ρ20表示。其他温度下测得的为视密度。
3) 粘度:粘度是流体粘滞性的一种量度,是流体流动力对其内部摩擦现象的一
种表示。粘度大表现内摩擦力大,分子量越大,碳氢结合越多,这种力量也越大。 粘度对各种润滑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及各种燃料用油的燃烧性能及用度等有决定意义。在同样馏出温度下,以烷烃为主要组份的石油产品粘度低,而粘温性较好,即粘度指数较高,也就是粘度随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幅度较小;含环烷烃(或芳烃)组份较多的油品粘度较高,即粘温性较差;含胶质和芳烃较多油品粘度最高,粘温性最差,即粘度指数最低。 粘度常用运动粘度表示,单位2/s。重质燃料油粘度大,经预热使运动粘度达到18~20 2/s(40℃),有利于喷油嘴均匀喷油。
4) 倾点:倾点是石油产品在规定试验仪器和条件下,冷却到液体不流动后缓慢
加温到开始流动的最低温度。 含蜡较多的石油产品倾点较高,胶质和沥青能降低其倾点。微量的水,会造成低倾点油品的倾点上升。 倾点比凝点高1~3℃。
5) 闪点:闪点是在规定的开口杯或闭口杯中,用规定数量的试油加热到它蒸发
的油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中,在空气(大气压101.3)中的分压达到666.7左右的浓度,接触规定的火焰就能发生闪火时试油的最低温度。 闪点测定法分开口杯和闭口杯两种。一般轻质油多用闭口杯法。重质油多用开口杯法。开杯法比闭杯法测定结果高10~30℃。 闪点是保证安全的指标,油品预热时温度不许达到闪点,一般不超过闪点的2/3。
6) 硫含量:硫含量关系到发动机积炭和腐蚀、磨损及环境污染。海上船舶用混
残油型燃料油的硫含量允许到2%,但陆上使用控制在1%。 测硫含量的方法有燃灯法和管式炉法。燃料油用管式炉法。
7) 残炭:残炭是在残炭测定装置的坩埚中,将试油按规定的条件,加热到试油
蒸发分解而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电炉法规定炉温保持520±5℃下蒸发分解后的残留物。一般柴油残炭规定把试油蒸馏到残余10%后,才蒸发分解。
3 / 46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称10%蒸馏残余物残炭,这种10%蒸馏残炭物残炭值比全烧残炭结果大得多,重质燃料油规定做全残炭。大型低速柴油机可使用含残炭10%的重质燃料油。残炭值影响燃烧室的结焦结炭。但对气缸和活塞的磨损则不仅取决于残炭的多少,还主要取决于炭质的软硬。含硫高的积炭坚而硬,磨损较大。 8) 机械杂质:机械杂质除堵塞滤油器和供油管线外,还严重磨损高压油泵和喷
油嘴。
9) 灰分:灰分的组成和含量是根据原油的种类、性质和加工方法不同而异的。
天然原油的灰份主要是由于少量的无机盐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及一些混入的杂质造成的。灰分中的V(钒)2O5熔点较低,粘附在金属表面上发生高温腐蚀性磨损,尤其在钠存在下,生成低熔点的钒钠混合氧化物,增加腐蚀作用。因此,对钒较多的燃料油应加油溶性镁化物,以提高钒化物的熔点而防止腐蚀。
10)酸度:酸度表示油品中环烷酸等少量酸性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影响油品质量、
腐蚀设备。在要求中,煤油与柴油的酸度不大于7100。即中和100 油品中酸性物质所消耗的为7 。
11)胶质:胶质一般指能溶于石油醚、苯、三氯甲烷和二硫化碳而不溶于乙醇的
物质。胶质是红褐色到暗褐色并具有延性的粘稠液体或半固态物质,溶解在油中有较强的着色能力。油品种颜色主要来自胶质,颜色的深浅往往反映了胶质含量的多少。油品中的胶质在燃烧时易形成炭渣,引起机器磨损和堵塞。胶质受热或常温下氧化,可以转化为沥青质。胶质含量高的柴油容易堵塞喷油嘴和过滤器。
12)氧化安定性: 安定性好的柴油在储存中颜色和实际胶质变化不大,很少生
成胶质和残渣。安定性差的柴油最明显的表现是颜色变深,实际胶质增大,长期储存后,还会生成不可溶的胶质和沉渣。—252—2000柴油标准中规定氧化安定性总不溶物不大于2.5100。
13)十六烷值:是评价柴油燃烧性能、柴油的抗爆性的一个指标。十六烷值是在
标准的单缸柴油机中测定的,表示的是与被测柴油抗爆性相同的标准燃料中所含正十六烷的体积百分数。 五、 船用油品应用常识 1、 何谓船用燃料油?
船用燃料油是指用于船舶柴油发动机的燃料类油品。标准名词来源于1990
4 / 46
油品基础知识简介(带附表)
年我国参照采用国际标准8216,翻译并正式使用了这一名称。我国相应的标准为12692.2《石油产品 燃料(F类)分类 第二部分 船用燃料油品种》。 2、 船用燃料油有哪几种燃料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12692.2亦即国际标准8216中,明确规定船用燃料油由两类产品组成,一类为馏分燃料,一类为残渣燃料。 3、 馏分燃料与残渣燃料的异同?
馏分燃料也称馏分型燃料,是指在炼制工艺中,原油直接进行物理蒸馏后(一般在390°C以内)取得的成份,这样的成份质地单纯,组份稳定,使用性质一般较好。残渣燃料也称残渣型燃料,是指原油物理蒸馏后的残余部分。相对于馏分型燃料,这部分燃料质地重,异物含量高,理化指标劣化,是中高速发动机所不适的燃料部分。
个别使用者有时简单看待燃油质量,把粘度相当的馏分型燃料和残渣型燃料等同使用或混淆,这是一个误区,会给发动机带来极大的使用隐患。一些小炼厂将低价的轻质油品与残渣型燃料调兑,充任馏分型燃料,应该用洁净性的理化指标化验来区分并加以抵制。 4、 如何衡量船用燃料油的质量?
在使用中,船用燃料油通常用下列三种方式之一控制和衡量油品质量。 1) 用国际标准理化指标控制质量
国际航运界广泛接受的船用燃料油质量标准是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8217标准(最新为96年标准)其综合了船东、柴油机制造商、炼油厂、石油公司等各类国际组织的意见和要求,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发生疑问时根据8217进行核定和申请仲裁。 2) 用供受双方协议标准控制质量
船东或用户根据自身的使用需要提出质量指标要求,油商根据自身能力进行承诺(纳入供油合同)的协议标准。发生疑问时据合同指明的质量指标进行核定和申请仲裁。 3) 以供应商提供的企业标准为准绳
供应商根据长期的供货需求,面向广泛的用户提供自身经过科学整理的长期质量承诺指标,供客户选择使用,这个指标在供应商的标准化管理下,稳定和可靠,形成为企业标准。应该在合同中注明,发生疑问时据合同指明的企业质量指标进行核定和申请仲裁。
5 /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