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分支的线路,每隔1~2km接地一次。
5.8.5.5直流线路零线的重复接地,应用人工接地体,不应与地下管网有金属联系。 5.8.6露天矿供配电安全
5.8.6.1露天矿采矿场和排土场的高压电力网配电电压,应采取6kV或10kV。当有大型采矿设备或采用连续开采工艺并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采用其它等级的电压。 5.8.6.2当采用连续开采工艺时,移动式胶带输送机的配电,宜采用移动式变电站或可移动的户外组合式配电装置。
5.8.6.3连续开采工艺和非连续开采工艺的配电线路,宜分别架设。
5.8.6.4采矿场的供电线路不宜少于两回路。两班生产的采矿场或小型采矿场可采用一回路。排土场的供电线路可采用一回路。两回路供电的线路,每回路的供电能力不应小于全部负荷的70%。当采用三回路供电线路时,每回路的供电能力不应小于全部负荷的50%。
5.8.6.5有淹没危险的采矿场,主排水泵的供电线路应不少于两回路。当任一回路停电时,其余线路的供电能力应能承担最大排水负荷。
5.8.6.6采矿场的供电线路,宜采用沿采矿场边缘架设的环形或半环形的固定式、干线式或放射式供电线路。排土场可采用干线式供电线路。
固定式供电线路与采矿场最终边界线之间的距离,宜大于lOm;当采矿场宽度较大且开采时间较长,供电线路架设在最终边界线以外不合理时,可架设在最终边界线以内。 5.8.6.7采矿场内的高压电力设备和移动式变电站,宜采用横跨线或纵架线(统称分支线)供电。分支线应为移动式或半固定式线路,移动式线路应采用轻型电杆架设。横跨线的间距宜采用250~300m。
5.8.6.8在采矿场和排土场的架空供电线路上设置开关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环形或半环形线路的出口和需联络处,应设置分段开关,且宜采用隔离开关; ——在分支线与环形线、半环形线或其它地面固定干线连接处,应设置开关,且宜采用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或其它断器器;
——高压电力设备或移动式变电站与分支线连接处,宜设置带短路保护的开关设备; ——移动式高压电力设备的供电线路,应设置具有单相接地保护的开关设备。
35
5.8.6.9采矿场内的架空线路宜采用钢芯铝绞线,其截面积应不小于35mm2。排土场的架空线路宜采用铝绞线。由分支线向移动式设备供电,应采用矿用橡套软电缆。移动式电力设备的拖曳电缆长度,应符合表5的规定。
5.8.6.10固定式架空照明线路宜采用铝绞线;移动式架空照明线路宜采用绝缘导线;移动式非架空照明线路应采用橡套软电缆。
5.8.6.11向低压移动设备供电的变压器,其中性点宜采用非直接接地方式;向固定式设备供电的变压器,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
5.8.6.12与变压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力网相连的高、低压电气设备,应设保护接地,并应在变压器低压侧各回路设置能自动断开电源的漏电保护装置。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宜采用保护线与中性线分开系统(TN-S)或保护线与中性线部分分开系统(TN-C-S)。
5.8.6.13采矿场和排土场低压电力网的配电电压,宜采用380V或380/220V。手持式电气设备的电压,应不高于220V。
5.8.6.14主接地极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矿场的主接地极应不少于2组;排土场主接地极可设1组; ——主接地极宜设在供电线路附近,或其它土壤电阻率低的地方;
——有2组及以上主接地极时,当任一组主接地极断开后,在架空接地线上任一点所测得的对地电阻值应不大于4Ω,移动式设备与架空接地线之间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lΩ。
5.8.6.15高土壤电阻率的矿山,可采用长效化学接地电阻降阻剂,使接地电阻值符合有关规定。
5.8.6.16接地线和设备金属外壳的接触电压,应不高于50V。
5.8.6.17户外高压电力设备在2.6m以下的裸露带电部分,应设置围栏。 5.8.6.18采矿场的架空供电线路,下列地点应装设防雷装置: ——采矿场配电线路与分支线的连接处;
36
——多雷地区的矿山、高压电力设备与分支线的连接处; ——排土场高压电力设备与架空线的连接处。 5.8.6.19接地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架空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钢绞线或钢芯铝绞线,并应架设在配电线路最下层导线的下方,与导线任一点的垂直距离应不小于O.5m;
——移动式电力设备,应采用矿用橡套软电缆的专用接地芯线接地或接零。 5.8.6.20电力牵引供电,应遵守GB50070之规定。 5.9防排水和防灭火 5.9.1防排水
5.9.1.1露天矿山应设置防、排水机构。大、中型露天矿应设专职水文地质人员,建立水文地质资料档案。每年应制定防排水措施,并定期检查措施执行情况。
5.9.1.2露天采场的总出入沟口、平硐口、排水井口和工业场地,均应采取妥善的防洪措施。
5.9.1.3矿山应按设计要求建立排水系统。上方应设截水沟;有滑坡可能的矿山,应加强防排水措施;应防止地表、地下水渗漏到采场。 5.9.1.4露天矿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排水泵站。
遇超过设计防洪频率的洪水时,允许最低一个台阶临时淹没,淹没前应撤出一切人员和重要设备。
5.9.1.5矿床疏干过程中出现陷坑、裂缝以及可能出现的地表陷落范围,应及时圈定、设立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5.9.1.6各排水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5.9.1.7矿山所有排水设施及其机电设备的保护装置,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不应任意拆除。
5.9.1.8邻近采场境界外堆卸废石,应避免排土场蓄水软化边坡岩体。
5.9.1.9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边坡岩体的软弱结构面或直接冲刷边坡。边坡岩体存在含水层并影响边坡稳定时,应采取疏干降水措施。
5.9.1.10露天开采转为地下开采的防、排水设计,应考虑地下最大涌水量和因集中
37
降雨引起的短历时最大迳流量。
5.9.1.11有条件的排土场,底部应排放易透水的大块岩石,控制排土场正常渗流。 水力排土场应有足够的调、蓄洪能力,并设置防汛设施,备足防汛器材;较大容量的水力排土场,应设值班室,配置通讯设施和必要的水位观测、坝体沉降与位移观测、坝体浸润线观测等设施,并有专人负责,按要求整理。 5.9.2防火和灭火
5.9.2.1矿山的建(构)筑物和重要设备,应按GBJl6和国家发布的其他有关防火规定,以及当地消防部门的要求,建立消防隔离设施,设置消防设备和器材。消防通道上不应堆放杂物。
5.9.2.2重要采掘设备,应配备灭火器材。设备加注燃油时,不应吸烟或采用明火照明。不应在采掘设备上存放汽油和其他易燃易爆材料,不应用汽油擦洗设备。 易燃易爆器材,不应放在电缆接头、轨道接头或接地极附近。 废弃的油、棉纱、布头、纸和油毡等易燃品,应妥善管理。
5.9.2.3应结合生活供水管设计地面消防水管系统,水池容积和管道规格应考虑两者的需要。
5.9.2.4矿山企业应规定专门的火灾信号,并应做到发生火灾时,能通知作业地点的所有人员及时撤离危险区。安装在人员集 中地点的信号,应声光兼备。
任何人员发现火灾,应立即报告调度室组织灭火,并迅速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扑灭初期火灾。
5.9.2.5木材场、防护用品仓库、炸药库、氢和乙炔瓶库、石油液化气站和油库等场所,应建立防火制度,采取防火措施,备足消防器材。
6.地下部分
6.1矿山井巷 6.1.1一般规定
6.1.1.1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应遵守GBJ213的规定。
6.1.1.2井巷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基建期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生产期由矿山企业自
38
行编制。
——井底车场矿车摘挂钩处,应设两条人行道,每条净宽不小于1.Om; ——带式输送机运输的巷道,不小于1.Om。
6.1.1.3每个矿井至少应有两个独立的直达地面的安全出口,安全出口的间距应不小于30m。
大型矿井,矿床地质条件复杂,走向长度一翼超过1000m的,应在矿体端部的下盘增设安全出口。
每个生产水平(中段),均应至少有两个便于行人的安全出口,并应同通往地面的安全出口相通。
井巷的分道口应有路标,注明其所在地点及通往地面出口的方向。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均应熟悉安全出口。
6.1.1.4装有两部在动力上互不依赖的罐笼设备、且提升机均为双回路供电的竖井,可作为安全出口而不必设梯子间。其他竖井作为安全出口时,应有装备完好的梯子间。 6.1.1.5井下存在跑矿危险的作业点,应设置确保人员安全撤离的通道。 6.1.1.6竖井梯子间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梯子的倾角,不大于80°;
——上下相邻两个梯子平台的垂直距离,不大于8m;
——上下相邻平台的梯子孔错开布置,平台梯子孔的长和宽,分别不小于O.7m和O.6m;
——梯子上端高出平台1m,下端距井壁不小于O.6m; ——梯子宽度不小于O.4m,梯蹬间距不大于O.3m; ——梯子间与提升间应完全隔开。
6.1.1.7行人的运输斜井应设人行道。人行道应符合下列要求: ----有效宽度,不小于1.Om; ——有效净高,不小于1.9m;
——斜井坡度为10°~15°时,设人行踏步;15°~35°时,设踏步及扶手;大于35°时,设梯子;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