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包括遗传的物质基础、遗传规律、伴性遗传、细胞质遗传、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现代进化理论)
5.1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艾弗里的实验
第41页
结论 DNA是“转化因子”,即遗传物质 R型(无毒) R型(无毒) 活S型(有毒) R型(无毒) R型(无毒) 分离 R型(无毒) 培养 死亡 活S型 死S型 注射 活R型(无毒) 注射 死亡 注射 健康 第一组 注射 健康 第二组 活S型(有毒) 第三组 死S型(加热) 第四组 + 活R型 注射 死亡 分离 ,使R型细菌转化成S细菌 设想 在死S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格里菲思实验 DNA 加入 R型 S型 蛋白质或 加入 荚膜多糖 培养 DNA加 DNA酶 加入 培养
5.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2)——T2噬菌体感染细菌实验
加入 培养 标 记的 噬 菌体 大肠杆菌 培养液 标 记的 噬菌 体加入 培养 说明 3532搅拌 离心 含放射性35S 不含放射性 S P 新形成的噬菌 使在细菌 感染 体外的噬 菌体分离 检测上清液 和沉淀物中 的放射性 体没检测到35S 搅拌 离心 不含放射性 含放射性32P 实线表示不带放射性 虚线表示带放射性 新形成的噬菌 体检测到32P 5.3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实验
蛋白质 RNA 烟草花叶病毒(TMV) 感染 烟叶 花叶病 感染 蛋白质 分离 感染 烟叶 健康 TMV RNA 烟叶 感染 花叶病 + RNA酶 烟叶 第42页
健康
5.4 DNA是遗传物质的理论证据(遗传物质的必备条件)
1、稳定性 2、连续性 分子结构相对稳定 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能够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能够贮藏大量遗传信息 理论证据3、控制性 4、变异性 5、信息性 5.5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5.6 DNA的组成单位、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磷酸 脱氧核苷酸 3’端 基本组成单位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含DNA的生物DNA是遗传物质,RNA不是 4、不含DNA的生物(RNA病毒)RNA才是遗传物质 氢键 5’端 G C 3’端 T A 脱氧核糖 碱基 A T 脱氧核苷 C G 5’端 DNA的分子结构 第43页
1 2 3 4 5 6 7 8 单脱氧核苷酸经磷酸二酯键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长链 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由氢键连接成双链DNA分子 双链结构的外侧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形成骨架,碱基排在双链的内侧 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配对,碱基对由氢键连接起来。即:G C;A T。 两条链向右旋转形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一旦确定,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随之确定 理论上链上碱基的排列顺序是任意的,这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4n种 DNA的碱基排列顺序贮藏着生物遗传信息,DNA分子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的根源 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5.7 由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起的碱基间关系
A= A1+A2 T=T1+T2 G=G1+G2 C=C1+C2 A+G=T+C A+C=T+G (A?C) (A?G)1 A=T G=C A1=T2 G1=C2 A2=T1 G2=C1 (T?C)?1(T?G)?1基本关系 2 (A1?G1)?m(T1?C1)(T2?C2)?m(A2?G2)(A2?G2)1?(T2?C2)m3 (A1?T1)?n(G1?C1)A2?T2)?n(G2?C2)(G2?C2)1?(A2?T2)nA21?T2wA2?无法计算G2G1?rC1T1?tC1G21?C2rT2?无法计算C24 5 A1?wT1A1?sG1根据第一链计算第二链 第44页
5.8 DNA分子的复制
3’端
解旋方向
5’端
亲代(0代)
32 P
A C G T
复制 T G C A (半保留复制)
32P
子代DNA分子中含亲代链的比例
子代DNA链中含亲代链的比例
5’端 3’端 3’端 5’端 3’端 5’端 5’端 3’端 5’端 3’端
1代 2代 32n代 P 32P A C G T T G C A P A C G T T G C A 31P 31A C G T T G C A 31P 31P A C G T T G C A P A C G T T G C A 31P 32A C G T T G C A 32P 1/2n-1 1/2n 1 1/2 1/2 1/4 5.9 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明
亲代 15Ⅱ代
半重半轻
Ⅰ代 N(重链) 15全重 15N(重链) 14全轻
N(轻链) N(重链) 半重半轻
从每一代DNA分子中取等量的DNA进行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 低 氯化铯密度轻带 中间带 重带
第45页
DNA带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