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选择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增加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另一方面,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子女留守问题也日益凸显,笔者认为,做好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
一、留守儿童现状
据中国妇联今年二月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十四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4000多万人,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笔者通过对所在地老厂乡进行调查,全乡在读中小学生共有留守儿童887人,占学生总数的22.26﹪.。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与监护等多种原因,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出教育、心理、健康、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一)安全问题。伴随着大量青壮年农民工涌入城镇打工经商等现象,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总体来说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溺水、触
1
电、车祸等意外事故的伤害,危及生命安全;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容易成为不法分子攻击、欺负和侵害的对象;三是农村留守儿童行为失控,或因偷窃、伤害他人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四是有一个群体更特殊,那就是留守女童。在留守女童中,被猥亵、被虐待、被诱奸等问题表现得比较突出。
(二)心理健康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一群“情感饥饿”的孩子,情感的缺失容易使他们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变形。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状况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性格比较孤僻,在家主要跟上了年纪的祖辈生活,性格不如其他同龄人开朗、自信;另一类却调皮捣蛋,喜欢搞恶作剧,这主要是因为老人对孙辈的溺爱,不忍心管教,发展到后来就管不住了。
(三)道德品行问题。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
2
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顶撞祖辈、不服管理、我行我素,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录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有些孩子由于失去父母的监管,甚至走上罪恶的深渊。
(四)学习问题。那些有祖父母隔代抚养的孩子,由于爷爷奶奶的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不良学习习惯越来越多,具体表现为:学习时间不固定,课堂上思想好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对知识消化不及时,不懂也不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善于他人交流,学习情绪化。有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留守儿童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但由于缺乏父母有效的监管,留守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二、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功能和监护功能严重弱化甚至缺失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这样的话:“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