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离散数学
英文名称:Discrete Mathematics
课程代码:031051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总 学 时:48 课程概要: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基础。它是以研究离散量的结构和相互间的关系为主要目标,其研究对象一般是有限个或可列个元素,因此它充分描述了计算机科学的离散性特点。其主要内容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关系与函数、图论等内容。该课程与计算机类专业中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人工智能等后继专业课程紧密相关,因此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程。该课程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为先修课程,但关系不很紧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集合与关系、图与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与方法,为学生学习计算机领域的后续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并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缜密概括和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今后处理离散信息打好数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命题逻辑(12学时)
1.命题及其表示; 2.逻辑联结词; 3.命题公式与翻译; 4.真值表与等价公式; 5.命题公式的分类与蕴含式; 6.命题公式的范式; 7. 命题逻辑的推理理论。
教学要求:熟悉命题、命题的真值、简单命题、复合命题、命题公式、真值表、等价公式、重言式、矛盾式、蕴涵式、(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等概念;熟悉五个基本
联结词(?、?、?、?、?)的定义;掌握命题公式的翻译、命题公式的类型的判别、命题定律、证明两个命题公式等价的真值表法和等值演算法及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的求法;掌握推理证明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
重点:五个逻辑联结词;翻译、命题公式的等值演算、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推理证明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
难点:命题公式的主析取范式、主合取范式的求法;推理证明的间接证法。
第二章 谓词逻辑(10学时)
1.谓词与量词; 2.谓词公式与翻译; 3.变元的约束;
4.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含式; 5.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教学要求:熟悉谓词、命题函数、复合命题函数、全称量词、存在量词、谓词公式、辖域、约束变元、自由变元、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涵式、前束范式等概念;掌握谓词演算翻译、谓词演算的等价式、谓词演算的推理规则及谓词演算的推理证明的方法。
重点:谓词演算翻译、两个谓词公式等价的证明;谓词演算的推理证明。 难点:谓词演算翻译、谓词演算的推理证明。
第三章 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运算(2学时)
1.集合的基本概念; 2.集合的运算。
教学要求:熟悉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法;掌握幂集的概念;掌握集合的交、并、差、补、对称差的运算及其运算律和幂集的求法。
重点:集合的运算及其运算律;幂集的求法。 难点:元素为集合组成的集合的运算与求幂集。
第四章 二元关系和函数(12学时)
1.关系及其表示;
2.关系的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3.复合关系和逆关系; 4.关系的闭包; 5.等价关系;
6.偏序关系; 7.函数及特殊映射; 8.复核映射和逆映射。
教学要求:熟悉序偶、笛卡尔积、关系、集合的划分与覆盖、等价关系、等价类、商集、偏序关系、极大元、极小元、上(下)界、上(下)确界、最大(小)元、全序关系、良序关系等概念;掌握关系的三种表示 序偶集合、关系图和关系矩阵;掌握关系的交、并、逆、复合运算、闭包运算及其性质;理解关系的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掌握其判别方法;了解集合的覆盖与划分的联系与区别;掌握等价关系与等价类、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划分的联系;掌握偏序关系的判别及其哈斯图的画法;掌握偏序集中给定集合的极大元、极小元、上(下)界、上(下)确界、最大(小)元;掌握函数(映射)、函数的前域、值域、相等、入射、满射、双射、恒等映射、反函数、复合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与一般关系的区别;掌握函数复合运算的性质、反函数存在的条件;掌握函数是入射、满射、双射的证明。
重点:关系的三种表示;关系的性质及其判别;关系的复合、求逆运算及其性质;等价关系与等价类、等价关系与集合的划分的联系;偏序关系判别及其哈斯图的画法、偏序集中特殊位置元素的求法。复合运算的性质;函数与一般关系、反函数与逆关系的区别;函数是入射、满射、双射的证明。
难点:关系的传递性及其判别;偏序关系的哈斯图的画法;偏序集中特殊位置元素的求法。函数是入射、满射、双射的证明。
第五章 图的基本概念(5学时)
1.图的基本概念; 2.路与图的连通性; 3.图的矩阵表示。
教学要求:掌握图、点邻接、边邻接、子图、结点的度数、出度、入度、有向图、无向图、简单图、完全图、补图、生成子图、图的同构、及其性质;掌握握手定理、路、回路、连通图、强连通、单向连通、弱连通、割点、割边的概念;掌握图的矩阵表示,利用图的邻接矩阵会求(1)任一结点的入度、出度和度数;(2)一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长度为k的路径的条数;(3)该图的可达性矩阵。
重点:图、点邻接、边邻接、结点的度数的概念;握手定理(结点的度数及其相关性质);路、回路、连通图、强连通、单向连通、弱连通、割点、割边的概念;图的邻接矩
阵。
难点:握手定理的应用;弱连通、强连通的判别。
第六章 一些特殊的图(讲课3学时)
1.欧拉图与汉密尔顿图; 2.平面图。
教学要求:掌握欧拉图、汉密尔顿图和平面图的定义、判别及其应用。 重点:欧拉图、汉密尔顿图和平面图的定义、判别及其应用。 难点:欧拉图、汉密尔顿图和平面图的判别及其应用。
第七章 树 (讲课4学时)
1.树与生成树; 2.根树及其应用; 3.最短路问题。
教学要求:掌握树、生成树、最小生成树、根树、树根、树叶、分枝点、有序树、完全m叉树、最优树等概念及其有关性质;掌握有关树的几个等价命题;熟练应用最小生成树的Kruskal算法及最优二叉树的Huffman构造方法。
重点:树、生成树、最小生成树、根树、树根、树叶、分枝点、完全m叉树、最优树等概念及其有关性质;有关树的几个等价命题;最小生成树的Kruskal算法及最优二叉树的Huffman构造方法。
难点:树的几个等价命题。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48学时)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吸引和鼓励学生通过教学过程获取知识,从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基本概念的理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加强例题的讲解和课上练习,精心留课后作业,注重课上和作业反馈的作用和质量。
2.教学手段
主要教学手段是采用投影仪和电脑使用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辅助教学手段是黑板板
3.习题课、课外作业、答疑
重点安排在命题公式和谓词公式的翻译、范式的求法及推理证明;关系的表示与判定;偏序集中的特殊元;利用图的邻接矩阵求一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长度为k的路径的条
数;最小生成树的Kruskal算法及最优二叉树的Huffman构造方法。
五、考核方式
课程综合评定成绩中,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结课考试采用闭卷笔试,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证明题。平时成绩分配是考勤及听课状况占10%; 作业及测验占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