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
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关于写作明确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考查等级为“表达应用”,E级。并将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基础等级具体要求为六点:(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发展等级具体要求为四点:(1)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2)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3)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4)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命题趋势
命题作文是相对一种陈旧的作文命题形式,但近几年却有新颖的意味包含其中。近年来命题作文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彩的命题,给考生作文的选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知识讲解
命题作文定义
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通常情况下,命题作文所给出的既定题目,可以是一个完整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不够完整、缺少部分词语的题目。 命题作文分类 从形式上分 全命题
出题者给出一个完整的题目,让应试者按照题目要求写作。这种命题是一种传统的作文考查方式。
全命题作文还有另一种情形,即先给一段或几段材料,然后给出标题让考生写作。 半命题
出题者给出一个不完整的题目,应试者自己必须先补全题目才能写作。这种半命题作文,是一种比较灵活的考查方式,应试者有较大的自由。应试者在考场上可以根据自己占有材料的情况确定选材的范围,根据自己的思考所得确定主题,以保证选取自己比较熟悉的内容来写。
从结构上分 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词语。这类作文要看构成题目的词语,有的是名词,有的是形容词,有的是动词;有的表抽象,有的表具体,有的具有比喻象征意味。审读这些词语,名词的,要明确此词的内涵和外延;形容词的,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动词的,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本身的含义;具体的,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更要了解这个词语的比喻义、抽象义;抽象的,要将之具体化。 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短语可以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偏正结构,题眼一般是修饰语,处于中心词位置的词,直接规定写作内容与角度,而修饰成分往往影响选材;动宾结构,题眼一般是动词;主谓结构,题眼一般是谓语动词;并列结构,多数情况
下,关键问题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二者之间或相关、或相反,或暗含因果关系,或暗含递进关系,等等。 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这类题目,审题时要抓住主谓部分的中心词。这类命题,在形式上与短语式命题中的主谓式类似。 从内涵上分 观点式命题
命题就是文章要表达的观点。 论题型命题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写作者对论题进行分析,并选取适合自己写作实际的切入点。 寓意型命题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 关系型命题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和”、“与”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这种形式的命题,从结构上来说,就是短语式命题中的并列式。 写作命题作文注意事项 审题
审题即辨明题目的意义和要求,只有确切地解题,才不致于“跑题”,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要想准确了解题意,首先,要确定文体,即文章的体裁,只有明确自己要以什么文体呈现自己的文章,才能最有效地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其次,明确题目中的关键词,即抓住题目的重点。再次,要理解题目的深层含义,如果仅就题目字面的意义理解为文,文意很容易流于肤浅;只有深刻挖掘题目的内涵,并进而揭示深藏其中的意义,文章才能显出深度。 立意
“意在笔先”,“立意”是写作的关键,如果在占有材料、审清题目的基础上多思以形成主旨,即“意”,并进一步提炼深化,就不难顺理成章地“以文达意”。文章立意好,需要在两个字上下功夫,一个是“新”,一个是“深”。文章有新意,不落俗套,才能吸引读者。要做到新,就必须对题目做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则要求能够深刻挖掘主题,能够联系社会实践,做有深度的思考。 选材
鲁迅先生说:“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些琐屑的没有意思的故事,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可见选材对于写好作文的重要性。材料要能够为中心服务,在此前提下,就要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突出人物或事物的个性特征,并使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写入文章,才能感染人,吸引人;此外,选材还要具有生动性、新颖性的特点,这样的材料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和新鲜感,也可以使文章更有深度。
题型解读【高清课堂:写作点睛:你才没个性呢(下) ID 368678 个性写作示例六】 例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解析】题目为“与你为邻”,材料解释很清楚,此处的“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
是无形的,意即可以写一个实体,也可以写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是对待“邻”的态度。在此,要思考“我”是谁,“你”又是谁;你与我为邻后,我如何想、你怎么想、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这些都是本文的思考角度。
【例文】
与你为邻
亲爱的日本:
近来还好吗?而今世界呈现多极化,各方力量不断提升,作为彼此为邻的我们更应加强合作,团结双赢。
与你为邻。自唐代开始,我们之间就开始了亲密的往来。你看,你们利用我们的汉字,经过你们一代又一代的继承与发展,最终形成了你们共同接受的文字——日文;你们利用我们的唐装,经过你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改造,最终形成最符合你们审美观的服装——和服……还有上下几千年,我们之间的文化交融,我们之间的经济往来,都见证了我们共同的身影,我们曾相互依存,彼此为邻。
直到20世纪中期,你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你的价值观被错误地颠覆,在你心中萌芽了一种错误的思想——想要征服、打败与你为邻的我,来彰显你的强大,你漠视我们之间的友谊,你更无视他人的忠告,你用武力砍断了我们之间的羁绊,你用借口炸掉了我制造的桥,你趁机用洋枪火炮来威胁我。
我曾与你为邻,你可知道我是多么的难过。看到昔日的朋友如此对待自己,但我还是珍惜我们之间的友谊,希望你改过自新,我则既往不咎,可你却变本加厉,任意地践踏与羞辱我,于是,我不得不拉起自卫的旗子。
曾经,与你为邻;而今,与你为敌。你知道我是逼不得已的,为何你逼我走投无路,我只能反抗,我只能动我的一切力量,捍卫与保护属于我的一切。
我与你为邻,为何你为之不顾?最后,你还是失败了,并付出惨重的代价。 20多个年头过去了(1972年),我们重新往来,握手言和,昔日的你得到别人的扶植,而今在世界上也算得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从那以后,我们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但我发现:你却不能正视过去了!
我与你为邻,所以希望你能够正视历史。而在你所编写的教科书中,却歪曲了过去发生的种种事实;而对于那些被你残留的武器所伤害的人们或正在受到伤害的人们,你却不给予承认。所以,你还是不能正视过去,企图掩盖昔日的罪状。
而今,我与你为邻,希望你能够“大丈夫,能屈能伸,敢作敢当”!
而今,我与你为邻,希望你能够痛改前非,切勿重蹈覆辙,再度伤害我们之间的感情。 而今,我与你为邻,希望我们友好相处,真诚相待,为我们的发展共同努力,一起开创美好的明天!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0年6月
【点评】这是一篇构思独特的一类文。文章采用书信形式,令人眼前一亮。在对象的选择上,该考生大胆地选择了很有争议的邻居——“日本”。“与日本为邻”,这一命题国人都有话要说。高考生却从日本从“中国”这一文明古国的“邻居”写起,着重讲了日本很多文化都源自中国,然后笔锋一转,进而写日本对“中国”这一邻居的侵略和战争、蹂躏和侮辱;该考生紧紧抓住“历史”这一线索,写与“日本”为邻,这一“邻居”带给了我们什么。
文章结尾几段,该考生站在建设性的高度,严正地向日本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和期待,符合中国人对日本这一邻居普遍的看法,在这里,充分体现了考生的大胆和自信。
例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在这些神圣的心灵中,有一股清明的力量和强烈的爱,像激流一般飞涌出来。甚至无须倾听他们的声音,就在他们的眼里,他们的事迹里,即可看到生命从没像处于忧患时的那么伟大,那么丰满,那么幸福。(罗曼·罗兰)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解析】这是一篇供料命题作文,命题为并列式的短语,且“忧与爱”构成相反关系。三则材料分别讲母亲对儿子地担忧和爱怜,赤子对祖国的深爱与担忧,伟人心灵中博大的忧患与挚爱。写作时,在理解材料内涵的基础上,要把握“忧”与“爱”的关系——忧源于爱,爱之深则忧之切。这道题既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夹叙夹议的散文。
【例文】
忧与爱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 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烟好?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撇啥腔?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谁不知道喝了难受?你没看你舅那天那个高兴劲儿?啥?酒不好?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买不到!
昨儿个你跟你妈去南坡锄草,你锄倒了多少稻子?你看你妈多疼,你还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
锄完草回来,吃完饭你就往那儿一坐,你不能帮你妈洗洗碗?你看你妈一天哪儿闲过一会儿?你小时候勤快劲儿哪去了?回城里你也这样?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脱了吧!不穿西服就没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没人知道你是干部了?穿大裤衩子有啥丢人的,你小时候不还光屁股满村跑了吗?自己得劲儿不就行了?
昨儿个那包点心,你咋给扔了?啥?过期了?庄稼人有啥过期不过期的?那点心是前庄你表姐给你妈捎的。她日子过得多紧巴你不知道?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劲儿?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个方便面,那玩意儿能比吃个馒头营养?当你媳妇面我不好说,你这是疼孩子?
下次别再偷着给你妈塞钱,我估摸着你媳妇也不知道。俺俩口子身子也还硬朗,吃喝不愁。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让俺俩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电话,让孙子和你妈多讲两句。别用手机打,那玩意儿贵。记住了! 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点评】全文以父亲的口吻、聊家常的方式行文,对话暗含在行文中。絮絮的家常,浓浓的真情,全文几乎不见“忧”与“爱”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爱”,让人动容。语言质朴,构思精巧,可谓拙中见情,巧中显爱。
例3 请以“站在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④不少于800字。
【解析】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的最大特点是写作范围宽泛,开放度大。它没有审题障碍,考生容易下笔,人人都有话可写,几乎考生想写什么就可以写什么,它给考生留下了十分广阔的命题、立意、构思、想象的空间。半命题作文的关键在于补题。文题中的“站”是一种状态,“在门口”预示着某一个对象或某一种事物触动自己的心灵,它引发自己作出深沉的思考,表达自己内心的波澜、精神的向往和人生的愿望。因此文题所展示的是一种思想的过程。“门口”所蕴含的意义是多元的。它可以实写,叙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抒发真实的情感。也可以半实半虚,既可以写出自己真实的认识,又可以写出自己美好的憧憬。也可以虚写,表达自己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的宏阔认识与深沉思索,从而表现自己的思想能力。
【例文】
站在老屋的门口
一座低矮的小木房,只在屋顶披着一层灰色的瓦,时光侵蚀了老屋的门。而我徘徊在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
先前是爷爷守着老屋。他喜欢坐在门口,一口又一口优哉游哉地抽着自卷的旱烟。而当每次呛得满脸通红时,便急急地招我给他捶背。那场景重复了几年。
而我印象中染红老屋门口的那一抹残阳,落了又起,起了又落。不经意中,爷爷便没了。老屋的那扇门吱呀吱呀地在风中摇曳,但摇出的只是一阵又一阵凄凉的心痛,终究,没了坐在老屋门口的人了。
后来迁了新居,奶奶却执意要呆在那所老房子里。她也不解释,只是如爷爷一样沉默地坐着,大家违拗不了她。但稍稍懂事的我想,这老屋的门,承载了太多太多。放学回家,我喜欢伏在老屋门口的小板凳上写作业,一来那儿安静,二来也可与奶奶做伴。奶奶喜欢唠叨,唠叨那些我好奇的往事。偶尔也有三三两两的老婆婆们聚在老屋的门口,谈着那些谁会先入土的事情,平平常常地,如同拉家常一样。但我偶尔也会听到奶奶一个人埋怨,埋怨那个糟老头子去得太早。那时候不知是奶奶倚着门,还是门倚着奶奶。孤零零地,我噙着泪,听着她呜咽,却哭不出声。
时间久了,老屋也成了摇摇欲坠的危房。村里的人劝爸爸把屋拆了,我没肯,当然,爸爸也执意没有答应。记得他同我一起走到老屋那挂锁的门口,听他喃喃地说:“等我老了,还住在这屋里。”我想我是懂的:爷爷奶奶都在这里去了,爸料想是在这门口看到了他们的身影;而人近中年,也想到了自己的归宿。那时候,我天真地应了一句:“爸,等我老了,也住在这屋里。”爸没吱声,摸了摸那扇小木门,转身便走了。我想他是不愿在老屋的门口哭,怕爷爷奶奶瞧见了伤心。
而如今,我站在老屋的门口,不愿去推开它,因为怕触及那些尘封的往事。但有些事物,如同老屋的门,经历了太多太多,却依旧沉默无语。我不敢撩扰这一份岁月的无声与沧桑,但我想,今天与明天之间,也许也只隔着一扇门,我们都站在岁月的门口徘徊,追忆着那些过往的事与过往的人。
我站在老屋门口,想着那些平常小事。老屋的门,被岁月锁着。
【点评】这是一篇意境优美、感情丰富、意蕴深远的抒情散文。作者立足于“老屋”门口,追溯往事,回忆与“老屋”相关的人和事,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这里既有物是人非、岁月沧桑的沉重感叹,也有血脉相承、追宗怀远的幽邃情思,可谓情景交融。本文感怀人生,起于“老
屋的门口”,随着感受与体验的渐次深入,归结于“岁月的门口”,意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