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由于当代中国的公共事业,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问题不断增长和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和公共性的凸显或公众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公共事业又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
2、公共或公共性:一般来说,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或地区内,一种共同性而非
私有性,一种共享性而非排他性,一种共同性而非差异性。
3、公共需要:具有公共性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共同体所具有的带有共同性、共
享性的需要。公共需要是一定社会中满足和保证公众根本生活的需要。
4、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5、公共事务的类别:1、社会政治事务〔社会公共层面上的政治事务〕2、社会
经济事务〔社会公共层面上与整个经济运行直接有关的事务〕3、狭义的社会事务〔在社会公共层面非政治、非经济的事务,通常的社会事务即在此〕。
6、社会公共事务的三个层面:1、大概念,即公关部门管理的所有事物都属于社
会公共事务,内容包括上述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或整体利益层面的政治事务、经济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务。2、中概念,即除经济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主要是社会公共政治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务。3、小概念,即除经济、政治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都属于社会公共事务,也就是狭义的社会事务。
7、公共事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
而正在形成、开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根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效劳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根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8、公共事业的根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
9、公共产品:也称公共商品、公共物品货公共品,它是人类文明开展的产物,
是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
10、公共产品的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1、边际生产本钱为零2、边际拥
挤本钱为零〕
11、公共产品的分类:公共产品一般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
产品是指完全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点的产品,如国防、行政管理、根底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立法、司法、环境保护。准公共产品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12、属于纯公共产品性质的事业产品:气象、根底科学研究、农业技术研究和推
广、大型水利设施、社会科学研究。
13、属于准公共产品的事业产品: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动植物检疫、出版、
播送、影视以及根底设施。
14、公共组织的类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准行政组织或准政府组织。 15、公共组织的特征〔简答〕:1、公共组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2、
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的明确限制并具有权威性3、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4、公共组织的活动具有政治性5、公共组织的目标形
式上清楚但实际中模糊,且组织行为结果评判较困难6、公共组织具有一定的独占性〔垄断性〕
16、公共事业管理: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
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开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17、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特征:1、具有公共性2、具有强制性3、具有非营利性
4、具有效劳性
18、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原那么: 1、以公众为本原那么2、效劳原那么3、社
会效益优先原那么4、法治原那么
1、19、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1〕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管理目的相同,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在特定公共事务管理上的是重合的〕,在管理主体上有区别:A、从管理对象和范围来看,行政管理的管理对象和范围均广于公共事业管理B、从管理主体来看,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或政府部门,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那么是公共组织乃至特定企业C、从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来看,行政管理的手段较单一,而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较丰富。 〔2〕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公共管理包括公共事业管理。
区别:A、从管理对象来看,有宽窄之分。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一般的公共事务,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B、公共管理与政府职能、宏观调空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公共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C、从管理手段来看,公共事业管理是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的并用,但在具体管理环节中柔性手段占主导地位。但公共管理二者都得到广泛应用。 〔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二者关系越来越来密切。 区别:A、目的不同
B、管理所依托的权力不同 C、管理的性质不同
D、管理的物质根底不同 E、管理的限制因素不同
F、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 G、绩效评估不同。
第二章
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指外部环境,即公共管理主体系统赖以存在和开展的外
部条件的总和,或者说是直接或间接作用或影响公共事业管理主体及其活动方式、活动过程的外部要素的总和。
2、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1、广泛性2、复杂性3、差异性
3、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分类:所谓分类,就是按一定的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划
分,以便以更为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客观事物。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层次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有如下几种划分:
第一,以层次为标准,可分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中观公共事业管理环
境和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
第二,以国别区域为标准,可分为国际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国内公共事业
管理环境。
第三,以作用和影响为标准,可划分为积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良性环境〕
和消极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恶性环境〕。
第四,以内容为标准,可划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
境、自然环境等。而且,这些环境还可以以内容为标准进行更进一步的划分。 4、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和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关系:1、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所谓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开展的根本条件。而公共事业管理在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同时,又能动地利用和改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环境。这种辩证关系表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第二、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2、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相互作用的根本内容〔二者之间的根本关系的另一个表现形式是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式主要表现为公共事业管理与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之间,通过特定资源和信息的交换,公共事业管理满足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需求。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与公共事业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正是围绕着需要提出和需要满足以及二者的循环往复而展开的。公共事业管
理环境的需要是确定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根本任务的客观依据〕 5、公共事业管理的生态环境:指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1、地理位置2、人口〔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 人口结构 家庭状况〕3、公众日常生活的技术化4、社会开展程度
6、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所处的经济背景,是制约和影响
公共事业管理一切经济因素的总和。
7、公共事业管理的经济环境包含哪些因素?如何对公共事业管理影响?
经济环境中生产力开展水平、经济成分和经济体制因素,对公共事业管
理产生着特定的影响和作用。
生产力开展水平方面。1、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人类历史开展的根本趋势是,随着生产力开展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公众必须享有而且也能够享有的利益也越来越多,所以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也就随之扩大。2、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能力。公共事业管理总体上是靠公共财政开支来维持的,而一定的经济实力决定了公共财政的能力,也就决定了公共组织如政府能把多少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所确定的公共工程中,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3、影响着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生产力开展水平既给公共事业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根底,也赋予了公共事业管理与生产力水平同步的科学化和技术化的内涵,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共事业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经济成分方面。一个国家或社会所具有的经济成分的数量,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直接构成了社会政治体系的社会根底,形成了特定的社会利益结构,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公共事业管理的根本方向和决策。同时,一定的经济成分构成,也就必然决定着政府要有相应的经济职能、经济管理
实用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