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课时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关于图中四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为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小 B.②地附近河流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C.③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 D.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 2.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是( ) A.①地 C.③地

B.②地 D.④地

3.近年来,②地区大豆的种植面积明显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旱灾害频发 C.耕地面积减少 答案 1.A 2.B 3.D

解析 第1题,①地位于呼伦贝尔高原,地势起伏小;②地附近河流封冻期长,河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没有凌汛现象;③地垂直地带性显著,西坡基带为温带草原带,东坡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大。第2题,②地位于松嫩平原,该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大,且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第3题,②地区位于松嫩平原,水旱灾害会导致农作物减产,但种植任何农作物均会受到水旱等灾害的威胁,不仅仅是大豆;大豆的主要用途是榨取食用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总量的增加,大豆的市场需求量在增大;受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影响,松嫩平原的耕地面积在减少,但这并不是导致大豆种植面积明显萎缩的主要原因;进口大豆相比于国产大豆,出油率高、价格低,对国产大豆形成了明显冲击,使东北大豆的市场份额减小,人们转而种植其他经济作物。

(2018·南京九中上学期期中)我国农田垄作历史悠久,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图1为“华北某乡镇驻地附近的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农田垄作景观图”。读图回答4~6题。

B.大豆的市场需求减小 D.进口大豆的冲击

11

4.农田垄作主要体现了人类活动对哪一自然条件的改造( ) A.气候 C.土壤

B.地形 D.水源

5.与平地耕作相比,该地进行农田垄作的好处有( ) A.利于农田的灌溉、施肥 B.缩小受光面积,减少水分蒸发 C.夜间散热慢,减轻冻害威胁 D.利于防涝但不利于抗旱

6.该地进行垄作多年后,出现土壤流失、肥力下降等现象,其原因很可能是( ) A.常年降水丰富,暴雨冲刷 B.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侵蚀力强 C.沿垄沟走向土壤易被流水侵蚀 D.低山丘陵地形,土层薄,土质疏松 答案 4.C 5.A 6.C

解析 第4、5题,垄作比平作增加表面积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昼间土温可比平地增高约2~3℃,夜间散热快,土温低于平地。由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大雨后有利于排水防涝,干旱时可顺沟灌溉以免受旱,有利于集中施肥,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第6题,由景观图知,该地地形平坦,B、D错误;垄沟集水导水,易出现水肥流失。

近年来,通化市大力发展的林下种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已经成为进一步拓宽全市林业经济领域和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黄金”产业。下图为“通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7~9题。

12

7.通化发展林下产业的优势条件有( ) A.位于我国最大林区长白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B.地处中朝边界,对外贸易便利,市场条件优越 C.参、药、蜂、菌、菜、禽、畜等林下特产丰富 D.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林下产业科研水平高,基础好

8.通化林下种植业与图中M区域种植业具有的相同特点是( ) A.商品率较高 C.农场经营规模小

B.机械化水平高 D.水利工程量大

9.通化林下产业的发展对环境的影响是( ) A.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增加 B.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 C.环境污染程度下降 D.环境承载力有所上升 答案 7.C 8.A 9.D

解析 第7题,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林区;通化虽位于中朝边境,但林下产品的消费市场主要是国内;虽然林下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黄金”产业,但其科研水平并不高。第8题,由图可知,M区域为松嫩平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商品率高,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水利工程量较小;林下产业特产丰富,消费市场广阔,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规模小,水利工程量小。第9题,发展林下产业能综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挖掘生产潜力,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提高产业收入,提高环境承载力。林下产业对野生动植物数量和地质灾害没有影响,不会降低环境污染程度。

(2017·全国联考)“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近年来在政府的引领下,浙江农村出现了“互联网+”新的运营模式,浙江多地农村涌现特色农产品基地,简称农特基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读图完成10~11题。

13

10.近年来农村出现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得益于( ) A.气候变化 C.交通便利

11.全产业链集聚有利于农村( ) ①提高人口迁出率 ②加快城镇化进程 ③加快交通运输建设 ④提高老龄人口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10.D 11.C

解析 第10题,根据材料提示,“互联网+”在浙江农村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也就是说互联网和农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出现一些特色农产品基地。第11题,上游农产品生产——中游农产品加工——下游农产品销售和旅游等全产业链集聚在农村,有利于加快农村的交通运输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村人口迁出;农村人口迁出以青壮年为主,减少人口迁出则有利于降低老年人口比重。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河南省柘城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B.河流整治

D.互联网和农业的结合

材料二 1976年,河南省柘城县从国外引进三樱椒种植、加工技术,此后种植面积、加工能力逐年增加。1999年柘城县被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现在,柘城县无公害三樱椒标准化种植已形成“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产品畅销国内外。

材料三 三樱椒生长期120~135天,喜欢凉爽气候,不耐严寒霜冻,喜土壤肥沃。柘城县三樱椒种植分布如下图所示。

14

(1)柘城县位于________(地形区),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南省交通区位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柘城县种植三樱椒的优势区位条件。(至少写出4点)

(4)柘城县农业生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借鉴柘城县三樱椒种植业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至少写出4点)。 答案 (1)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或者黄淮平原) 低平,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图中河流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流)

(2)我国铁路、高速公路南北、东西纵横的交会中心 (3)地形:地势低平;

气候:气温适中,生长期长,雨热同期; 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水源:(河流)支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交通:铁路、公路南北、东西纵横交会中心。

(4)①分布的区域化;②生产过程的专业化或者农、工、商联合一体化

建议: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特色优势作物,形成区域化生产;发展有机、绿色种植;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专业化,提升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度,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形成农、工、商一体化,促进农业社会化过程。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柘城县位于河南省中东部,位于华北平原(地形区),华北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黄淮平原,其地势特点是地势低平,根据河流流向判断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第(2)题,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从材料一图中可以看出,有南北向京九铁路和东西向陇海铁路交会于河南省,还有多条东西向和南北向高速公路穿过河南省,所以说河南省交通区位特点是我国铁路、高速公路南北、东西纵横的交会中心。第(3)题,河南省柘城县位于我国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生长期长,雨热同期;地势低平,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是铁路、公路南北、东西纵横交会中心,有利于河南省柘城县三樱椒的输出。第(4)题,从题干材料中可以归纳出柘城县农

15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课时2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1.关于图中四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地为高原地形,地势起伏小B.②地附近河流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C.③地垂直地带性显著,基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D.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小2.最适合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是()A.①地C.③地B.②地D.④地3.近年来,②地区大豆的种植面积明显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2b9047gsb9vfqx3d4pq7px008twst015ct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