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抵达意义的探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抵达意义的探寻

近80年来,对经典文本——鲁迅小说《伤逝》的解读呈现不断变化的态势。早期的文本研究大多从社会学、历史学角度出发,而梳理最近10年的学术研究文章后我们发现,解读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叙事学、接受美学、精神分析、文化批评、女性主义等多种西方现代的文学批评方法都被论者用于文本分析,论者的学术思维日益拓宽。尤其是性别视角的引入,使《伤逝》的研究向文本的原意更接近了一步。

标签:鲁迅;《伤逝》;研究

鲁迅所写的小说《伤逝》,形式特别,意蕴深厚,解读空间较大,因而自1925年面世以来,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特别是最近10年,更是论者颇多、论文频出,且论者的研究方法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社会学、历史学层面的解读,而是将多种西方现代的文学批评方法作为武器,试图从新的批评视角,对《伤逝》的复杂意蕴进行更为准确的透视和更深层次上的把握,以期抵达文本的本质意义。

一、从叙述学角度进行研究

《伤逝》是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方式,通过涓生的自我内心独自,展开故事叙述的。马丽蓉认为,“鲁迅先生的笔墨经济到在篇名题目上就写了整篇的叙事基调”,“作家在一种沉郁、低缓的叙事基调中进行破碎叙述”,这种叙述方式,使得作家比较成功地“消解了情节的时序性。对时间做了间接的、空间化的处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颠覆了构成情节是基本要素的时间与因果关系”,“空间化”因而成了这部作品“独特鲜明的叙述特征”和叙述策略。王素霞认为,“文本四处响彻着作者强而有力的声音,以致迷乱了人物的心理流程,从而导致了主题歧义的产生。其中第一人称‘我’的叙述分裂是产生这种结果的缘由之一”。“‘我’融叙述者、人物、作者于一体,在具体的叙事中,他们之间既相互统一,又产生分隔,‘我’在恋爱过程的叙述中,身份发生断裂,由此导致作者声音的侵入”,“作者的出面一方面掩盖了人物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它为整部小说的主题蒙上了强大的作者的主观意识。我们很容易就被弥漫在作品中的作者声音所驱使,同时这些声音又一直指导着人们对其主题的认识和对鲁迅思想而非小说艺术的误解”。

对于《伤逝》的叙事模式,李之鼎在对文本的叙事进行分析后指出,“《伤逝》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便是隐含作者所采取的叙事/修辞策略:第一人称男性主人公内聚焦(内视角)的叙述方式。这种方式使隐含作者与叙述者以及人物基本重合,特别适合于作为叙述者的中心化人物作心理自白,他的感情可以全部投入与参与,即使话语具有鲜明的主体性与浓烈的抒情性,同时也有利于叙述时间的延缩和叙述空间的转换”。“在这种情况下,叙述者即中心人物有一种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的天然的优越条件,他的叙述便获得了话语权力”。“叙事本身所造成的男性中心化,一方面回应着男性中心化文化的宿命般的安排,另一方面使故事框架更为不平衡,叙事砝码明显地向男性性别权力倾斜”,“男性叙事权威剥夺了她(子

抵达意义的探寻

抵达意义的探寻近80年来,对经典文本——鲁迅小说《伤逝》的解读呈现不断变化的态势。早期的文本研究大多从社会学、历史学角度出发,而梳理最近10年的学术研究文章后我们发现,解读方法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叙事学、接受美学、精神分析、文化批评、女性主义等多种西方现代的文学批评方法都被论者用于文本分析,论者的学术思维日益拓宽。尤其是性别视角的引入,使《伤逝》的研究向文本的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284g28nak0daes3y3831emx02sb1m00vrm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