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2024-2024学年中考第二次模拟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依据是( ) A.行为发生的意义 C.行为发生的现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故选B
考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点评:关键知道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根据动物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上来分的. 2.左心室的壁最厚,其正确解释是( ) A.左心室接受全肺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B.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肺部,收缩力最强 C.左心室接受全身的血液,承受的压力最大 D.左心室收缩时要将血液送到全身,收缩力最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心脏的壁由心肌构成,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脏有四个腔,各腔的壁厚薄是不同的,这是与各腔收缩输送血液的距离是相适应的。 【详解】
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即左心室的壁最厚。故选D。 【点睛】
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厚,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厚,左心室的壁最厚。 3.受伤的哺乳动物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愈合有一定作用,这是因为唾液( )
B.行为获得的途径 D.行为发生的规律
A.含抗生素,有杀菌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B.含溶菌酶,有杀菌作用,属非特异性免疫 C.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D.含唾液淀粉酶,有消化作用,属特异性免疫 【答案】B 【解析】 【分析】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例如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内的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 【详解】
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去舔伤口,这是因为口腔里的唾液含有溶菌酶,能破坏进入伤口处的病菌的细胞壁,进而杀灭病菌,这种免疫力是天生就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点睛】
此题考查了人体第二道防线的作用:通过杀菌物质消灭进入人体的病菌。
4.小荣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视野如图所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调节反光镜 C.转动粗准焦螺旋 【答案】D 【解析】 【分析】
B.转动转换器 D.向右移动玻片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 像位于视野左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左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详解】
显微镜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如图所示左侧的细胞有气泡,所 以需要观察右侧的细胞,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移动玻片,物像才能移到视野中央,D正确。【点睛】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5.鸟类的特征中,与飞翔生活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长骨中空,充满空气 B.胸骨上有发达的胸肌
C.有气囊,可辅助 D.有坚硬的喙,生殖为卵生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鸟类大多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等特征。 【详解】
长骨中空,薄、中空、坚固,减少了自身的质量,利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 龙骨突上有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B不符合题意;
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利于飞行,C不符合题意; 具有坚硬的角质喙与取食有关而与飞行生活没有直接关系,D符合题意。 【点睛】
鸟的飞行生活是和它的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可结合着鸟类的主要特征理解掌握。 6.与缩手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谈虎色变 B.望梅止渴 C.惊弓之鸟 D.膝跳反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简单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详解】
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惊弓之鸟都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膝跳反射是生来就有的非条件反射;因此与缩手反射属于同一类型的是膝跳反射,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条件反射必须有大脑皮层的参与。 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 ) A.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B.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C.保护野生动物的多样性
D.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再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8.以下哪项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 ( ) A.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B.放在窗台上的花枝往往向光生长 C.被手触摸后,含羞草的叶闭合下垂
D.在有活动草履虫的培养液滴的一端放一粒食盐,它会立即游向另一端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共同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属于生物能进行呼吸,不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A符合题意;放在窗台上的花,枝叶向光生长,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不符合题意;含羞草的羽状复叶被手触摸后闭合下垂,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不符合题意;在有活的草履虫的培养液的一端放一粒食盐,它们会游向另一端,属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9.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有 4 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
C.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 D.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而不是有4条食物链,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而不是草,B错误;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有毒物质物质逐级增多,而不是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C错误;鹰吃蛇,因此鹰与蛇是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因此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正确。
考点: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某些有害物质沿食物链积累。
10.请不要在孕妇身旁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孕妇影响胎儿。那么,孕妇和胎儿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 A.羊水 【答案】C 【解析】 【分析】
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后,胚胎的部分组织和子宫内膜的部分组织共同形成胎盘和脐带,在脐动脉和脐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与胎盘中子宫内膜形成的绒毛内的母体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毛细血管,二氧化碳和胎儿产生的废物进入母体血液。 【详解】
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从母体中获得营养物质和氧。胎盘呈扁圆形,是胎儿和母体交换物质的器官,胎盘靠近胎儿的一面附有脐带,脐带与胎儿相连,胎盘靠近母体的一面与母体的子宫内膜相连,胎盘内有许多绒毛,绒毛内有毛细血管,这些毛细血管与脐带内的血管相通,绒毛与绒毛之间则充满了母体的血液,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上的绒毛进行物质交换,而胎儿产生的废物也是经过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请不要在孕妇身边吸烟,如果孕妇被动吸烟,烟内的有害物质,如烟碱、尼古丁等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孕妇体内,通过胎盘和脐带进入胎儿体内,严重的会造成胎儿畸形。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胚胎的发育过程,熟悉胚胎的发育过程、知道胚胎发育中营养的获得途径是答题关键。 11.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发育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特征不包括 A.大脑开始发育,并出现区分男女性别的特征 B.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多
C.身高突增,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D.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 【答案】D
B.卵巢
C.胎盘、脐带
D.输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