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考试必备)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心理学》常识学习要点

第一章

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分类:

心理现象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

(2)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风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包括: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③个性的自我调节系统(含自我认识,自我情感体验,自我意向等成分)。

二、心理的实质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3、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 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三、心理学科的性质和任务 1、心理学科的性质:

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学科的任务:

(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2)探讨人的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的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

(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的人格培养提供依据。 四、老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有效地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 2、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科学世界观。

第二章 感知和注意

一、感觉及知觉的概述

1、什么是感觉、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

绪论

1 / 1

观事物进行综合整体的反映。

2、知觉及感觉的联系及区别:二者的联系表现为它们都是直接的反映(即感性认识);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正常成人身上,纯粹的感觉形式很少见,多数是以感知的形式出现。二者的区别表现在如下方面:①二者在感受及反映事物属性方面的差异;②二者在分析器结构上有区别;③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3、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①回忆补充作用,形成整体映象;②区别不同事物和事物的不同属性;③影响知觉的深化,有助于积累感性知识,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二、知觉的种类和知觉的基本特性 1、知觉的种类

按知觉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视知觉、嗅知觉、视听知觉等。按知觉的对象分为分类标准,可将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2、知觉的基础特性

(1)知觉的选择性:优先地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①客观因素:对象及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性的新颖性;刺激物的强度等。②主观因素:知觉活动有无目的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及爱好;定势;情绪状态等。

(2)知觉的整体性:指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人的感官时,人能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能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的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它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及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三、注意及其种类 1、注意的概述

(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叫做注意。

(2)注意时的外部表现:①适应性运动;②无关运动停止;③呼吸运动的变化。

(3)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任何一个心理过程自始自终都离不开注意。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产生无意注意的条件:

1 / 1

① 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的运动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②主观条件: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人的知识经验。

当主客观条件同时具备时,无意注意最容易发生。

(2)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①对目的任务的理解;②用坚强的意志排除干扰;③把智力活动及实际操作结合起来;④培养间接兴趣。

四、注意的品质 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1)概念:指在较长的时间内,人把注意力保持集中在某一对象或活动上的品质特性,这是注意品质在时间的特征。

(2)注意的分散:指在外部诱因干扰下,注意离开应当完成的任务而指向无关的活动和客体。

(3)注意分散的原因:主体的身体生理状态(如疲劳困倦、身体不适、神经衰弱等)导致分心;心理状态(如目标及动机不明或不纯;杂念干扰,心不在焉,情绪低落及波动;意动力弱及行为习惯不良等)导致分心;客观因素(如无关诱因及嘈杂环境干扰等)导致分心。

(4)克服分心、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①使活动方式及活动对象内容丰富多彩有吸引力;②排除干扰,保持环境安静;③个性的积极性是注意稳定性的重要心理条件;④思维活动的积极性;⑤要劳逸结合、防止过分疲劳;⑥情绪稳定及高涨,以及意志力坚强等都有助于克服分心,保持注意的稳定。

3、注意分配

(1)概念:在同一时间内,人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活动中去的能力,即“一心二用”或“一心多用”。

(2)注意分配的基本条件是:两种活动中有一种达到自动化程度;两种以上活动中最多只限一种不熟练;活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并形成活动系统。

4、注意转移

(1)概念:是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人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种活动或对象、转移指向另一种活动或对象上去的特性。

(2)注意转移快慢的原因:原来注意力紧张及稳定程度;新刺激目标,对象及活动的重要性、趣味性、吸收力;人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及稳定性特征等都对注意转移有影响。

1 / 1

教育学心理学资料(考试必备)

《心理学》常识学习要点第一章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1、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并揭示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心理现象的分类:心理现象可分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①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249u12yfp1lh1d7s0l19lpyv23wp8008j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