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羊坊店四小第二届“希望杯” 教学研讨活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第十二册
《琥珀》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校:羊坊店第四小学 学科: 语 文 姓名: 林青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应着重研究如何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设计读写结合的训练点,以此指导学生将阅读与习作相结合,让读与写相互促进。可见,在小学语文高年段教学中,对阅读教学和习作都相当的重视。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现在的高年段语文教学中,教师们往往阅读课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感悟,习作课就是指导习作,阅读与习作之间却脱节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出读写结合的训练点,希望在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中寻找一个切入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琥珀》是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生命”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选自德国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课文通过介绍科学家是怎样假想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的形成过程,从而使学生懂得记叙一件事情,或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情或事物的几个要点进行客观的分析,把与要点有关的情况考虑周到,有条理地叙述出来。作者抓住琥珀形成的要点,作了生动而又细腻的描写。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作者柏吉尔用极其活泼、通俗易懂的文笔和充分的想象力,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假想了这块琥珀的形成、发现的过程,评判了它在科学上的价值。由于以讲故事的形式出现,使本课较为枯燥深奥的科知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吸引读者。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孩子已经能流利地朗读现代文,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有独立学习及合作学习的习惯;掌握了一定的读书方法,如:使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
1
语串联字义等;能结合课文内容查阅有关资料。
而且,本课的文字生动形象,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阅读学习的基础和经验。所以,对于六年级的孩子,读懂已经不是大问题。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生命的理解还比较肤浅,需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进行点拨。基于以上,我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琥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补白文本,感悟生命的可贵,体会生命的价值。 2、品读课文,了解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
3、学习作者的合理想象,根据“前俯后仰”这个词语对苍蝇和蜘蛛的动作、心理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生命的可贵。 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段落琥珀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成的条件的学习,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推测的。 教学难点:
感悟生命的可贵,体会生命的价值不在时间的长短。
教学准备:《琥珀》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以判断题的形式,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认知程度。
【设计意图】几道看似简单的判断题,既能够了解学生对于文本的掌握情况,又能够总结出文本的语言严禁的特点。
二、新授: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一)松脂球的形成
1、从“推测”一词的词义入课,将文章分为两大块。
课文哪些部分描写了真实的情景,哪些部分描述了想象的情景? 2、回顾琥珀的样子,找其独特。
3、推测苍蝇和蜘蛛的巧遇,并指导朗读。 ①学生轻声读文批注。
②根据描述,体会两个小东西的性格特点,从而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两个鲜活的小生命的珍贵,为后来生命的消逝作好铺垫。
4、推测苍蝇和蜘蛛为什么会同时被包裹。
①抓重点词:刚、突然、刚好,体会事情的巧,凸显其独特。 ②指名读。
2
③齐读。
【设计意图】了解这个松脂球的与众不同。 5、抓住环境描写,体会作者思考问题的细致。 6、总结这个独特的松脂球的形成过程。 ①思考填空 ②指名答 ③自由说
【设计意图】通过再一次回顾,加深印象,进一步梳理,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作者是怎样想象这个独特的松脂球的形成过程的。
(二)进化成化石的条件
1、问题引领:想一想松脂球是怎样变化成化石的?以表格的形式检查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 ①小组合作探究
②学生根据文本汇报。
师总结:这个化石就是——琥珀
2、总结归纳:松脂球要变成化石所必须要的条件。
板书: 地壳变化 泥沙掩埋 漫长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和课堂讨论,解决了课后思考题“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分清琥珀形成的必须条件。
(三)琥珀的发现
①默读课文12-14自然段,简单了解琥珀的发现过程。 ②指名回答。
三、拓展练习
Ppt:琥珀图片 ①生练习习作。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中的“前俯后仰”,设计了本文的读写结合点。让孩子在想象中感悟生命的可贵,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②教师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阅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
五、板书设计:
琥珀
推测
3
松脂球化石
天气炎热 地壳变化
蛛蝇偶遇 泥沙掩埋 松脂巧裹 漫长时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