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大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
张莉张云
【摘 要】摘 要 女大学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作为社会知识教育的高层,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这是社会性别歧视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培养女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笔者在探讨女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重要性的同时,也从学校、社会、自我三个方面探讨了女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期刊名称】科教导刊 【年(卷),期】2017(000)035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 女大学生 敬业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女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和男大学生一样处于知识教育的高层,但对于自身的成就和理想预期值却要比男大学生低。她们一方面受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影响,对未来的职业缺乏信心。另一方面,又受现代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希望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男大学生相比,她们更容易陷入自我矛盾之中,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之间焦虑不安。面对这种情况,女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培养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对于女大学生明确自身的定位、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身的信心和价值观素养都具有特别的意义。
1 培养女大学生敬业精神的意义
女大学生由于自身的特殊性,面临自身发展困扰、就业歧视等多重问题。培养女大学生的敬业精神不管是对女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还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大作用。
(1)有利于女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女大学生因为传统观念和社会的歧视,存在着自我认同感低的现象。但在学校的学习中,女大学生的成绩普通好于男生,她们学习相对比男生更加努力认真,却对未来预期低于男生。这种自卑心理不利于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有利于女大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正确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更利于增强自己的信心,更充分地发挥女大学生的社会作用。
(2)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宣传群体。女大学生作为大学中的半边天,敬业精神的培养不仅能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是需要社会每一位成员的参与,女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中的女强人,其敬业精神将通过职业传导给他人,作为未来的母亲,其敬业精神将通过家庭教育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作为未来的妻子,其敬业精神将通过亲情传递给爱人。
(3)有利社会的和谐发展。当敬业精神从职业道德的领域提升为社会信仰时,我们对敬业精神的理解就不应该只限于公共领域的职场,还应该包括私人领域的各种工作。首先,当前社会中家庭的工作依然更多地由女性来承担,虽然这种现状并不合理,但目前却是我们无法立刻改变的现实。当前的多数女大学生也不可以避免地会承担更多的家庭工作。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融入敬业精神的家庭成员会更加有责任心。家庭和谐不仅需要爱,更需要责任心。其次,拥有敬业精神的女大学生可以明确自己的定位,对未来更加自信,更加有利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避免因为性别问题和就业问题而产生的心理问题,
有利于校园和谐以及社会和谐。
2 女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女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培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如何培养这种敬业精神更是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将从学校、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阐述女大学生敬业精神培养的途径。
2.1 高校为主体,加强女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教育的主阵地,是女大学生步入社会前最后一次集中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学的优势教育资源,提升女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和敬业能力。 首先,敬业精神与性别教育相结合。性别教育是敬业精神培养的基础。女性与男性的地位是一样的,但女性与男性的身理是不一样的。妇女解放斗争了几百年,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可否认,女性依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近年来关于女大学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女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容易成为受害者,而他们又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针对女性安全和自我保护,应该开设专门的课堂。敬业精神的教育离不开性别教育,女大学生首先要有身份认同,不会因为社会的歧视而自我否认;同时要有身份识别,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缺陷,同时能找到有效的弥补措施(如针对女性的安全教育)。有了明确的自我认识和身份认同,才能有针对性进行人生职业规划,对未来才能有所把握,敬业精神的培养才能有针对性。
其次,敬业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敬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首先,提升教师讲课的水平——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理论水平的提升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自我学习,教学是相长的,研究做好了,课堂才有可能生动。提升教学的手段。学校里不乏自身水平很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