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
划清了界限。
(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
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 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霍金提出“人工智能威胁论”谈谈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条件下,如何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人工智能的成功,是因为我们对认识的正确应用,从实践到认识,我们得到许多理论与客观规律,再从认识到实践,我们应用规律创造出人工智能,实践又证明人工智能的优越,证明认识的正确。那物质决定意识就肯定是正确的,不然没有我们先前的实践,就不可能有正确的认识,也就不可能有人工智能的产生,也就是再次实践的证明认识的正确。有人认为人工智能随着人类的发展会不断发展,将来甚至超过我们人类自己。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但人类现在的水平远超过人工智能,将来人工智能发展得非常高的水平了,那也是人类推动的,那时说明我们人类自己的水平来就更高了,才能创造高水平的人工智能。当然我们在发展他的同时也会认识到人工智能发展的不利方面,他对我们人类的威胁。我们当然会采取保护人类自己,制约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威胁的手段。
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说明把马克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答:(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2是互相区别的,共性只是包含了个别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东西,而没有包括个别事物的全部内容和特点。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 3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4、略 第二章
1. 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谈谈如何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答: 《实践论》就是毛泽东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揭露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主观主义错误而写的。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人的才能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在:
1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 3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从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世界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在别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人的需要.总之,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这些都是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体现.正是由于这种决定作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认识一点都不能脱离实践 2.为什么说真理是客观的、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把握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是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绝对性。但它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具有相对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并以它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2)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生命力在于理论创新。实践始终在向前发展,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不断前进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
(3)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品质是与时俱进,要科学地反映人类在实践领域和认识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果,及时回答和解决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从中得出结论,提出新观点。历史进程证明,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
(4)马克思主义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又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普遍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客观真理,因此,必须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要反对否定马可思主义的错误倾向。这种观点怀疑和否定马可思的基本原理的正确性,因此,也就是怀疑和否定其真理的客观性和绝对性。
3.有人说价值没有对错之分,请结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关系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思考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真理和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个基本原则,二者既区别又统一。 (一)真理和价值的区别:
(1)真理原则体现客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在认识真理时不能考虑人的主体需要和利益,而价值原则体现主体尺度的要求,要求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要保证主体需要和利益的满足。
(2)真理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客观制约性,而价值原则主要表明人的活动中的目的性。
(3)真理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统一性原则,价值原则是社会活动中的多样化原则。 (4)真理是一元的,服从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价值是多元的,不同主体有不同需要、有不同的价值要求和价值选择。
(二)真理和价值的统一性:
(1)追求价值以追求真理为基础。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真理,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符合客观规律性,人类才能有效地影响和改造对象世界,实现预期的实践目标或价值追求。
(2)追求真理以追求价值为目标。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追求真理是为了追求价值。从接近真理是为了创造和实现价值来说,对价值的追求不但主导和规范着对真理的追求,而且是包括科学认识活动在内的全部人类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之所在。
(3)真理和价值的联系和统一并不是理论抽象意义上的,而是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三)真理与价值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矛盾的不断出现解决,不断地促进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 第三章
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答: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2.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原理分析深化改革的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
答:(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生产力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人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改进劳动资料,改造自然界,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而且,人还可以通过一系列历史活动,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2)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发展又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3)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