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设计进水水质和出水水质 1.6.1 设计进水水质
根据初步设计成果,参照本地区生活污水排放指标,以及周边附近地区,结合平湖发展性质,以及相关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资料及《深圳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规划(2003-2024)》,新南污水厂进水水质如下:
新南污水厂扩建工程设计进水水质
名称 平均值 CODcr (mg/l) 280 BOD5 SS NH3-N TN TP (mg/l) (mg/l) (mg/l) (mg/l) (mg/l) 150 180 30 40 4.0 1.6.2 设计出水水质
本工程出水水质按一级A标准执行,设计出水水质如下:
新南污水厂扩建工程设计出水水质
指标名称 水质 CODcr (mg/l) ≤50 BOD5 SS NH3-N TN TP (mg/l) (mg/l) (mg/l) (mg/l) (mg/l) ≤10 ≤10 ≤5 ≤15 ≤0.5
1.7 建设厂址
根据《深圳市中部物流组团规划》(2004-2024)、《深圳市龙岗区市政工程详细规划—平湖镇(修编)》、《龙岗区水污染治理建设规划》(2006.11),平湖新南污处理厂厂址位于现状平湖新南污水处理厂,该厂址紧靠山厦河,处理后出水排入山厦河,汇入石马河,最后排入东江。
2 工艺设计
2.1 现状污水厂改造 2.1.1 现状污水厂概况
现状平湖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4万m3/d,于1999年12月建成投产,采用丹麦克鲁格公司专利技术的TE氧化沟工艺。后经改造后规模扩为4.5万m3/d,执行一级B标准。
现状平湖污水厂主要构筑物有:进水口、粗格栅间进水泵房、细格栅间、曝气沉砂池、厌氧池、氧化沟、配水井、二沉池、接触氧化池、出水井、污水泵房、污泥脱水车间等。 2.1.2 现状工艺改造
经核算,为尽可能减少改造对现状处理工艺的影响,设计考虑将现状工艺直接进行减负运行,一期规模按2.5万m3/d运行。
现状取水口废弃,直接由设计的结合井引出1根DN800污水管与现状粗格栅间连接。粗格栅间进水泵房、细格栅间、沉砂池、厌氧池、氧化沟、配水井、二沉池、出水井等构筑物保持不变,按2.5万m3/d规模运行。
为保证一期出水的绝对达标,在设计二期的滤池时,预留有处理一期来水的能力。设计在一期二沉池出水处设一提升泵坑,将一期二沉池出水提升至二期滤池进行过滤后出水。
现状浓缩脱水机房原设置有1台处理能力40m3/h的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由于设备老化,污水厂于2007年7月新增了一台带式浓缩脱水一体机,处理能力15~30m3/h。由于该设备系最近更新,故本工程予以保留,并将其移至新建的污泥脱水机房统一管理。原机房改为仓库。
现状平湖污水厂主要建筑物有综合楼和职工宿舍,现状综合楼面积约1000m2,对于总规模12万m3/d的污水处理厂来说偏小,因此,本工程考
虑按12万m3/d新建一座综合楼(包括行政管理、职工宿舍、食堂等),现状综合楼改为生产控制管理房。原有的职工宿舍属于临时建筑,本扩建工程予以拆除处理。
为保证污水厂的正常运行,以上建构筑物的改造可待扩建工程结束后进行。
2.2 扩建工艺设计
平湖新南污水处理厂最终总规模为12万m3/d。近期扩建工程将扩建至8万m3/d,远期再建设4万m3/d。由于原一期处理构筑物经校核按2.5万m3/d规模运行,故本工程扩建构筑物基本规模确定为5.5万m3/d。
污水厂近、远期、旱、雨季处理规模见下表: 污水厂近、远期处理规模表
一期处理规模 本次扩建规模 远期扩建规模 合计 近期(2010年) 旱季(万m3/d) 雨季(万m3/d) 2.5 5.0 5.5 11 — — 8.0 16.0 远期(2024年) 旱季(万m3/d) 雨季(万m3/d) 2.5 3.75 5.5 8.25 4.0+2 6.0+2 12.0+2 18.0+2 各新建构筑物具体建设规模如下:
? 根据平湖污水厂污水配套管网的截流倍数以及截流制比例,设计总 进水井规模按18万m3/d建设,截污干管收集到的合流污水进入总进水井后一部分重力流到现状粗格栅进水泵房,另一部分重力自流到新建的总污水提升泵房,并在总进水井设置溢流口,将多余的雨水溢流入水体;
? 考虑到今后对初雨水的处理,本工程粗格栅及总污水提升泵房的规 模也考虑了合流污水的规模,故近期土建按照远期16万m3/d规模建设,设备按11万m3/d规模安装;
? 细格栅土建按16万m3/d建设,11万m3/d规模安装;曝气沉砂池考虑对初雨水的处理,按远期16万m3/d规模建设;
? 生物处理池、二沉池、配水井及污泥泵房按5.5万m3/d规模建设; ? D型滤池按8万m3/d规模建设; ? 紫外线消毒池按8万m3/d规模建设;
? 污泥浓缩脱水机房土建按12万m3/d规模建设,设备按8万m3/d 安装(含现状处理设备);
? 鼓风机房土建按9.5万m3/d规模建设,设备按5.5万m3/d安装; 生物除臭按5.5万m3/d规模建设; 2.2.1 粗格栅及污水总提升泵房
a. 设计流量:
设计考虑粗格栅间和进水泵房合建,土建设计规模16万m3/d,设备按11万m3/d安装,远期考虑换泵以满足要求。
b.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
设计过栅流速:V=0.7m/s,栅前水深取1.7m。
设计钢丝绳格栅清污机两台,进水渠宽1.2m,格栅间距20mm;远期增加一台。
近期污水泵选择采用“两大两小”大小泵搭配的形式,共选用5台潜污泵,其中:小泵采用NP.3301型水泵,Q=625m3/h, H=16m,N=45kw,共2台;大泵选用NP.3356型水泵,Q=1659m3/h, H=16m, N=100kw;共3台;
旱季时,开两台大泵一台小泵(大泵备用);雨季时,开三台大泵(小泵备用)或开两台小泵两台大泵(另一台大泵备用)。
远期换泵。 c.控制方式:
格栅运行由前后液位差控制,也可机旁手动控制清渣。
污水泵运行由液位控制。运行根据集水坑水位,按小泵先开、轮流启动的原则进行控制。
总提升泵房工艺布置详见工艺施工图。 2.2.2 细格栅沉砂池
a. 设计流量:
近期旱季规模5.5万m3/d;近期旱季最高时,设计流量为7.7万m3/d =0.891 m3/s;近期雨季时,设计流量11万m3/d=1.27 m3/s;远期旱季规模11.5万m3/d;远期旱季最高时,设计流量为14.95万m3/d=1.73 m3/s;远期雨季时,设计流量16万m3/d=1.852 m3/s。
b.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
共设三组细格栅和两组沉砂池,细格栅采用网板式阶梯细格栅。 其中,格栅3台,每台格栅宽1.6m,格栅间距6mm,配用电机功率2.75kw。
曝气沉砂池设计流行时间2.7min;设计水平流速0.075m/s; 单池有效容积144m3;有效水深2.3m; 设桥式吸砂机一座,N=0.37+1.4x2kw。 c.控制方式:
格栅运行由前后液位差控制,也可机旁手动控制清渣。 鼓风机连续曝气,吸砂机间断运行。 细格栅沉砂池工艺布置工艺施工图。 2.2.3改良A2/O生物池
a. 设计流量:
按平均日平均时流量设计。设计流量为5.5×104m3/d=2292m3/h。 改良A2/O生物池分为2组,每组设计流量1146m3/h。每组生物池分为预缺氧段、厌氧段、缺氧段和好氧段。
b.设计参数及设备选型: 污泥浓度MLSS=3500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