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名称: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资源 教学点 应用 申报级别:省级课题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174224097
课题设计论证
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点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题设计论证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现状: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我们农村学校师生的福音,它所带来的优质教育资源,将大大地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为边远农村地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教育公平。然而项目实施四年来,由于认识不到位、技能生疏等原因,特别是教学研究不到位,严重影响该项目的进程,远离了该项目的设计初衷。国内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有一些研究,但真正出自教学点一线教师,或者说真正能让教学点一线教师真受益的研究还不是太多。 2、意义和价值: 配置是基础、应用是关键、应用是核心。硬件设备和软件资源只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基础条件,应用才是整个工程的核心环节,其应用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整个项目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市有381个教学点,从业教师883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后经过多轮培训,教学点教师全部掌握了数字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基本能够熟练使用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常规教学,教学点基本开齐开全了课程。然而教师在应用数字教学资源时,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直播模式上,只是根据教学目标,按照资源体系中的“教师上课”或“跟我学”资源编排顺序,来组织开展教学,没有进一步地发挥资源的巨大优势,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帮助教师真正弄清楚数字教学资源体系,在不同的学科教学中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式,把数字教学资源的功用全部发挥出来,早日实现教育脱贫和教
育均衡。 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1)真正理清楚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体系结构和功效。教学点数字资源专门针对全国教学点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制作,资源覆盖了小学1~3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科学、音乐、美术和体育8个学科 ,每门学科的资源都包含“教师上课”、“学生自觉”和“拓展资源”三个模块。 (2)每个学科中的每个模块根据用功和学生实情灵活选择使用方式。 2、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点 (1)理清楚数字教学资源体系结构和含义。 A、了解和掌握新课标是应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前提。以小学数学为例,小学数学课程总目标要求:“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从上述要求可以看出,小学数学课标有两大变化:一是“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变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二是“两能”(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变为“四能”(发现问题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对此,各学科教学点的教师在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一定要吃透新旧课标的区别,以便开展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 B、理解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是
新课标深度融合的产物。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点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此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以解决教学点的实际困难,提高教学点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学点教育信息化为目标.其项目着眼于教学点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重点解决如何利用设备、如何利用资源。它一方面解决了资源获取问题,另一方面将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并根据教学点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教学点师生的需要推进教学点教育的信息化,形成了系统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这才是教学点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核心。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是依照新课标并针对教学点特殊性开发的课时资源包。该课时资源包具有界面简洁、图文并茂、操作简单的特点,其多媒体资源形象丰富,贴近农村教学点实际,形成了实用、可用、能用的特点。 C、坚持二次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是关键。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形成了实用、可用、能用的特点。大大提高和激发了教学点广大教师积极利用课时资源包开展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为广大教学点教师学习教育信息技术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课时资源包按“期一单元~课一课时”的形式独立组织存储,便于理解查找:课时资源包文件结构形式相对固定。文本、图片、媒体素材一目了然,且文件格式也较为常见。这些优点不仅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便利,更为教学点教师进行二次开发创造了条件。教师完全可结合所在教学点的实际对课时资源包中的素材等进行简单的修改或二次开发.从而形成与所在教学点实际相符的颇具乡土特色的优质课时资源包。 (2)教学点数字教育资
源应用的策略 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必须结合教学点教与学的实际,并针对目标灵活使用资源。 A、依据“教师上课”栏目,即时应用。 策略目标:利用资源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应用要点:结合教学设计,将多媒体素材(课件、动画、图片、音视频等)依据教学环节组成一节完整的课。 应用关键:掌握新课标,理解教学思想与教学设计,充分理解教学设计每一环节的意图。 B、依据“拓展资源”栏目,边学边用。 策略目标:帮助教师熟悉新课标,完成撰写教案及备课任务。 应用要点:结合教材,认真阅读“拓展资源”栏目中“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在一边思考一边学习中完成撰写教案及备课任务。 应用关键:及时发现与归纳新旧课标的区别与联系,充分理解“拓展资源”栏目中“教学设计”的意图。 C、结合“拓展资源”栏目,边思边用。 策略目标:结合两个栏目的内容进行思考,在不断追问中提高教学设计的能力。 应用要点:认真斟酌“教学上课”的各环节,思考如下问题:一是哪些地方用媒体?作用是什么?二是哪些地方用学具操作?为什么?三是在不同环节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四是课堂设问及小结语是如何设计的?五是板书的时机如何把握?然后,对照“拓展资源”栏目中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分析。 应用关键:教师应结合教学设计与教师自身对教材、新课标的理解,决定是否采用资源或如何使用资源。 D、依据教材,调整应用。 策略目标:结合教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应用要点:依据教学进度,再结合教学需要从资源中选取实用强的资源用于教学。试举例,一是课前预
习:从“教师上课”中提取问题。二是课中补充:用“跟我学”开展分层辅导。三是课后延伸:在“练一练”的基础上拓展。 应用关键:以教材为主,以资源为辅,择优、择机选用。 E、关注学生,灵活组合。 策略目标:当遇到复式班或不同群体学生时,灵活运用不同年级或学科的资源进行教学。 应用要点:分时段对不同群体或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教学。如在学生写字时,教师可利用资源去教另一个班的学生。 应用关键:在课堂上要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兼顾不同程度的学生。 F、做到“三个读懂”,创新应用。 策略目标:教师在对教材、新课标、资源都比较熟悉的前提下,结合本教学点实际,融入部分新要素、新思想,或在二次开发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应用要点:在对教材、课标、资源和教学过程充分把握的前提下,及时调整资源的利用对象、时机、方式、方法,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应用关键:做到“三个读懂”,即读懂教材、读懂课标、读懂资源。 G、引导学生应用课时资源包。 策略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应用要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学生利用“跟我学”视频或拓展资源“练一练”等进行自学并检验自学效果。 应用关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促其真正融入学习情境之中。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有目的、有计划严格按照“调查筛选——课题论证——制订方案——实践研究——交流总结——申请结题”的程序进行。先对全市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作全面了解,明确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步
骤;再组织本课题组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内容、任务和具体的操作研究步骤。通过一系列的应用研究活动,弄清数字资源结构体系,理解资源应用策略,会根据学生实情灵活选用策略。 2、研究方法 采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调查全市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用行动研究法指导参与实验的教师理清资源体系结构,资源应用策略,应用策略实施教学,对学科教学进行探索、实践,经历调研——指导——行动——总结——反思五个阶段。 进行参与实验和非实验的比较研究,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根据各参与实验的实际案例,研究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在学科中的应用,总结经验,形成共识。 3、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前期调研——课题论证——课题纲要——课题计划——实践探索——反思调适——收集资料——总结分析——形成报告。 4、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7年6月——2017年8月) 1.制定《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题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听取专家和课题组教师对本课题研究方案的意见。 2 .遴选参与实验的教学点和教师,开展调研和指导。 第二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 1.组织实验点和实验教师按《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方案,开展应用研究。 2.课题组教师横向听课、评课,提出指导意见 第三阶段(2024年1月——2024年3月) 1.横向比较,总结提炼。 2.把改进方法和思路再用于实验,生成新的实验经验。 第四阶段(2024
年4月——2024年6月) 1.编撰《教学点数字教学资源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请专家及领导鉴定和评议。
课题可行性分析
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 课题组负责人:周公良 高级教师 十堰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先后分管全市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和全市教育信息化研究应用工作,先后发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如何让农村教学点借信息化插上腾飞的翅膀》等文章。 课题主要参与者:周绍军 高级教师 负责教育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 课题主要参与者:张艳丽 一级教师 十堰市教育技术中心研究部主任,长期从事教育信息化研究工作。论文、教育叙事、课件等多次在国家、省里组织的竞赛中获奖。如论文《合理利用云平台,让教师教学更精彩》、《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微课程,让我的语文课堂焕然一新》,课件《雷雨》、《酸的和甜的》,教育叙事《因为网络 所以幸福》等。 课题主要参与者:冷敏,一级教师,十堰市优秀教师,十堰市青年教学能手,张湾区优秀教师。从事一线教学工作17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先后获得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校内青年教师练功比武一等奖。参与中央教科所国家级课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行动与优质资源培训开发与研究》课堂
实录获一等奖。多项教学设计获湖北省教育学会学术年会一二等奖。2014年微课作品《浅析苏轼豪放词风》获首届十堰市微课原创大赛二等奖。2016年推优课《口语交际-说话要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获得市级优课。多年以来组织学生参加“新世纪”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指导二等奖,优秀指导教师等称号。2012年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全品中考复习方案》,2014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省级课题“5121高效教学模式”并与2016年顺利结题。先后发表论文多篇,其中《由杜郎口模式看生本教育的推进》发表于《素质教育》2015年4月期,并获全国“创新杯”教研论文评优活动一等奖。 课题主要参与者: 田 静 一级教师 负责网络技术研究与应用。 课题主要参与者:贺刚 初级教师 负责计算机应用、中小学电脑机器人编程及教学。 二、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管理规范。 专门组织成立了课题研究组,课题组不仅有长期从事教学研究的专家,更有长期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也亲自参与课题研究。开展了问卷调查,展开了讨论,并成立了领导小组对此课题整个过程进行监管,组织的高度重视是课题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二)制度健全,分工合理。 中心支持和鼓励职工参与教学科研,建立奖励制度,保证了职工参与科研的时间。参与课题的研究人员都是从事信息技术工作及相关配套服务的,人员分工结构合理。课题组明确了参与人员的义务和权利,将定期开展活动,交流相关经验,学习相关理论。要求课题组人员人人有事做,个个有参与课题的项目。课题组已确
定每周星期五为课题组活动时间,最少一小时。抓好过程的管理,保证研究的规范化,及时进行小结,记录完备,保证每位实验教师能高质量地完成实验任务。 (三)资源丰富,物质保障。 1、参加人员教学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存储、分析、整理资料能力,能胜任本课题研究的需要。 2、中心有打印机、数码相机、多媒体会议室,课题组每个成员都配备有笔记本电脑,为课题的全面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2、领导小组已制定有关条例,将全力保障课题经费的开支,用于实验器材、书籍的购买,相关报刊的订阅、实验成果的制作与展示、参加课题实验研讨会等有关费用。 3、在科研手段上,建立QQ课题工作群。阶段性工作安排、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成果将在群空间进行公示,充分利用QQ共享区汇聚文字、图表、音视频的功能为课题研究服务。 4、及时请教有关专家,为课题有效实施提供保证。
预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