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到达eC关于球心对称的位置eC'所在平面,此时注入水的体积V?V球?2?得解.
13?,根据注水速度即可642A?1,OB?R,BC??2【详解】设球半径为R,如图假设水面在eC所在位置,则C 42243125???R?球体积:V 球362?()?(R?1)?R? 由球截面性质:R252
当再次测得水面圆的直径为4cm时,水面到达eC关于球心对称的位置eC'所在平面
?V?2?此时注入水的体积V球99?6?99
故经过的时间t??6故答案为:99
13?99?= 66【点睛】本题考查了球的截面性质和体积,考查了学生空间想象,转化划归,数学运算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
17.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a1?2,S3?18. (1)求?an?的通项公式; (2)设bn?1an?30,数列?bn?的前n项和为Tn,求Tn的最小值. 24n?2;【答案】(1)a(2)?225 n?【解析】 【分析】
4n?2; (1)求出公差d,根据通项公式即可求出an?11
2n?31(2)由(1)可写出b,则数列?bn?是等差数列.根据通项公式求出使得bn≤0的n的最大值,n?再根据前n项和公式求出Tn(或根据前n项和公式求出Tn,再根据二次函数求最值,求出Tn的最小值). 【详解】(1)方法一:由S3?a1?a3?3?2?18,
又因为a1?2,所以a3?10.
所以数列?an?的公差d?a3?a12?10?22?4,
所以an?a1??n?1?d?2??n?1??4?4n?2. 方法二:设数列的公差为d.
则S13?3a1?2?3?2d. ?3?2?3d?18. 得d?4.
所以an?a1??n?1?d?2??n?1??4?4n?2. (2)方法一:由题意知b?1a??301n2n2?4n?23????02n31. 令??bn?0,0.得?2n?31?0,29?b?解得?2?n?1??31?0.?n?31n?1?22. 因为n?N*,所以n?15. 所以Tn的最小值为
T15?b1?b2?...?b15???29????27??...???1???225. 方法二:由题意知b11n?2an??302?4n?23????02n31. 因为bn?1?bn???21?n???31????2n?31??2, 所以数列?bn?是首项为b1??2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所以T???29n?n?1?nn2?2?n2?30n??n?152?2?25. 所以当n?15时,数列?bn?的前n项和Tn取得最小值,
最小值为T15??225.
12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18.某校的3000名高三学生参加了天一大联考,为了分析此次联考数学学科的情况,现随机从中抽取15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满分:,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茎叶图.将成绩低于90分的称为“不及格”,不低于120150分)分的称为“优秀”,其余的称为“良好”.根据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情况.
(1)估算此次联考该校高三学生的数学学科的平均成绩.
(2)估算此次联考该校高三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和“优秀”的人数各是多少.
(3)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倡导下,该地教育部门提出了教育扶贫活动,要求对此次数学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分两期进行学业辅导:一期由优秀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辅导,二期由老师进行集中辅导.根据实践总结,优秀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的转化率为20%;老师集中辅导的转化率为30%,试估算经过两期辅导后,该校高三学生中数学成绩仍然不及格的人数. 注:转化率?辅导前不及格人数?辅导后不及格人数 ?100%辅导前不及格人数【答案】(1)112分;(2)不及格的人数为200人,优秀的人数为1000人;(3)112人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即求15个数的平均数;
(2)根据题意,在随机抽取的15人中,不及格的人数为1,优秀的人数为5,所以不及格率为为
115,优秀率
1,分别乘以3000即得; 3(3)根据一期辅导的转化率,求出一期辅导后不及格的人数,再根据二期辅导的转化率,求出二期辅导后不及格的人数.
【详解】(1)因为抽取的15名学生的数学学科的平均成绩为
1?1?0?3?5?6?8?0?3?6?8?2?4?6?3?5?8?2?9?3?10?4?11?3?12?2?13?10??????15?112.
所以依此估计此次联考该校高三学生的数学学科的平均成绩为112分.
13
(2)依题意知,随机抽取的15人中,不及格的人数为1,优秀的人数为5. 所以不及格率为
115,优秀率为
1. 31?200, 15000?所以估计在此次联考中该校高三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的人数为3000??1000. 优秀的人数为3(3)由(2)知,不及格人数为200.
13200?x20?,解得x?160. 200100160?y30?设二期辅导后不及格人数为y,则,解得y?112. 160100设一期辅导后不及格人数为x,则
所以估计经过两次辅导后,该校高三学生中数学成绩仍然不及格的人数为112.
【点睛】本题考查茎叶图,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考查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D?CD?ABCD中,SA?平面A,A,BCD,底面ABCD是直角梯形,ADB//C19.如图,在四棱锥S.点E是线段BC上一点,且CE?C?2AD?4CD?4且B1BC. 8
C?平面SED. (1)求证:平面SA(2)若SD?22,在线段BS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得F到平面SAC的距离为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证明见解析;(2)存在,【解析】 【分析】
56?若存在,求SF的
5 8an?CAD?tan?EDC?,证明?CAD??EDC(1)利用R和R中,t(或利用tVEDCtVCADCAD??EDC,证明?),从而证明A,又易知S,可证DC?DEE?平RtV:CADRtVEDCA?DEC?平面SED; 面SAC,即可证明平面SA1214
V(2)根据V,可求点B到平面SAC的距离为d,由相似性可得SFBS?AC?S?ABC5,可求出SF,所
6SB?d以存在这样的点F.
【详解】(1)方法一:因为AD?2CD,EC?12CD, 所以tan?CAD?tan?EDC?12, 所以?CAD??EDC. 因为AD?CD,所以??CAD?ACD?90o,所以?EDCA??CD?90o, 所以AC?DE. 因为SA?平面ABCD,DE?平面ABCD,所以SA?DE. 又SAA?CA?,所以DE?平面SAC.
而DE?平面SED,所以平面SAC?平面SED. 方法二:在?CAD与?EDC中,ECCD?CDDA,?ECD??ADC?90o, 所以?CADE:?DC. 所以?CAD??EDC.(以下证明同方法一) (2)存在这样的点.
由SD?22,AD?2,得SA?2. 又易知AB?5,AC?5,SB?3.
设点B到平面SAC的距离为d,因为VBS?AC?VS?ABC, 所以111132??2?5??d32??4?1?2. 解得d?455. 5由相似性可得
SF3?645,解得SF?58. 5所以存在这样的点,使得F到平面SAC的距离为556.此时SF?8. 【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考查立体几何中的存在性问题,属于较难的题目.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