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 lasepillo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
先秦(上古)文学
1、 广义先秦:指秦统一中国以前上溯至远古,包括原始社会(从远古到传说中的尧、舜、
禹时代)、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时代)和封建社会确立的战国时代。 2、 狭义先秦:主要指秦统一天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犹言秦先,谓未焚书之前”(《汉书·河
间献王传》颜师古注))
3、 先秦文学:主要是指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的文学
4、 “杭育杭育派”:劳动歌声的创作者(“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
重权力之歌也”《淮南子·道应训》)
5、 原始诗歌(原始歌谣、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歌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
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6、 广义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 7、 狭义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
文学。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其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不自觉的神话与有意识的仙话、鬼话、童话有区别)
8、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悠久诗歌传统的光辉起点和不尽源头。
《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奉为“六经”之一,汉时正式成为儒家经典。《诗经》共收录作品305篇。风诗160首,雅诗105首,颂诗40首,笙诗6篇有目无辞。作品主要覆盖中原及江汉流域。
9、 风、雅、颂:风乃乐调,国风即地方音乐,160篇;雅即正,王畿之地音乐,大雅31
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颂是庙堂乐歌,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计40篇。
10、四家诗:1)齐诗:作者辕固生,齐国人,今文,亡于三国;2)鲁诗:作者申培,鲁
1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 lasepillo
国人,今文,亡于西晋;3)韩诗:作者韩婴,燕国人,今文,亡于北宋;4)毛诗:作者鲁国人毛亨,赵国人毛苌,古文,流传至今。
·11、“赋、比、兴”:1)赋是一种平铺直叙的方法,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在
场面描写和事实称述之中。如:《七月》、《生民》;2)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用与之相类似的事物来打比方。例如《王风·采葛》;3)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关雎》
12、古代散文:在我国古代,为区别于韵文、骈文,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单行的文句
所写成的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一律称之为散文。是与韵文(非散文)并称的一个文体类别。
13、《尚书》:即上书,上古之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先秦时叫《书》,到汉代时
被尊为经书,故又叫“书经”。“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尚书》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重要篇目的汇编。其中多为王室文告、誓词和臣下对国君的劝谏颂祝之辞。
14、今文《尚书》:今文《尚书》是秦始皇焚书之后由汉初经师故秦博士济南伏生所保存、
传授,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写成,有28篇。包括虞、夏书各2篇,商书5篇和周书19篇。
15、古文《尚书》:古文《尚书》是汉武帝时陆续被发现,用先秦“古文”书写,故名。古
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后亡逸。今本《十三经注疏》中所载的58篇,乃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其所增25篇,经考辨,全属伪作。
16、《春秋》:《春秋》是现存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鲁国简史。它以年为经,以事为纬,记载
了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实。是继《尚书》后第一部以记事为主的史书。其样式、内容、叙事、语言自具特色。不仅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而且在散文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孔子曾做加工修订。
17、“春秋笔法”:原指《春秋》的语言凝练含蓄,作者以一字“寓褒贬,别善恶”来表明尊
王攘夷、正名定分的思想倾向的写作方法。后来,人们把文笔蕴藉含蓄、带有所谓“微言大义”并暗寓褒贬的文字也称之为“春秋笔法”。例如:杀无罪者曰“杀”,杀有罪者曰“诛”,下杀上曰“弑”。
18、“春秋三传”:除《左传》(内传)外,给《春秋》做传的还有两部书,一部是齐国人公
羊高所作,叫《春秋公羊传》;另一部是鲁国人谷梁赤所作,叫《春秋谷梁传》。这两部书不同于《左传》的共同特点是叙事较少,而主要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但多失之
2
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复习 lasepillo
穿凿附会,故其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都不及《左传》。
19、《国语》:《国语》(外传)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二十一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
郑、楚、吴、越八国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国语》以记言为主,也记载这八国的史事。记事起于周穆王征犬戎,迄于赵、韩、魏灭智伯。相传《国语》为左丘明所著。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有言:“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20、《左传》:《左传》(内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优秀的散文典范。
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左丘明所著,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比《春秋》多了27年,大约成书于战国初,《左传》的民本思想更加鲜明、突出。
21、《战国策》:《战国策》是以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言行为主要内容的史书,是分国记事
的史料汇编。共33卷,杂记东西周、齐、秦、楚、赵、韩、魏、宋、卫、燕、中山等12国史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又称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短书等。西汉刘向整理,始称《战国策》。
22、《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
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书中体现了孔子“仁”与“礼”的思想核心。 23、《墨子》:《墨子》是战国百家中墨家的经典。提倡兼爱、非攻、尚贤等。先秦的科学技
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24、《老子》:春秋时期老子的作品,又称《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25、《庄子》:又名《南华经》,道家经文,是战国中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以后,
尊庄子为南华真人,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老庄不考)
26、《孟子》:《孟子》,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现存七篇十四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86章。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27、《荀子》:《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全书一共32篇,是他和弟子们整
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