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公路景观环境质量管理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公路景观环境质量管理

景观环境管理在欧美诸国于20世纪70年代就纳入了国家的环境法规。如美国于1969年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简称NEPA)。这一法令要求:“联邦政府使用所有可实行的手段,来保证所有美国人能安全、富有创造性、健康和审美地享受周围愉悦宜人的环境……;保护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维持一个保证个人自由选择的丰富多彩的环境。”在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他们认真地考虑审美因素,例如联邦公路管理局的职能和主要目标之一,已集中于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中的审美主题,以期能在公路上提供给使用者一个赏心悦目的经历,并尽可能把构筑物的视觉冲击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减低到最小。在公路规划、建设中他们常常努力隐蔽或装饰某些工程设施,或通过有目的设计视觉吸引设施,来设计开发视觉(审美)资源。

景观环境质量作为一项人居环境质量指标,正逐步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在该领域,我国没有明确的管理法规、工程建设评估规范及审批要求。所以,出现了许多建设项目破坏景观资源的事件。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常有任意切削山头、填平沟壑、砍伐树林、占用或分隔湿地,或是依照零星的国外观感印象,随意的“造景”,以至改变了原地域的景观特性。随着公路建设项目的不断进行,这种趋势将会继续蔓延,大量具有良好景观价值的自然环境将被侵占和破坏。因此,开展公路景观环境质量管理十分必要和迫切。

一、公路景观环境质量相关概念 1.景观视觉环境阈值

景观视觉环境阈值是指景观环境遭受破坏后的自身恢复能力,也反映了景观环境抵抗视觉污染的能力。它是建筑、道路等工程建设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合理保护、利用视觉资源,预测视觉污染的基本指针。景观视觉环境阈值取决于景观地质地貌、景观生态、景观土地利用和景观视觉四类因素。

(1)地质地貌方面。阈值主要受地形、坡度、坡向和土壤稳定的影响。 (2)景观生态方面。阈值主要受物种、群落结构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3)景观土地利用方面。阈值主要受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合理程度的影响。

1 / 4

(4)景观视觉方面。阈值主要受视觉范围、相对高度和色彩对比影响。 按上述诸因素,表4—5给出了计算景观视觉环境阈值的标准。由表4—5对道路景域进行评价划分等级,就可以得到沿线景观视觉环境阈值的等级图。阈值等级划分为:ⅠR—30~27分;ⅡR—26~23分;ⅢR—22~19分;ⅣR—18~15分;ⅤR—14~10分。

其中景观土地利用;景观地质、水文、地貌;景观生态;景观视觉等含义如下。(1)景观土地利用

作为人文的变更,景观土地利用是形成丰富的人文景观的根源。林区、牧区、田野、村落、乡镇、城市等,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景观环境。景观土地利用除受景观文化传统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受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制约,还与社会政治、经济、生产力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各类景观土地利用中,景观视觉质量和景观生态环境质量是现代景观工程的两个基本内容。

(2)景观地质、水文、地貌

自然景观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景观环境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作用,具有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从自然因素来说,景观与地质、水文和地貌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其中地质、水文是作用于景观的内因,地貌是作用于景观的外因。自然景观环境并非一成不变,自然景观区域有青年、壮年和老年各个发展时期。一般讲,青年期景色变化丰富迷人;壮年期发育趋于平稳,景色优美;老年期景色趋于衰退,以水量减少和植被衰落为特征。因此,在开发景观资源时必须遵循这个客观规律,研究景观的形成史、发展史,采取相应对策,保护好、利用好景观资源。

(3)景观生态

生态环境是景观环境变化的控制因素。生态环境质量高的地域,所形成的景观环境一般具有较高的质量,同样在山青水秀的景区中,通常其生态价值亦较高。景观环境随生态系统的变化而变化,生态系统体现了环境内部构成因素和作用的结果,景观则是这种因素关系和结果的外部表像。生态系统中潜在的秩序是我们考虑景观动态的基本线索,正常的生态秩序使系统中各个群落之间

2 / 4

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形成明确的环境特征,如雨林、草原、沼泽、冰川、冻原等。只有在乎衡、有序的生态环境中,才有可能形成和谐宜人、并具有特色的景观环境。

按生态学理论,影响景观的生态因素有气象、植被、土壤、水土流动、动物(包括人)及影响这些因素的地形因子,如范围(规模)、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坡位等。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景观的重视,其发展极为迅速。在我国国土规划和大规模基本建设中,必须用景观生态学的原则维护持续发展的正常秩序。

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方法,是按不同的景观生态价值对景观环境划分区域,描述打分。我们借用C.R.Tubbs和J.W.Blackwood提出的生态评价法,首先将研究区域内的植被划分为自然植被(森林)、人工森林或农林地三大类型,然后按此三大类型对景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划分,记分见表4—6。划分等级为:工E—22-19分;ⅡE—18-15分;ⅢE—14-11分;ⅣE—10-6分;ⅤE—5-0分。

(4)景观视觉

景观视觉是研究可视化了的景观,是视觉主体(人)和视觉客体(景物)在一定条件下(人—景)所构成的视觉关系。如果把景观视觉看作一个结构框架,那么构成这一框架的基本构件是视点(景物)、景观视觉接口、视觉空间和视觉空间序列;视觉随圆、分辨率、视距,观察点及其位置;视觉范围、视角、视频(景物在单位时间内被观看到的次数);以及大气、光影等。这些是景观工程在视觉层次上所要考虑的基本因素。

2.视觉环境景色

景色可理解为人们对景观视觉的总体印象;它取决于大范围的景观视觉元素,其中最基本的有地貌、植被、水体、天象,此外色彩、奇异景观(景物)及人文因素等也起一定作用。

3 / 4

表4—7给出了景色质量评价中各元素的记分标准。景色等级划分为:Ⅰs—26~33分;Ⅱs—18~25分;Ⅲs—11~17分;Ⅳs—5~10分;Ⅴs—4~4分。将计算结果在景域的景观环境图上标出,就可得景观视觉环境景色等级图。

3.景观视觉环境敏感性

景观视觉环境敏感性是指景观环境被观赏者所注意的程度,它反映了该景观在景域内的重要性和受公众关注的程度。敏感性极高的景观,即使遭到微小的损害都会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影响,降低景观视觉环境的质量。决定敏感性的基本因素有:

(1)视频。视频越高,敏感性就越高。

(2)视距。按近景带、中景带和远景带三个距离带划分,敏感性依次降低。 (3)相对坡度和坡向。一般垂直于视线的景观视觉接口其敏感性较高。随着视线与接口(法线)夹角的增大,接口可见面积减小,清晰度降低,敏感性也就减小。

(4)特殊性景区。大范围内的名山圣地,小范围内的风景点、名胜古迹等,是敏感性较高的景观地带。

(5)公众关注程度。关注程度高的景观环境其敏感性较高。如公路旁的山体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形态优美的山峰则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6)自然程度。由于环境污染、破坏日益加剧,自然程度较高的景观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原始自然的景观环境比人工性较强的景观环境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上述诸因素可按景色评价类似的方法加以记分。然后计算出5类敏感度区域:Ⅰv—高度敏感区;Ⅱv—次高敏感区;Ⅲv—中级敏感区;Ⅳv—较低敏感区;Ⅴv—低敏感区,并绘制成分区图。

4 / 4

公路景观环境质量管理

公路景观环境质量管理景观环境管理在欧美诸国于20世纪70年代就纳入了国家的环境法规。如美国于1969年通过了国家环境政策法(简称NEPA)。这一法令要求:“联邦政府使用所有可实行的手段,来保证所有美国人能安全、富有创造性、健康和审美地享受周围愉悦宜人的环境……;保护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维持一个保证个人自由选择的丰富多彩的环境。”在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1scb0sced5gf8x599ez10e609m87w01bcf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