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热工基础理论、工程力学和机械科学理论为基础,以计算机和控制技术为工具,培养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能源生产、转化、利用与动力系统研发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高,善于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毕业后能在能源动力工程领域从事能源动力系统、人工环境和新能源系统的研究开发,以及火力发电厂、核电厂、企业自备电厂和其他相关行业的能源动力设备的优化设计、先进制造、安装调试、智能控制、运行和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及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及其装备的设计方法与控制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接受现代动力科学与工程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的基本培养和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需达到如下要求:
1.知识要求
① 较系统地掌握工程力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热工自动控制等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② 掌握能源、热科学及动力系统基础理论,具备从事节能、制冷、动力、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领域设备研究开发、设计制造和应用管理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
③ 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顺利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基础;掌握计算机控制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工程中的有关问题;
④ 了解能源生产、转化和利用的行业技术标准及行业需求动态,熟悉能源高效转化和利用技术的理论前沿和应用背景,贯彻执行节能减排的方针政策和技术路线,掌握新工艺、新方法、先进的能源装备和控制方法以及新能源系统的理论知识;
2.能力要求
①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②问题分析:具有专门针对能源动力系统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
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能源动力系统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
③设计/开发解决方案:具有适应本专业要求的个人能力和专业素质,能提出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进行能源新产品和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运行维护以及相关制造,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全面地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具有集成创新的能力;
④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⑤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中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⑥工程与社会:具有在能源动力类企业的初步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能源动力系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掌握并应用相关新技术为社会服务,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⑧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履行相关责任。
⑨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扮演好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⑩沟通:能够就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⑾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⑿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素质要求
①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 ② 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 ③ 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主干学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控制工程
四、核心知识领域与核心课程
核心知识领域:热科学基本知识(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设计基本知识(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制造技术基础)、电工电子基本知识(电工电子技术、热工控制理论、可编程控制器)、动力设备基本知识(汽轮机原理、锅炉原理、换热器原理与设计、核电厂系统及设备、风力发电技术)
核心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力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核电厂系统及设备、热工测量与仪表、热工过程自动控制、换热器原理与设计、风力发电技术、制冷原理与设备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与主要专业实验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械CAD软件实训及零件测绘、能动专业CAD实验、热力发电厂课程设计、汽轮机原理课程设计、能动专业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
主要专业实验:电工电子实验、热工基础实验(包括工程热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传热学实验)、能源动力类专业实验(汽轮机转子动平衡实验、煤质熔融性分析、煤质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实验、喷管实验、综合热分析实验、火电厂系统仿真模拟、热工控制与测试实验)
六、学制与学位
学 制:4年
学分要求:学业学分 172学分,第二课堂10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 选修(最低要求) 必修 学分 占总学分比例 39 8 59 22.67% 4.65% 34.3% 教学学时 672 128 848 占课程学时比例 28.67% 5.46% 3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