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的过程。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 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忠君爱国”指的是洋务运动运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抑君爱国”指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亡之际提出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叛军爱国”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而走民主共和国的道路,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题意,本题中,题目要求回答的是“最能体现这一过程的是”。然后,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站在历史知识体系的高度阅读材料;同时要特别注意关键性文字和材料的出处,本题中的关键性文字是“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最后,根据设问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1. “喋血沪淞飚,击寇侵嚣。蹈火赴汤戎百万,三月胶鏖。国破岁明昭,众志铿骁。……”与此诗歌反映事件关联合理的是 A.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 此事件以八一三事变为开始标志 C. 中国军队取得抗战来首次大捷 D. 期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 【答案】B
【解析】诗歌中“沪淞”“ 三月胶鏖”说明是1938年在上海中日进行三个月陆战的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事变,B正确;A是华北事变之后;C是平型关大捷;D是1937年南京,地点不符合。
12. “这次大会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的旗帜下,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大会是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为党领导人民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信息可知该会议召开时,抗战尚未胜利;结合选项分析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 A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于1949年,抗日战争已经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即将取得胜利,排除B。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确立的背景下,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排除C。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于1978年,确定改革开放的方针,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13. “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段文字应出自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答案】B
【解析】“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等字眼说明当时仍然处于过渡时期,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过渡时期的临时宪法,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属于土地革命时期,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体现的均是社会主义经济而非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所以选项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4. 1984年,新的一次核试验取得了圆满成功,物理学家邓稼先欣喜地写道“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此前20年我国在核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建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 ④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正式建成运转是1958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是1970年,不符合1964年时间,排除③④,①是1964年,②是1967年,选择A符合题意。
15.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种外交新思维 A. 是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B. 旨在发展与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关系 C. 在“上海合作组织”得到首次成功实践 D. 反映了新时期中国外交不愿介入国际事务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行霸权主义政策,争夺全球的霸权地位,而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目标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材料体现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符合题干要求;B项与题干主旨不符;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晚于题干时间,排除C项;中国是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故D项表述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转变为不与大国结盟的独立自主政策。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不受一时一事所左右,而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政策。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外交思想和策略,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有利的国际条件。
16. 国际组织是现代国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8年初,世界上已有6.2万余个国际组织。下列对有关国际组织的解说无误的是 国际组织 解说 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以和平共处原则处理国际关系 首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 A 不结盟运动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上海合作组织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 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经济先行互利合作 【解析】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是首个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故B正确;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A错误;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调整国际贸易与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是关贸总协定,C错误;上海合作组织主要是维护地区稳定,不是经济先行,D错误。
17. 恩格斯说:“梭伦解开了一系列政治革命,为当时的旧体制注入了私有财产这一全新的因素。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这是在评价梭伦
A. 颁布“解负令” B. 给公民发放津贴 C. 建立“四百人会议” D. 确立财产等级制 【答案】D
【解析】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打击了旧式贵族的世袭特权,D正确;A是针对债务奴隶;B是伯利克里时期;C属于公民权力的提升。 ”
18. “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其中使个人“从人的权威下获得解放”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文艺复兴 B. 近代科学的兴起
C. 启蒙运动 D. 第一次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解放经历人从神灵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是人从基督教神权控制解放出来,启蒙运动促使人从封建等级特权制度解放出来,C正确;A、B和D不符合题意,排除。
19.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所设计的机制实际上是由三个层面的分权制衡关系组成的。根据相关知识,这三个层面的分权制衡应为 A. 立法与行政的制衡、行政与司法的制衡、立法与司法的制衡
B. 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制衡、联邦政府内部三权之间的制衡、参众两院之间的制衡 C. 各州与联邦政府的制衡、立法与行政的制衡、最高大法官任命的条件制衡
D. 立法权与立法否决权的制衡、立法否决权与立法复议权的制衡、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制衡 【答案】B
【解析】美国的分权制衡首先是指地方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制衡,然后是指联邦政府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制衡,最后是指参议院、众议院之间的制衡等,而其它三个选项均非完全正确的表述,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B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0. 英国的“工厂”一词早先一般称为“mill”(原意为水磨坊),到18世纪80年代这种称呼逐渐消失。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 圈地运动的进行 B. 机器的应用 C. 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D. 蒸汽机车的发明 【答案】C
【解析】1785年即18世纪80年代随着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才导致材料中的称呼的逐渐消失,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中的变化和圈地运动无关联,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使蒸汽机的应用而非笼统的机器的应用,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是蒸汽机的改良发明而非蒸汽机车的发明,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1. 下图是19世纪英国总收入来源示意图,读图可知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