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地。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 A. 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 得到同姓子弟的支持 C. 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D. 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这些分封都是为了稳定统治,所以材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是具有明确政治目的的,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未涉及到宗法等级的信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西周的分封制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2. 沉没于唐代的阿拉伯“黑石号”商船于1998年在印尼海域被打捞出水。船上的文物中有一种瓷质执壶(见下图)是中国传统的器物造型,壶表面装饰的“椰枣”多产于撒哈拉沙漠及阿拉伯半岛,纹饰下方衬有褐色彩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说明印尼沿海海况较为凶险 B. 反映唐代制瓷融入异域工艺 C. 证明唐朝已经引进外来物种 D. 表明外贸具有文化交流价值 【答案】D
【解析】瓷质执壶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这也是材料的主旨,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未说印尼沿海海况较为凶险,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明确表述瓷质执壶就是唐代制瓷,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仅仅是说是用外来物种做装饰而不是说唐朝已经引进外来物种,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3. 下列关于两汉“刺史”与“州”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汉武帝时设刺史
②刺史最初主要监察地方政治 ③该制度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④州在东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汉武帝时从中央派刺史监察地方官员,故①、②正确;刺史制度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相权、皇权关系无关,故③错误;刺史的管辖区域称“州”,州在东汉后期演变为郡县之上的高一级地方机构,故④正确。故①②④组合正确,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刺史的相关知识,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刺史制度反映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相权、皇权关系无关,据此即可
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4. 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A. 墨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儒家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维系传统封建秩序”、“僭越礼制”,再联系所学知识,儒家强调“礼”和社会秩序的维护,可得知材料中的思想家属于儒家,D正确。墨家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排除A。法家主张严刑峻法,排除B。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排除C。
点睛:本题考查先秦儒家思想。本题较为简单,学生只需识记基础知识即可根据材料推断出是儒家思想。但其他选项也需要学生全面掌握百家争鸣的各家思想主张,才能拍出其他干扰选项。
5. 有文献记载:“今又有巧便之法。造木板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木为子,……盔字既满用木楣楣之,使坚牢,字皆不动,然后用墨刷印之。”该“巧便之法”创制于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清代 【答案】C
【解析】题干信息出自元代王桢《农书》,介绍了元朝对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进行改进的相关信息,故C项符合题干要求。隋唐时期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排除A;BD三项时间不符,排除。故选C。
6. 清初思想家颜元认为:“宋儒自喜为通天下路程,为亦以晓路称之,其实一步未行,一处未到”。又特别强调“书本上见心头上思,可无所不及,而最易自欺欺世。”以下主张与他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的观点最相近的是 A. 格物致知 B. 本心体悟 C. 心外无物 D. 经世致用 【答案】D
【解析】“一步未行,一处未到、自欺欺世”等字眼强调的是做学问要有实际的用途,要做到经世致用而不能空谈误国,但是材料根本就不涉及格物致知、本心体悟以及 心外无物方面的信息,所以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7. 近代某电文写道:“闻洋人在宁波并无租界,谓之洋人寄居之处,中国官出款为雇巡捕,弹压保护,办法较他为妥……拟于苏、杭新开等处仿照办理。”此电文最早应写于 A. 19世纪中期 B. 19世纪末期 C. 20世纪初期 D. 20世纪中期 【答案】B
【解析】“拟于苏、杭新开等处仿照办理”说明苏州和杭州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应该是1895年《马关条约》之后,B正确;其他时间不符合《马关条约》时限。排除。
8. 下表是1840—1913年间,外国列强在苏州设厂的数量和资本情况,其中1894—1913年间大幅增长是由于 时间(年) 1840--1870 1870--1894 1894--1913
A.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转变 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工厂数(家) 7 16 136 资本额(千元) 2802 4829 103153
C. 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处于劣势 D. 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势力大增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甲午战后,列强对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故A项正确;题干是列强在华设厂,不是中国民间设厂,故B项错误;题干未体现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的比较,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买办等群体的变化,排除D项。
9. 下图所示为中国近代一则自行车广告,中有“同昌飞马牌女车,注册商标,谨防假冒。乘脚踏车有益体育,女体育家宜提倡之。电报(有线号码、无线号码)……电话(号码)……”等字样。该广告反映出
A. 自行车已成国人的主要代步工具 B. 自行车成为女性锻炼身体的首选 C. 自行车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 D. 19世纪末广告宣传方式日趋多样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自行车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出主要代步工具、锻炼身体的首选等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A、B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反映自行车广告而未体现出广告宣传方式的多样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图片类选择题,解题的技巧是,首先认真观察图片的所有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排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