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⑵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
⑶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⑷真理的价值性与客观性的原理:
第一,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价值性。
第二,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体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附加任何主观随意想象的成分。
第三,真理的价值性是从真理对主体的意义和效用上考察,是对真理的作用、意义、功能的揭示和反映。
16
第四,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⑸价值的主体性与客观性的原理:价值既有客观性,又有主体性。价值的客观性表现在:价值必须以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属性为现实基础,人的需要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价值的主体性表现在: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是否能实现价值的满足要以人的需要为基准,另外,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的价值满足带有主体的个性特征。
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原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2、一论 认识论
⑴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17
⑶实践和认识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所谓具体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一定时期、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相适应。认识、理论要根据具体实践不断地补充、丰富和完善。所谓历史的统一,是指认识、理论要同不断发展的实践相适应,要根据实践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落后于实践。
⑷认识过程的反复性与无限性: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无限发展的全过程。
3、一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注意:辩证思维方法、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发挥
18
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见 03 年、04 年真题)
(四)、唯物史观(社会发展的因素、规律、特点和动力)15 个原理
1、因素:
⑴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⑵地理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
⑶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规律:
19
⑴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3、特点:
⑴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原理;
⑵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原理;
⑶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原理。
4、动力: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