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 学 反 应
1
化 学 方 程 式 反应现象 1
反应现象 2
类
型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4 P + 5 O2 点燃 2 P2O5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2 3 4
硫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C + O2 点燃 CO2
硫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燃烧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在空气中燃烧(充分)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红,放热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没有火焰 在空气中发出红光
铁在氧气中燃烧
3 Fe + 2 O2 点燃 Fe3O4 2 Mg + O2 点燃 2 MgO 2 H2 + O2 点燃 2 H2O
4 Al + 3 O2 ==2 Al2O3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
5 6 7 8
镁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烟,放出大量的热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相同
化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
合 反 应
铝在空气中反应 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
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与氧气能反应
在纯氧中可燃,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Al2O3)
发出白光并且发热,碳消失,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将它导出,发现可以燃烧,生 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氧气中燃烧与空气中相同。
2 C + O2 ( 不足点燃 2 CO
) 2 CO + O2 点燃 2 CO2 CaO+H2O ==Ca(OH)2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
9 10 11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蓝色火焰
生石灰化成熟石灰 二氧化碳溶于水
放出大量的热,有白色沉淀(氢氧化钙)生成
水变酸性,生成碳酸,颜色没变化,基本上没什么现象,就是冒气泡,应用于常喝的汽水
CO2 + H2O === H2CO3
2 H2O2 MnO2 2 H2O + O2↑
2KMnO4 △ K2MnO4+ MnO2+ O2↑ 2 H2O 通电 2 H2↑+ O2↑
2 HgO △ 2 Hg + O2↑
2 KClO3 MnO2 2 KCl + 3 O2↑ CaCO3 高温 CaO + CO2↑
↑+ H2O H2CO3==== CO 2
H2 + CuO △
Cu + H2O C + 2 CuO 高温 2 Cu + CO2↑ 3 C + 2 Fe2O3 高温 4 Fe + 3 CO2 ↑ Fe + CuSO4=FeSO4 + Cu
Zn + H2SO4==ZnSO4 + H2↑ Mg + H2SO4 ==MgSO4 + H2↑ Zn + 2 HCl == ZnCl2 + H2↑
Mg + 2 HCl == MgCl2 + H2↑ Fe + 2 HCl==FeCl2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
2 A l + 3 CuSO4 == Al2(SO4)3 + 3Cu Cu + 2 AgNO3 == Cu(NO4)2 + 2 Ag
12 13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 水通电分解
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氧气,负极氢气
高锰酸钾制造氧气是最容易控制并且最安全的。
14
15 16
氧化汞受热分解
生成流体状汞呈圆珠状,空气中极易挥发成汞蒸气,并释放氧气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用石灰石烧生石灰 碳酸易分解
氢气还原氧化铜
用集气法收集氧气,发现集气瓶中的水被排出,原因是:氧气很难溶于水 把带有火星的木条深入集气瓶中,观察到木条复燃
分 解 反 应
17 18 19
这个反应很容易让同学们忽略,但是考得多,你说不记吗?
产生气泡 如果滴了紫色石蕊指示剂的话 溶液从红色变成紫色 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同时试管口有水滴生成
20
碳还原氧化铜
取氧化铜和研好的木炭粉,按其质量 10:1 的比放在研钵中充分研磨,使 之混合均匀,装入硬质试管并铺开(如图),再用酒精喷灯(或大火焰酒 精灯)加热
数分钟后,即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而原来的黑色粉末混合物基本变为红色 红棕色固体逐渐减少
铁溶解,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碳还原氧化铁 铁和硫酸铜反应 实验室制氢气 镁和硫酸反应 锌和盐酸反应 镁和盐酸反应 铁和盐酸反应 铁和硫酸反应
如果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则会出现混浊 金属较快溶解,并放出气体 有气泡产生
金属较快溶解,并放出气体
发生剧烈反应,白色固体溶解,在固体表面生成大量气泡 金属逐渐溶解 产生少量气体 金属逐渐溶解 产生少量气体
溶液颜色不变
得到无色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置 换 反 应
铝和硫酸铜反应 铜和硝酸银反应 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变色成为无色的硫酸铝 溶液由无色渐渐变为蓝色
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
30
铜表面有着一层银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减少
31 32
CaCO3+ 2HCl == CaCl2 + CO2↑+ H2O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33
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O +CuO 加热 Cu + CO2
CO2 + Ca(OH)2 = CaCO3↓+ H2O
黑色粉未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发出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继续通入后浑浊消失溶液重新变为澄清
34 35 36
CH4 + 2 O2 点燃 CO2 + 2 H2O C2H5OH + 3 O2 点燃 2 CO2 + 3 H2O
在上面加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
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特 殊 类 型
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
3 CO +Fe2O3 高温 2 Fe + 3 CO2
玻璃管 A 中的现象:红色的氧化铁粉末逐渐变为黑色
B 中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
步骤:① 查 ② 装 ③ 定 ④ 点 ⑤ 收 ⑥ 移 ⑦ 熄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满了。
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是化学变化,无是物理变化
3.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27.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H2O2 2H2O+O2↑ 28.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 2KCl+3O2↑ 4.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
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29.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
5.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受热气化后的蜡烛蒸气。6.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7.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8.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
9.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0.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
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
11.左右盘放对的时候: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盘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 - 游码读数
12.玻璃棒的用途: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13.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时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1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
各自的性质。
16.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17.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利昂的排放引起、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18.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 可用向上排空法)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用
排水法收集),19.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0.氮气做冷冻剂、保护气、超导材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21.若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沾到衣服皮肤上
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若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2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原理:4P+5O2
2P2O5 现象:①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 放热;③ 冷
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 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3空气的成分,空气成分以氮气和氧气为主,属于混合物。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24.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26.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反应原理:2KMnO4 K2MnO4+MnO2+O2↑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由于氧气的密度比
发生变化的物质叫
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30.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
属于物理变化。
31.水的电解实验 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
导电性。 化学方程式:2H2O 2H2↑+O2↑ 正氧负氢,正一负二 质量比 8 : 1
3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
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3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例: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35.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
都是混合物
36.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有吸附性:物理性质) 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37.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例:开水
38.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9.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40.净化效果最好的是蒸馏;消毒属于化学变化,其他净水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4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42.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 H2、C、CO\\
4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包括质子和中子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 = 质子数=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44.元素: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45.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O、Si、Al、Fe ;46.生物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元素:O;47.空气中前二位的元素:N、O
48.元素符号的含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49.原子个数的表示法:在元素符号前面加系数。例如:表示2个氢原子:2H;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50.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51.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
52.化学式含义:A 表示物质;B 表示物质的组成;C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D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例如:H2O:
A 表示水这种物质;B 表示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表示一个水分子;D 表示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
氢原子构成。
53.分子个数的表示法:在化学式前加系数。如:表示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
54.氢钾钠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铝三硅四氧负二,铜一二、铁二三,硫二氯一是负价
55.原子团顺口溜: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 只有铵根是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