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是一个过程,具有鲜明特征,包括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价三个功能环节,分析中国公共战略管理的特质和建立框架,并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战略管理模式战略管理,在加快我国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作为一种新模式,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途经尚未成熟,在实践应用中出现一些难题,但它对于我国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借鉴作用,对于我国公共管理知识体系的创新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过去二十多年,企业战略管理学发展迅速,新的理论、实践模式不断出现。相对而言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研究则停滞不前,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做得不够。战略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加快我国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功能。如何更有效益地实践“三个代表”,强化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等重要战略,都需要战略管理理论的支撑和引领,因此,我国公共战略管理学亟需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本文目的是整合国内外相关论述,建立一个战略管理框架,带动讨论,刺激研究,使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研究与实践得到跨越式发展。
一、难以借鉴国外的理论与方法
有学者认为,“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走的是一条借鉴、吸收、学习与创新的道路即包括西方公共理论的借鉴”。就发展现状来看,借鉴国外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理论及方法的确不失为我国战略管理研究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文献分析却显示,国外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研究停滞不前,在实践方面也存在重大问题,我国难以借鉴其理论与方法.
首先,国外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本质上并非战略管理,而是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一个狭隘概念,焦点在分析既定目标和编制执行方案,是自上而下及工具理性的程序。战略规划涉及分析工作、理性形思考模式与实践,逻辑性及理性形工序,是工具理性管理的一部分。相对而言,战略管理的焦点在于如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保证组织得到持续生存、发展,乃至实现组织的宏大公共目标.战略管理可分为“战略的管理”与“管理的战略”。“战略的管理”是一种综合的过程,涉及动态了解、抽象分析、智能运用等综合性及直觉性等战略思维运作的工作——包括基于全局的、前瞻性分析,拟订实现宏大目标的手段,进
行动态资源调动,改变组织内外部条件与内部运作,提高组织对转变中的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这便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定义,而如何达到科教兴国或人才强国等便是“战略的管理"的命题.
“管理的战略"则涉及既定方针与策略应用,焦点在于创造有利条件,目标是完成任务,与传统的工具理性管理分别不大。也因为战略管理可分为“战略的管理”与“管理的战略”,不少学者便指鹿为马,把理性管理误认为战略管理,或以偏盖全地把战略规划等同战略管理;也有学者掌握不足,把战略等同于政策选择,或混淆战略分析与策略分析.
有学者提出,西欧各国公共部门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摒弃战略规划,但事实上,战略规划还是“战略的管理”的实践核心。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策制订及执行系统,嘲但战略拟订是西欧政客的不可分享的特权,四公共部门管理者只需考虑如何实现既定政策的目标,进行部门战略规划—-即执政党构建公共组织的远景宏愿,管理者则设计项目与方案——以保证在时而缓变、时而剧变的环境中有效益地执行行动计划,达到既定目的。
战略拟订特权的不可分享保证了战略管理流于形式与战略规划的奉行。此外,美国(1993年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规定联邦政府部门必须进行战略规划,句而个别地方政府也因为成功执行战略规划而达到理想发展,故此,西欧公共部门继续进行战略规划是可以理解的。但公共部门的“战略的管理”亦因此带着战略规划的狭隘性、片面性、局部性,未能发挥战略管理的功效。 其次,有学者在介绍国外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时提到:“在公共管理教育领域,自从2O世纪90年代以来,战略管理成为西方尤其是美国大学MPA及MPP等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领域(核心课程或必修课程)”。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及管理顾问正致力在全球公共管理领域推广战略管理。表面上,国外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教学与实践发展骄人。然而,笔者经互联网上分析美国重点大学的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教学大纲,发现有两大问题:第一,教学内容与科目不符,名为战略管理的课,实则是有关战略规划或政策研究的;第二,课程所列出的参考书目并没有多少以战略管理为专题的文献,而不少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文献没有名副其实的阐述战略管理的内涵。笔者也在香港参与跨国管理顾问的战略管理项目,察觉所谓的“战略的管理\还只是“管理的战略”。总言之,国外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教学与实践的发展并不理想,借鉴便无从说起. 二、中国公共战略管理的特性
既然借鉴无从说起,出路便只有反思与创新。首先是要反思我国公共管理的特性。西欧国家的公共部门战略规划是在特有政治框架下进行的,以美国为例,其政治制度建基于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许多政策与战略皆为政治利益交换的结果,并没有照顾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缺乏长远利益的战略考虑.相对而言,我国政策制定权力集中,国家发展的政略清晰。是故,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战略管理,是一个整体的活动,涉及的是全局的统一发展,维护的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由于我国公共管理有这样的特性,战略管理便属于系统工程,而并非西欧国家公共部门层面的战略管理或战略规划.掌握了上述整体性、全局性与统一性的特点,还需注视两个重点。 (一)整体及全局性的特质
中国的公共战略管理,性质与卓越跨国企业的战略管理相近.许多跨国企业虽然有许多不同业务的子公司(群),但整体发展而言,政略与战略皆由总公司领导层统一制订,继而进行战略管理。此外,由于各行业环境及业务本质的独特性,故跨国企业管理层下放战略管理权利,但要求子公司(群)的战略发展和总部的吻合,并制订指标,以计量子公司(群)的战略管理对整个集团业绩表现的影响。在企业战略管理,战略管理者经过对内外部环境的综合分析,可以制订多层次战略,包括最高层次的总战略,第二高层次的管治性发展战略及引导协调战略等,第三个层次的功能战略——包含核心能力战略、市场发展战略、财务战略、研究战略、研究发展战略、运筹战略、购材战略、物流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及资讯科技战略等;这些功能战略各自包含不同的策略及行动方案。
我国的公共战略管理也同样包含三个方面(:1)高层次的总政略,如“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2)第二高层次(为达到总政略目标而拟订)的管治性发展战略—-如“(党)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制定政策,推动立法,营造良好环境”(而非什么都管),引导协调战略-—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3)功能战略,即不同地域、部门、单位依照其独特职能、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进行功能战略的管理,目的是各尽其能,致力达到总政略目标。 (二)国家政制框架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