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第20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专题八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知考纲·明考情]

考试内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②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 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①“市”在历代的发展 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①“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②“海禁”政策及其影响 考核要求 b b c c ③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a d 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 c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①古代中国的丝织业 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b c b c [复习线索] 本专题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介绍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还从制度建设的角度,介绍了古代土地制度的变迁以及商业贸易政策的变化,从不同的角度使我们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古代农业: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古代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古代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古代的经济政策: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为主,前者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后者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因素。 第20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1

考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1.过程: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演变过程。前者是原始农业的耕作方式,后者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采用。

2.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出现了一牛挽犁。

(3)汉代铁制农具的数量远超前代,曲柄锄、大镰和播种工具耧车的出现,说明农具有所改进。

(4)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农耕技术的成熟。 3.影响

(1)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小农户个体经营使农业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灵犀一点]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二、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商周时期 战国至清 土地私有制 土地制度 井田制 农民土地 私有 土地国有 主要特征 奴隶集体 劳动 三、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时期 著名水利工程(灌溉工具) 农民占有 土地较少 面临地主 兼并威胁 地主土地 私有 地主占有 大量土地 收租方式 剥削农民 土地国有授田 给农民耕作 均田制 北魏至唐前期 2

战国时期 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关中的“井渠”,至今还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的干旱地区。东汉的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了水患 北方出现立井水车,长江流域出现高转筒车 出现水转翻车 出现风力水车 汉代 隋唐 五代时期 宋代 明清时期 四、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结构看:古代农业经济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

2.从生产力看:使用牛耕、改良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

3.从生产方式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从土地所有制看:实行以地主所有制为主导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5.从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看:一方面国家集中大量人力、物力修建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上征收的赋税成为政府财政的主要来源;此外在赈灾、救灾方面,国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灵犀一点]

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生活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1.精耕细作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表现

(1)耕作方式发展: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经不断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耕作技术进步:耕作方法、田间管理系统完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3)改善农业环境:重视农田灌溉,改善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 2.全面认识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

(1)形成的条件: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成长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

3

①有利因生产工具的 使用和改进 农民 自身因素 封建政府 的扶持 ②不利因素:

素:

铁犁牛耕的普及等 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采取重农政策,扶持小农经济 a.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受到沉重的封建剥削,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b.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随着统治的腐败,每遇灾荒瘟疫,小农经济都面临破产的危险。 (3)影响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②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③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长期存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主要原因。

1.(2018·浙江11月选考)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这反映了( )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 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

解析:选A 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的土地制度,故A项正确。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卿大夫,层层分封,土地的占有权实际上是掌握在西周贵族奴隶主阶级手中而非周王一人,故B项错误。C项材料没有体现。D项不符合史实。

2.(2017·浙江11月选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右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 )

4

A.灵渠 C.郑国渠

B.都江堰 D.白渠

解析:选B 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四川修建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 3.(2017·浙江4月选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下列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A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这一时期的人们主要使用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4.(2015·浙江10月选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它是( )

A.耦犁 C.曲辕犁

B.曲柄锄 D.翻车

解析:选C 耦犁出现在东汉,曲柄锄出现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B两项错误;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C项正确;翻车是灌溉工具,而非耕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故D项错误。

5.(2018·绍兴选考诊断)《华阳国志》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河渠书》载:“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以上史籍记载的两大水利工程( )

A.皆位于灌溉发达的关中地区 B.都是春秋时期水利工程的典范 C.沟通了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 D.为秦完成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

解析:选D 材料中“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讲述的是都江堰,在四川并不位于关中地区,故A项错误。“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讲述的是郑国渠,是在战国末期修建的,故B项错误。都江堰沟通的是岷江和沱江水系,故C项错误。都江堰和郑国渠使秦国农业强大起来,为秦统一大业创造了条件,故选择D项。

6.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5

2019届高考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专题八第20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

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考纲·明考情]考试内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考核要求考试内容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①“市”在历代的发展②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1dh14ipbv9vfqx3d4pq7px008twlp015f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