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讲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考纲解读 最新考纲 (1)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4)实验: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知识点一 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核心内容 群落结构、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的两种类型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都是高考中常考的内容 考情播报 1.考查方式:一般单独考查,结合图形、实例,分析群落中物种的关系,物种的丰富度与群落稳定的关系,群落的结构与植被类型及群落演替的类型和特点。 2.考查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属中档题。
知识点二 种间关系
(1)下列曲线中,属于捕食关系的是③,属于竞争关系的是②⑤,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④,属于寄生关系的是①。
1
(2)种间关系实例:狼和兔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③,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①,根瘤菌和大豆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④,一片草原上的羊和牛的关系对应的曲线是⑤。
知识点三 群落的空间结构
知识点四 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实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
概念: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过程:一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小灌木→灌木丛→乔木 实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判断有关群落结构叙述的正误
(1) (2015·海南卷)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 (2) (2015·四川卷)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
(3) (2014·四川卷)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水平结构 (√) (5)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
2
(6)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 (7)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 (8)一块农田中的田鼠和杂草属于竞争关系 (×)
(9)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
2.判断有关群落演替叙述的正误
(1) (2015·课标全国Ⅰ卷)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
(2) (2015·浙江卷)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
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
(3) (2014·江苏卷)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4)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
(5)群落演替中的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 (√)
(6)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的演替是优势种依次取代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C.次生演替达到顶极群落后将永远保持原状
D.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于自然演替
解析: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即优势种依次取代的过程;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次生演替达到顶极群落后保持动态的平衡;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不同于自然演替。
答案:C
2
2.(2015·四川卷)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的石头。有人于石头不同距离处,调
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3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解析: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禾草植物和非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均在减少,两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弱,A项错误;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其个体平均数越少,种内互助越弱,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B项正确;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有效降低蝗虫的数量,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
答案:A
3.(2015·浙江卷)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 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 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
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
4
解析:该种灌木空间结构的改变即改变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正确;这种改变只是灌木种群在空间上的分布变化,不属于群落的演替过程,B错误;大灌木在空间上的均匀分布是个体所需的空间较大,相互之间种内竞争的结果,C正确;幼小和小灌木的集群分布,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有关,D正确。
答案:B
4.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
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解析:稻田中青蛙增加抑制病毒传播,原因是青蛙捕食稻飞虱,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水稻和青蛙并不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C项错误;病毒V寄生在水稻中,没有给水稻带来有利于生存的益处,所以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D项错误。
答案:A
5.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
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解析: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B正确;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错。
答案:D
2
6.(2016·保定模拟)某生态园的面积为40 hm,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仓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20只作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00只,其中发现6只带有标记。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2
A.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 000只/hm
B.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 C.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物种丰富度
D.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2
解析:该农场仓鼠的种群密度约为4 000÷40=100只/hm,A错误;仓鼠在捕捉一次后更难捕捉,根据公式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密度大,B正确;此种方法可以调查该地的仓鼠的种群密度,C错误;生态园防治鼠害可以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利用率,而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变,D错误.
答案:B
7.(2016·岳阳模拟)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