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中学2019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
理科综合(生物)
1.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增进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包含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间接和潜在价值 B. 植树造林会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别而提高其稳定性因为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比如“桑基鱼塘”
D. 多数生态系统都需要通过植物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以便于维持其正常功 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与年龄结构有关,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有一定影响,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2、群落的结构特征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①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陆生群落、水生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光照、温度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的影响;
②水平结构: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条件不同,即空间的非均一性,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形成了生物在水平方向上的配置状况。
的叶绿素a 叶绿素b
【详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刻揭示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也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A正确;农作物、树林等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植树造林没有增加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别,B错误;在农田、果园等人工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通过增加或延长食物链来提高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同时获得更多的产品,比如“桑基鱼塘”,C正确;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地得到来自于系统外的能量补充,即光能的补充,D正确。故选B。
2.为研究塑料大棚中的草莓光合作用受遮阴的影响情况,研究人员在自然光照条件和相当 于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分别测定草莓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结果如下表 (表中数据为相对值)。以下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分组 处理 类胡萝卜素 甲组 乙组
自然光照组 遮阴组 0.42 0.55 0.12 0.18 033 0.39 A. 乙组是对照组,遮阴处理可能提高草莓的光合作用效率,因为乙组相较于甲组光合色 素含量较多,使叶片吸收、转化光能的能力增强
B. 根据乙组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可推测乙组草莓叶片固定CO2的速率一定高于甲组
C. 若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探究提高大棚草莓产量的环境条件,接下来应将不同遮阴程 度作为实验变量进行研究
D. 因为甲组光合色素含量低于乙组,所以甲组光合作用强度一定低于乙组,可见草莓应 该在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种植以提高其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
从表格中分析可知,遮阴组中色素的含量都高于对照组,说明遮阴使光和色素的含量升高,光合色素的作用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详解】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可知,自然光照组为对照组,乙组是实验组,遮阴处理使光合色素含量增加,故叶片吸收、传递、转化光能的能量增强,从而提高草莓的光合效率,A错误;由于遮阴处理导致光照不足,光反应减弱,从而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减少,导致暗反应速率减慢,B错误;若要进一步研究本课题,探究提高大棚草莓产量的环境条件,接下来应该将不同遮光程度确定为自变量进行研究,C正确;由于遮阴处理导致光照不足,遮阴处理还会导致温度降低,从而影响暗反应中相关酶的活性,所以甲组光合作用强度不一定低于乙组,可见草莓在自然光照强度1/3的遮阴条件下种植产量不一定提高,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重点是掌握光和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作用。
3.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狗、猫等动物,人大多因患病动物咬伤而 感染,若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极高。下图是人体首次感染狂犬病毒的免疫过程,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 细胞①对该病毒进行识别、吞噬和处理 B. 细胞②分泌的淋巴因子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C. .细胞⑤能够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 D. 细胞⑥增殖、分化产生抗体与该病毒结合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特异性免疫发生的过程图解,其中①表示吞噬细胞;②表示T细胞;③表示B细胞;④表示效应T细胞;⑤表示记忆细胞;⑥表示浆细胞。
【详解】细胞①为吞噬细胞,对该病毒进行识别、吞噬和处理,A正确;细胞②为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淋巴因子不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B错误;细胞⑤为记忆细胞,再次感染相同的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即效应T细胞和效应B细胞(浆细胞),C错误;细胞⑥为浆细胞,浆细胞不再具有分裂、分化能力,浆细胞能分泌特异性抗体,抗体与该病毒结合,D错误。故选A。
4.在某一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当自然选择分别对隐性基因或显性基因不 利时,对应的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就会上升,但其上升的幅度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有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在甲选择条件下,显性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 C. 乙为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的曲线
D. 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可知: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显性基因不利时隐性基因频率变化,因为显性基因淘汰速率快,曲线乙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因为隐性基因可以在杂合子中存在,淘汰速率慢。
【详解】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而不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产生后代,种群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不断提高,因此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控制后代的性状会更适应环境,相反,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控制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有可能降至为0,B正确;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aa个体的生存能力低,AA、Aa生存能力高,A基因频率增加的速率较慢,因此乙曲线可以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C正确;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变和基因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生物的进化与物质形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曲线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然选择、基因频率、进化、物种形成之间关系的理解。
5.下图表示中心法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过程①③⑥都会在人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及表达时发生
B. 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有mRNA、tRNA、rRNA C. 过程③存在A-U、C-G、T-A、G-C的碱基配对方式 D. 过程⑤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过程①为DNA的复制,②⑦为逆转录;③为转录;④⑤为RNA复制;⑥为翻译。
【详解】人体细胞能进行的是①DNA的复制、③转录、⑥翻译,A正确;人体细胞内的过程③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产物都是mRNA、tRNA、rRNA等,B正确;过程③为转录,即以DNA单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存在A-U、C-G、T-A、G-C碱基配对方式,C正确;过程⑤没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过程⑥发生在核糖体上,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是对中心法则的考查,意在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6.下列实验操作中,会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B. 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做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 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 D. 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即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1、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3、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等量混合,为斐林试剂,可用于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4、在观察根尖细胞分裂的实验中,解离过程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1)0.01g/ml精溶液的混合液(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碱性染料可使染色质或染色体染成深色。
【详解】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A错误;酶具有高效性,将酶与底物在温室下混合,酶立即分解底物,再作不同保温处理,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可能会将底物分解完,故应该先保温,再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B错误;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为斐林试剂,可用来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还原性糖,C正确;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后还需漂洗、染色,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蛋白质的鉴定,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