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车库施工及质量控制
【摘要】在现代建筑中,地下车库是常见的地下功能建筑,由于施工不当常常会导致地下车库渗水,导致车辆受到影响,本文重点对影响地下车库的施工质量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措施,供相关的施工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下车库;施工;质量;控制 一、前言
随着我国车辆的增多,地下车库的建设已经越来越广泛,因此对地下车库在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地下车库后期使用非常关键的因素,本文重点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二、地下车库防水施工的主要特点
“防、排、截、堵相结合, 刚柔相济, 因地制宜, 综合治理”的原则是我国建筑防水技术发展至今的实践经验总结。根据地下防水工程的特点及环境要求,坚持多道设防、刚柔相济、扬长避短、综合防治的做法是十分必要的。片面地单一设防, 出现渗漏,再耗资堵治,则会导致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双重巨大损失。地下车库防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应遵循这一原则,并根据建筑功能及使用要求,按现行规范正确划定防水等级,合理确定防水方案。地下车库的平面尺寸一般比较大,在自防水混凝土的施工过场中,容易产生
漏振、或者振捣不密实等现象,造成混凝土缺陷、裂缝、蜂窝麻面从而导致地下车库漏水现象的发生。
地下车库在桩头、桩承台阴阳角、预留套管等处的防水节点较多,对防水节点的处理不到位极易引起漏水现象的发生。
地下车库顶板一般为种植屋面,防水材料被植被根系刺穿是引起车库顶板漏水且难以修复的重要原因。
针对地下车库防水施工的特点,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地下车库防水施工质量进行探讨:
1、加强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措施,避免裂缝等缺陷的产生
每次混凝土的浇筑项目技术人员均对混凝土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查,且在浇筑过程中,技术员随时抽查混凝土坍落度,项目质检员跟踪检查混凝土的振捣情况,保证振捣方法正确,严防漏振。通过设置定位标志、水平拉线和制作专用工具,随时对混凝土楼板厚度进行有效控制。
2、混凝土施工时采用剪力墙、梁、板整体一次泵送浇筑的方案,浇筑前,作业面先用马凳支撑铺好走道板,避免操作工人踩踏钢筋; 浇筑时先浇筑墙体混凝土,再浇筑梁板混凝土,在混凝土初凝前二次振捣墙板结合部位,避免结合处产生收缩裂缝或不密实的情况发生;墙体混凝土分层浇筑、专人分步振捣,严防漏振,严格控制标高和平整度,先
用2米刮杆刮平,再用木抹板双向搓毛压实,收水后用提浆机提浆并进行扫毛,以保证混凝土的外观及内部的质量。 3、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应设在后浇带处,并安要求设置止水钢板,待主体框架施工完毕后,对后浇带进行清理并用高一标号的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并覆膜、洒水养护。 三、地下车库土方工程的质量控制
1、土方开挖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挖土方式。土方开挖前,根据规划部门检验核准的红线图及施工图纸测放基坑开挖上口白灰线。采用反铲挖掘机开挖装车运输到业主指定地点堆放,下部淤泥质土采用人工开挖反铲挖掘机配合。基底边坡应预留一层300 mm厚土层用人工清底、修坡、找平,以保证基底标高和边坡坡度正确,以免超挖和土层遭受扰动。
2、边坡维护。于基坑上口向外1.2~1.5 m处挖一道排水沟,基坑上口离边50 cm砌一道50 cm高的围护墙,以防止下雨积水流向基坑。下部边坡修整后,立即砌筑周边承台及梁砖胎模。在围护桩上口浇一道500×300的围护梁,保证围护桩的整体性。严禁任何车辆在坑边2 m内行驶。 3、降排水措施。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情况,基坑实际开挖深度和周围环境,采用环状明沟、纵横盲沟和集水井辅助排水。周边承台开挖后,沿坑边下挖300 mm(视其坡向及基坑深度确定)设立明沟排水,承台周边用粗石子铺设盲沟
后方可浇筑垫层。基坑开挖前做好现场明沟排水系统,以防地面水流向基坑。
4、垫层。为保证基坑及边坡不受雨水的影响,防雨水冲刷,破坏坑底土层。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立即组织边坡钢丝网、混凝土护坡和垫层施工。基槽开挖后及时放好承台、地梁及排水沟、集水井的外边白线,及时按排由人工开挖,清好后砌砖胎模,以便浇筑垫层。
5、桩处理。该工程基础为静压预制管桩基础。设计有效桩顶标高10 cm以上部分可采用机械凿除,在有效桩顶以上5~10 cm范围内余桩,为防止机械对有效桩的强度产生影响,同时也保证桩顶的平整度,对有效桩顶以上5~10 cm范围内余桩一律采用机械切割的措施,确保桩顶标高的准确性和桩顶平整度。垫层浇好后及时进行接桩。 四、地下车库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1、穿墙管。穿墙管外壁与混凝土交界处是防水薄弱环节, 穿墙管中部加上止水环可改变水的渗透路径,延长水的渗透路线,加遇水膨胀橡胶则可堵塞渗水通道,从而达到防水目的。
2、 预埋件。地下室内墙壁或底板上预埋铁件用吊挂或专用工具固定,预埋件往往与结构钢筋接触,导致水沿铁件渗入室内。为此预留洞、槽均应作防水处理。
3、施工缝。大面积浇筑混凝土一次完成有困难,须分
两次或三次浇筑完。两次浇筑相隔几天或数天,前后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的缝即施工缝,此缝完全不是设计所需要的,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导致渗水通道,所以应对施工缝进行防水处理。施工缝是渗水的隐患,应尽量减少。 施工缝分为水平施工缝和垂直施工缝两种。工程中多用水平施工缝,垂直施工缝尽量利用变形缝。留施工缝必须征求设计人员的同意,留在弯矩最小、剪力也最小的位置。 4、变形缝。沉降缝和伸缩缝统称变形缝。用于伸缩的变形缝宜少设,可采用后浇带、加强带、诱导缝等替代措施。变形缝的渗漏水除设计不合理的原因之外,施工不合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时常存在以下问题:
a、顶、底板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气泡也不易排出,且混凝土凝固时产生的收缩易使止水带与下面的混凝土产生缝隙,从而导致变形缝漏水。根据这种情况,顶、底板中的止水带安装成盆形,有助于消除上述弊端。、 b、中埋式止水带的安装,在先浇一侧混凝土时,端模被止水带分为两块,给模板固定造成困难,故端模要支撑牢固。防止漏浆。施工时由于端模支撑不牢,不仅造成漏浆,而且也不敢按规定要求进行振捣,致使变形缝处的混凝土密实性较差,从而导致渗漏水。
c、止水带的接缝是止水带本身的防水薄弱处,因此接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