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热网作业指导书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施工。 4 作业方法和作业程序 4.1 作业方法

4.1.1压力取样装置安装

4.1.1.1压力取样开孔必须在主设备清洗、试压和保温前进行,取样插座材质应与主设备相符,并有材质检验报告;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得超出主设备或管道的内壁,取样孔与取源部件均应无毛刺;相邻两取源部件之间及离开焊缝距离应大于其管道外径,但不小于200mm。4.1.1.2压力测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管道压力的测点,应设置在流速稳定的直管段上。 b. 测量低于0.1MPa的压力时,应尽量减少液柱引起的附加误差。 4.1.1.3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压力测点位置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测量气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上半部。

b. 测量液体或蒸汽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的水平中心线

成45°夹角范围内。

4.1.1.4一次门和取样管应首先焊接好,确保不堵、不漏,再与主设备焊接。

4.1.1.5取压装置与导管不得错口,确认正确无误后由专业焊工焊接。

4.1.2测温元件安装

4.1.2.1测温元件的插座及保护套管应在设备或管道衬胶、清洗、水压前安装,插座材质应与主设备相符,并有材质检验报告;相邻两取源部件之间及离开焊缝距离应大于其管道外径,但不小于200mm;压力与温度测点在同一管段时,按介质流向应压力在前、温度在后。 4.1.2.2压力管道和设备上开孔应使用电动机械钻孔安装。热套热电偶安装时应使其三角锥面完全紧固地支撑于管孔内壁,测量壁温热电偶安装时应使其感温端紧贴被测表面且接触良好,卡套锁母紧固。 4.1.2.3高温高压主蒸汽管道测温元件安装:管道的公称通径等于或小于250mm时,测温元件的插入深度为70mm; 管道的公称通径大于250mm

6

时,测温元件的插入深度为100mm。

4.1.2.4一般流体介质管道的外径等于或小于500mm时,插入深度为管道外径的1/2;外径大于500mm时,插入深度为300mm。

4.1.2.5回油管道上测温元件的测量端必须全部浸入被测介质中。 4.1.2.6双金属温度计应装在便于观察不受机械损伤的地方。 4.1.2.7测温元件安装要求插座与管道中心线垂直,温度计保护套管和插座焊接牢固(保护套管焊接前应将测温元件抽出,焊接完毕后再安装)。

4.1.3液位取样装置安装

4.1.3.1液位取样装置安装前先校核平衡容器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1.3.2双室平衡容器安装前,通过灌水标出安装水位线,并做好记录。 4.1.3.3平衡容器与被测容器的连接管应尽量缩短,连接管上应尽量避免安装影响介质流动的元件。取源阀门应横装使其阀杆处于水平位置,避免阀门积聚空气泡影响测量准确度。

4.1.3.4平衡容器应垂直安装,垂直偏差应小于2mm,应使其零水位标志线与被测容器的零水位线处于同一水平上。

4.1.3.5平衡容器至差压仪表的正负压管应先水平引出400mm后再向下敷设,并考虑热力设备热膨胀需加装环形膨胀弯。 4.1.4流量取样装置安装

4.1.4.1取样装置安装前应对节流件的外观及节流孔直径进行检查和测量,并对节流件的具体参数做好记录。节流件的安装方向必须正确:对于孔板,圆柱形锐边应迎着介质流动的方向;对于喷嘴,曲面大口应迎着介质流动的方向。

4.1.4.2在水平和倾斜管道上安装的节流装置,上下游取样口应为:测量气体流量时,测点在管道的上半部;测量液体流量时,测点在管道的下半部与管道水平中心线成45o夹角范围内。

4.1.4.3测量蒸汽流量的节流件上下游取压口应分别装设冷凝器,冷凝器前管路必须采用加强插座和引压口连接,两个冷凝器的液面应处于同一高度,高度偏差小于2mm,且不低于取压口。

7

4.1.4.4流量取样装置至测量仪表的管路应满足1:12的倾斜坡度要求。

4.1.5管路敷设

4.1.5.1管路敷设应整齐美观,宜减少交叉和拐弯。

4.1.5.2管路沿水平敷设时应有一定的坡度,差压管路应大于1:12;其它管路应大于1:100;管路倾斜方向应能保证排除气体或凝结液。 4.1.5.3管路敷设在地下及穿过平台或墙壁时,应加保护管。多根保护管其高度应一致。

4.1.5.4敷设管路时必须考虑主设备及管道的热膨胀,并采取补偿措施,如加U型弯,以保证管路不受损伤。 4.1.5.5管路与电缆敷设距离大于200mm。

4.1.5.6管路接至仪表、设备时,接头必须对准,不得承受机械应力;接头连接严密,无泄露。仪表阀门前的管路,应参加主设备的工作压力试验。管路敷设完毕、冲洗干净后按规定进行严密性试验。 4.1.5.7金属管子的弯制宜采用冷弯。其弯曲半径应不小于其外径的3倍。对于塑料管,应不小于其外径的4.5倍。管子弯曲后应无裂缝、凹坑、弯曲断面的椭圆度不大于10%。

4.1.5.8不同直径管子的对口焊接,其内径差不宜超过2mm。否则应采取变径管。相同直径管子对口焊接,不应有错口现象,焊接质量应符合焊接标准。

4.1.5.9高压管路上需要分支时,应采用与管路相同材质的三通,不得在管路上直接开孔焊接。高压管路一次门前(包括一次门)焊接应用氩弧焊接。

4.1.5.10管路应采用可拆卸卡子螺丝固定牢固;成排敷设的管路间距应均匀一致。

4.1.6控制盘台柜底座制作安装

4.1.6.1底座应按盘台柜的实际尺寸下料制作。

4.1.6.2底座采用槽钢锁口焊接,其缝隙留在侧面,表面打磨光滑。

8

4.1.6.3 底座在地面二次抹面前安装,其上表面应高出地面15mm;底座要水平,其最大水平高差不大于3mm。

4.1.6.4 底座安装的标高,要用水准仪测量,单面盘进行四角测量,成排盘除四角测量外,两盘相连处要分别测量前后两点。 4.1.7控制盘台柜的安装

4.1.7.1 核对盘的外形尺寸、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盘面平整及内外表面油漆是否完好,如发现质量问题要通过甲方联系厂家修理。 4.1.7.2 盘台柜就位时, 采取机械升降或人力直接升降, 不允许使用滚杠、撬棍,避免损伤盘面及盘底边。

4.1.7.3 盘安装时误差的调整, 要在盘底边框处借助皮锤施力,严禁用金属工具直接向盘施力。

4.1.7.4 相邻两盘螺栓连结时,如盘厂家未留螺栓孔, 应用电钻开孔。拧紧盘间螺栓后,用塞尺测量盘间隙确保符合验评优良等级。 4.1.7.5 成排盘安装时,要求垂直偏差小于1.5毫米/每米,相临两盘顶部高差小于2毫米,盘间接缝间隙小于2毫米,盘顶最大高差小于3毫米。单个盘安装时,要求垂直偏差小于1.5毫米/每米,水平倾斜偏差小于1.2毫米/每米。 4.1.8电缆桥架的安装

4.1.8.1 核对桥架外形尺寸、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对托架、托臂、连接片、压板、螺栓等部件进行筛选,确保使用材料规范符合要求。 4.1.8.2 桥架立柱间距为1.5m, 立柱安装要横平竖直,自由端空余长度为30mm。 托臂间距为300mm, 托臂安装要横平竖直, 高低误差小于3mm;

4.1.8.3 桥架安装一般为螺栓连接, 垂直安装桥架除采用螺栓连接外,在隐蔽的地方适当加以点焊,以保证桥架牢固可靠。点焊部位喷上与桥架同色的厂供喷漆。

4.1.8.4 桥架与热管道保温层外表面的间距: 平行敷设时要大于500mm,交叉敷设时要大于200mm,桥架与不保温热表面的间距要大于1000mm。

4.1.8.5 特殊部位的桥架安装,可用手工制作,其连结方式与桥架主

9

体一致。 4.1.9电缆敷设

4.1.9.1电缆敷设前核对热网各系统电缆清册、热控系统图测点、导线电缆连接表、配电柜配置表及各机柜接线图的电缆编号、电缆规格和数量是否一致,有无遗漏,发现问题及时与设计院沟通并做好记录。 4.1.9.2编制热网电缆敷设说明:按照就地热控设备分布集中敷设;按照敷设距离长短分批敷设;按照控制电缆、信号电缆分层敷设;按照电缆桥架层间实际敷设数量均匀敷设;坚持最短路径敷设、坚持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要求过程控制。

4.1.9.3电缆敷设前的检查:周围环境温度低于下列数值不宜敷设,耐寒护套控制电缆(-20℃)、橡皮绝缘聚乙烯护套控制电缆(-15℃)、全塑控制电缆(-10℃);敷设区域的温度不应高于电缆允许的长期工作温度,一般控制电缆–40-65℃,信号电缆–40-60℃;所有待敷电缆必须用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1兆欧,并有详细记录。

4.1.9.4电缆敷设要做到横平竖直、弯弧一致,避免交叉起伏。桥架水平垂直段要求逐档绑扎,弯头、三通处可适当增加绑扎档数;电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电缆外径的10倍;电缆每层之间绑扎牢固;保证成品排列整齐、层次分明、绑扎牢固、工艺美观。

4.1.9.5电缆敷设应做到电力电缆、控制电缆、信号电缆由上至下分层敷设;电缆两端的标志牌清晰明了,电缆两端予留长度合适。 4.1.9.6电缆敷设要对所敷电缆的型号、规格、起点、终点、长度、生产厂家详细记录。 4.1.10电缆接线

4.1.10.1电缆敷设后两端应用缩管作电缆头,电缆头包扎要整齐、严密、高度一致。

4.1.10.2电缆芯线不应有伤痕,属于螺丝压接的端子,采用进口压线钳压接的芯线鼻子,保证牢固可靠。单股线芯弯曲接线时,其弯曲方向应与螺栓紧固方向一致。多股软线与端子连接应加筒状线鼻子。导线与端子或接线柱应接触良好,端子板的每侧接线不得超过2根。 4.1.10.3电缆芯线的绑扎采用尼纶扎带绑扎,表面绑扎距离一致,色

10

热网作业指导书

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施工。4作业方法和作业程序4.1作业方法4.1.1压力取样装置安装4.1.1.1压力取样开孔必须在主设备清洗、试压和保温前进行,取样插座材质应与主设备相符,并有材质检验报告;压力取源部件的端部不得超出主设备或管道的内壁,取样孔与取源部件均应无毛刺;相邻两取源部件之间及离开焊缝距离应大于其管道外径,但不小于200mm。4.1.1.2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1a3y3qbyu0sr9y0o3kx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