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
展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 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2.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和“大一统”的思想,二者的共同点是( ) A.主张民贵君轻 C.强调层层分封
B.维护统治秩序 D.体现以德治民
3.《汉书·地理志下》:“汉兴以来,齐、鲁、东海多至卿相。”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这主要说明( )
A.齐、鲁等地十分重视教育 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儒学对政治生活影响深刻 D.西汉统治者广泛吸纳人才
4.《西游记》中,孙悟空开始拜菩提老祖学修道成功,称“齐天大圣”;后来忠心不二地护送唐僧玄奘西行取经,获得“斗战胜佛”的法号。这反映了( )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追求个性解放 B.明朝文化艺术的世俗化趋势加强 C.儒、道、释三教合一成为一代思潮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
5.有学者认为,先秦时期某学派主张积极救世,做事讲求道德;另一学派以其超凡脱俗、自在生活的美感和灵性弥补了前一学派的缺陷。该学者评述的是( )
A.儒家、道家 C.法家、儒家
B.儒家、墨家 D.法家、墨家
6.下图反映了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贡献。有学生从图中孔子使用“纸张”“线装书”等细节,对该图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生的下列推论中,合理的是( )
《圣迹图·孔子退修诗书》
A.该图绘制于西汉时期
B.该图为后人伪造,没有史料价值 C.该图的真伪难以做出判断
D.绘画者以其生活经验附会了孔子时代的生活
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现象。“兼爱非攻,节用尚俭”的主张出自( )
A.儒家 C.法家
B.墨家 D.道家
8.“天有春生夏长冬杀,人也有仁慈德爱刑罚,天有是理,人有此行。”材料主要论述( )
A.大一统思想 C.“天人感应”思想
B.万物的本原是道 D.“君权神授”理论
9.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其所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 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
10.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理学( )
A.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压抑了人性 C.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将儒、佛、道思想糅合
11.下图是某著名知识普及网站中对中国古代某一思想理论经典语录形象解释的一组漫画,此理论是( )
① ②
③ ④
A.“存天理,灭人欲” C.格物致知
B.心外无理 D.知行合一
12.“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C.朱熹
B.董仲舒 D.黄宗羲
13.“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这说明顾炎武主张( )
A.学以致用 C.男女平等
B.反对封建专制 D.反对宋明理学
14.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15.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这一思想主要针对的是( )
A.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B.君主专制 D.海禁政策
16.罗素评价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从古代的朦胧稚嫩发展到明确成熟”。其中“朦胧稚嫩”时期是( )
A.古希腊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探讨 B.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C.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 D.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