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反衬手法专练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
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 杜甫有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 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什么样的心境?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的心境。 (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溪桥晚兴 郑协①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
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末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写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 析。 不同意。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 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身份 南宋移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提示“杨花”表现身世飘零;“杜鹃”表现游 子思乡,此指故国之思。此题如答同意,不给分。)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
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1)诗人在第一句诗中是怎样表现造型“早行”的?请举例作简要分析。 第一句诉诸感觉,写出清早露侵驼褐、寒意袭人的特点,同时也写出诗人“行”之“早”。诗
人穿 上露水不易湿透的驼褐出行,可见其上路之早,而“露侵驼褐”,以至于感到“晓寒”,其行之久, 也不言而喻。
(2)此诗三、 四句主要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
“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蓓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 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 (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蝶恋花 王诜①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
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 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 开国功臣之后, 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 为驸马都尉。 神宗元丰二年 ( 1079 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 (乌台诗案) ,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 先后遣至均州 (湖北) 、 颍州(安徽)。哲宗元祐元年( 1086 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 金翠楼台, 池塘处杨柳袅袅、 嫩荷无数之景, 可见此园林之富丽, 春意之盎然,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
( 2)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 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苏 轼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注】 宋神宗煕宁七年( 1074)四月,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
(1)词的上片所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为下片刻画妻子对月思己 的孤寂、惆怅作铺垫。
(2)本词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 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 分 ) 本诗抒发的的是作者离别之愁。( 2 分)
(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 分)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
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了失群的孤雁叫唤、追赶雁群的形象,其形可悯,其志可嘉。试以第二、四联中 任意一联为例,分析其表现手法与艺术效果。( 3 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
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 追求。(答出两点即可)
2 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10、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 分)
人 日 思 归【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