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范军霞
【摘 要】小学是学生开始积累知识的重要阶段,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初步进入小学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通过语文阅读教学,能加强学生对文字的认知能力、熟练对语句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从而提升阅读能力,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研版)》 【年(卷),期】2019(000)009 【总页数】1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分析
小学生年纪过小、心理素质不够成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教学质量低下。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教学内容、阅读材料的选择以学生为主题,进行合理的计划与筛选,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充分体会阅读的乐趣,通过感悟文章人物情感,深入对文章的理解,来提升自身的综合文学素养能力,为未来自身综合发展做铺垫[1]。本文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有效进行改进。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阅读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思维能力都不是很强,从而导致部分学生严重缺少自信心,而一味地不自信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无法进步。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注重朗读能力的提升和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忽略了对于学生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于阅读知识并没有深入理解、无法注入情感,进而丧失阅读及写作兴趣,不
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当下多数小学生可能由于自身性格问题,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在授课过程中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不敢进行朗读,害怕被嘲笑,由此间接阻碍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无法促进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阅读能力是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而来的,不仅是语文书本上的,还要通过一些额外的书籍来不断充实自己,以积累自身知识,提高学习综合能力。而当下的小学生由于各种内在、外在的因素,同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而导致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课外阅读兴趣不强,这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重要因素。
二、有效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个不断进行探索的过程,是学生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不断发展自身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2]。学生从阅读开始,就进入了一个心理思维异常活跃的阶段,这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增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教师合理的引导下,要充分满足学生的自身性格、年龄、兴趣爱好等特点,来选择其合适的阅读作品来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愉快的氛围,如此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目的。 2.提高语文阅读量,培养写作能力
“熟能生巧”对于阅读来说,只有不断的训练、学习,丰富阅读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培养。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只局限于教材,还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课外阅读作品、活动等。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能力等差异性,对阅读作品进行合理的筛选,在培养学
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在大量阅读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通过深入了解文章中人物情感等,用写作的方式来抒发内心感情,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相应延伸思考与写作,以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例如:在进行课外读物《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阅读,分析为什么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出现两个地球会怎样,让学生通过文章的感染力展开丰富的想象,并用写作文的方式书写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丰富视野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写作能力。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加强引导
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多数教师存在以自我为主体的错误意识,没有充分围绕学生进行充分的教学研究,只一味地用灌输式教学的方式来教授学生相关知识,匆忙完成教学任务。由于缺少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并且不能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思考与深入理解,更无法掌握良好的阅读学习方式,故而导致学生阅读学习能力低下。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人物,教师作为主要引导者,通过改变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进行自主阅读学习[3]。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针对阅读内容进行合理分析理解,深化阅读知识的同时,加强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为有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加课内外语文阅读量,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培养,合理运用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提升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做努力,使其综合发展自身能力,提升自身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