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整理版
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 (一)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二)确定学生的现有发展基础及相应的教学材料;(三)创造性开发和使用教学用具;(四)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五)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六)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七)广泛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八)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九)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
第10讲 课程管理体制的创新 第一节 课程管理体制的现实问题
一、课程管理体制的模式:第一种是“国家本位课程”(又称中央集权制)第二种是“地方本位课程”(又称地方分权制)
第三种是“学校本位课程” 二、课程管理体制变革的趋势 其一,课程行政管理体制与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有着内在关联,但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直接对应关系,它还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教育自身发展甚至国际潮流等诸多因素的交互影响。其二,虽然近几十年来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全球化潮流可用均权化来表述,集权与分权作为两种不同的权力结构类型,各自在向其权力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个层面的分配作适度的调整。
三、我国课程管理体制的现实问题 弊端:其一,课程开发受技术理性支配;其二,传递单一的知识观。其三,造成课程生态系统失衡。 第二节 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 一、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的框
学习参考好帮手
WORD格式整理版
架 (一)国家课程;(二)地方课程: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三)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的课程管理
第三节 改善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的建议 一、需要相配套的课程政策:(一)提高课程政策的一致性;(二)改善课程政策的指示性 二、需要实施新体制的环境:(一)善用各种课程管理策略(二)关于学习别人的经验(三)营造改革的氛围三、需要“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第11讲 普通高中学分制管理 第一节 学分制及其意义
一、什么是学分制:学分是指成功地完某项科目所获得的分值单位,用于表明学生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个级别所需要的学习量。
学分制就是以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管理制度。具体而言,它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并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作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基本条件的课程管理制度。
二、学分制的形式:学分制有各种不同的实施模式,如完全学分制、学年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实绩学分制、复合型学分制、整合学分制、全面加权学分制、绩点学分制,以及学分相通制、学分互换制等。 其
学习参考好帮手
WORD格式整理版
中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是学分制管理的两种基本形式。 三、学分制的意义:(一)有利于实现教育机会平等的理想(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三)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四)有利于引发学校课程管理的变革 第二节 普通高中新课程学分制方案解读
一、课程结构与学分配置;二、学分规定与毕业要求;三、学分结构与学生发展空间;四、学分制管理的现实需求。
第三节 普通高中实施学分制管理的建议 一、重建学校课程结构 二、学分认定与登记:(一)学分认定;(二)学分登记 三、学生选课与指导:(一)建立学生选课制度;(二)制订选课指导教师计划;(三)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年度课程修习计划 四、编班与学籍管理:(一)编班(二)学籍管理 五、学分互认:(一)同类学校间学分互认(二)不同类学校间学分互认 六、学分管理信息化 七、与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
第12讲 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一节、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顾名思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这是对于校本课程最为简单的理解。)
一、校本课程开发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三、校本课程开发要善于利用现场课程资源;四、校本课程开发必须置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来理解 第二节、校本课程开发的流程
从已有的课程实践来看,开发校本课程的操作模式主要应该包括六大
学习参考好帮手
WORD格式整理版
步骤: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拟 8
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施、评价与修订。 一、 建立组织;二、 现状分析; 三、目标拟定
目标拟定至少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个是针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及其相应的开发成果,另一个是针对学生的课程目标,即校本课程开发既要促进的个性发展,也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程目标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一般目标,就是我们说的教育目的,它与整个教育系统的哲学或价值观基础密切相关;另一个是具体目标,就是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应该获得的能力与态度。 四、方案编制 五、实施与评价
第三节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类型
从开发的程度来看,校本课程开发活动大体可以归为课程选择、课程改编和课程新编等三种类型。 一、 课程选择:(一)开列项目清单(二)确定选择标准(三)综合评估
二、课程改编:进行课程改编需要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大致赖以归纳为五大类:目的;内容选择;内容组织;学习经验;学习资料。 三、课程新编
第四节 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 一、《校本课程规划方案》:(一)校本课程规划的基础(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三)校本课程的一般结构(校本课程的结构,包括校本课程的门数、每门课程的课时要求以及限制性条件等。(四)实施与评价建议以及保障措施 二、《课程
学习参考好帮手
WORD格式整理版
纲要》 三、《课程说明》
第13讲 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与设计 第一节 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在新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一)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
这表明它具有一定的独特性,表现在:1、它是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严肃性和正统性;2、它是一门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课程,所以能够充分体现其生成性和适应性,是一门国家规定课名、课时和一般要求,地方统一协调和指导,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是与学科并列而不从属或依附于学科的经验课程
二、 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视野中,课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即教学与学习展开的历程;教学成为创生课程事件的过程,即课程开发的历程;而学习成为在教学交往中建构知识与人格的过程。)
(一)重建课程观——弥合个体与课程的断裂(这种转换首先表现为
学习参考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