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格式整理版
程目标;普通高中课程目标。) 3、新课程目标的时代意义:(1)价值取向发生了重大转变;(2)对以往学生的发展要求进行了新的界定;(3)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一些新的发展目标:A、创新精神;B、实践能力;C、科学与人文素养;D、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第二节 课程结构 1、课程结构的含义:(课程结构是对构成学校课程体系中各要素及其所形成的关系形态的总称。) (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体现课程目标要求的由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共同组成的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材料。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间接经验以及相关的直接经验;关于开展实践活动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内容;旨在形成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内容等。) (2)科目;(科目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特定的逻辑线索体现某一具体科学领域或范畴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它们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 基础教育阶段的科目主要有语言、数学、思想品德类课程、社会、科学、艺术、体育、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 (3)课程类型。(课程类型是具有属性相同、组织方式相同或功能相近的课程的总称,每一种课程类型都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
2、课程结构的呈现形式(1)体系结构:A、课程计划与课程方案;(课程计划是指国家或地方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为特定阶段学生制订的课程修习计划,该计划一方面体现了国家或地方的教育意志,是通过开发和设置课程的方式具体反映教育目标的要求;另一方面,课程计划明确了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每一种课程所占的比重或所
学习参考好帮手
WORD格式整理版
拥有的课时总量。)B课程表。(课程表是学校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将课程计划或课程方案进行实践转化所形成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表分为:班级课程表、年级课程表和学段课程表) (2)科目结构(科目结构是指在某一具体科目中所形成的课程内容的结构,它包括各类课程内容之间及同类课程内容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形态,即课程内容各所形成的关系形态,如学科知识之间的结构关系、知识与技能的结构关系等。) 3、课程结构的确定:(课程结构的确立,首先需要将国家的教育意志和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其次,根据课程目标规划与设计课程体系中的所有要素,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后,制定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基本策略和方案。)
第三节 新课程的结构和特点 1、新课程的课程结构; 2、新课程结构的特点:
(1)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结构原则:均衡性原则;综合性原则;选择性原则。(2)形成了较严密的课程综合与分化的体系结构;(3)对一些传统课程进行了改造或整合;(4)普通高中新课程呈现出三级结构。(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第4讲 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意义 第一节 国家课程标准及其框架
1、课程标准的性质(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和单项技能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内容要领等)。(2)课程标准主要规定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自己的努力下都能达到的
学习参考好帮手
WORD格式整理版
要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3)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质量、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4)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的行为动词应该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5)课程标准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它统领课程的管理,评价、督导与指导,具有一定的严肃性与正统性。) 2、我国现阶段课程标准的框架; 3、学段与水平的划分。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陈述 1、教育目标的层级性 2、课程标准陈述的基本方式:(1)结果性目标的陈述方式;(2)体验性目标的陈述方式;(3)表现性目标的陈述方式。
3、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1)行为主体;(2)行为动词;(3)行为条件;(4)表现程度。 第三节 国家课程标准的意义
1、它标志着全面推进与具体落实素质教育成为现实;2、它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了明确的质量标准;3、它标志着教材真正走向多元化有了可能;4、它标志着教学方式的革新有了标准;5、它标志着教师专业自主权的确立有了保障;6、它标志着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有了希望。
第5讲 新教材的设计与呈现 第一节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转型
1、教材概述(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教学的主要媒体。通常按照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规定,分学科门类和年级顺序编辑,包括文字教材(含教科书、讲义、教授提纲、图表和教学参
学习参考好帮手
WORD格式整理版
考书)和视听教材。)
2、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转型;(新教材的设计和呈现方式发生了根本转变,就是走向以学习为中心,促进新的学习方式的产生。) 3、教材和教师的关系。(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材通过预先设定内容来决定教学活动和教学进程的状况将发生改变,教材将由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直接面对的对象这一中心地位转向为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而选择的学习资源之一的工具性地位。) 第二节 以学习为中心教材设计与呈现1、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2、按照认知螺旋上升的规律,不断拓展和深化学习内容;3、重视学科大观念和方法;4、将知识与问题、任务与活动相结合;5、给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留下充分的空间;6、促进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合作;7、体现时代的精神与最新研究成果。 第6讲 学习方式及其转变
第一节 学习方式及其意义 1、学习方式的含义
学习方式的三个特征:第一,它具有差异性,亦即有“质”的“优劣”、“量”的“是否充分”、“形式”的必要性。如果学习方式东具备差异性,也就失去了“转变”的必要性。第二,它具有可变性,亦即它可以随着学习情境的变化而改变。如果学习方式无法改变,也就失去了“转变”的可行性。第三,它具有多样性,亦即有多种表现形态。如果学习方式只有一种或为数极少的几种表现形态,也就失去了“转变”的可能性。
学习方式的定义:学习方式泛指学习者在各种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所采
学习参考好帮手
WORD格式整理版
取的具有不同动机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的一切学习方法和形式。 这一定义有两层含义:其一,学习方式既包括学习方法,也包括学习形式。其二,学习方式具有情境依赖性。其三,评判学习方式的主要依据是学习者的动机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 2、学习方式的类型及其关系
(1)学习方式的分类: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演习;维持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体验式学习与学术学习;情境学习与抽象学习;合作学习与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探究学习。
(2)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首先,某些学习方式在内涵上有一定交叉,其次,它们之间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再次,尽管研究者所划分的某些学习方式是成对出现的,但是它们之间不是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最后,由于学习方式的划分维度存在交叉的可能,从而使得各种学习形式可能出现某种组合。 3、转变学习方式的意义:(1)转变学习方式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要求;(2)转变学习方式是回归学习本质的要求:自主性、建构性、社会性;(3)转变学习方式是提升学习质量的要求。 第二节 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含义:我国的学者认为,自主学习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自身学习的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反馈;三是对自身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 一般认为:自主学习是指个体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
学习参考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