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二)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考 文科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

历 史 (二)

号位注意事项:

封座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 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密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号不场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考 第Ⅰ卷

订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学者曾评价,人类最亲切的苦乐其实不在于物质,而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装 号证所以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先秦诸子,莫不如此。材料表明 考准A.人类历史在发展中出现了倒退 B先秦诸子否定了社会的进步性 只 C.当时的大同社会为人类所向往 D.先秦诸子渴望大同时代的和谐 【解析】大同是人们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它强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 故D项正确;先秦诸子对和谐的向往不能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倒退,也不代表他 卷 们就对现实社会进行否定,A、B两项错误;先秦诸子对远古社会进行了美化,那 名姓时候之所以没有压迫和剥削,但也有部落之间的战争、生产力极为地下,不会为人 此 类所向往,C项错误。 【答案】 D

2.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说,诸子百家“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不相生也。 级仁之与义,敬之与和,相反而皆相成也。”这反映了诸子百家

班A.在理论上求同存异 B.有相互融合的特点

C.均为稳定统治服务 D.最终达到殊途同归

【解析】同时“相反而皆相成也”这一信息表明,他们在发展中可能在某些方

面达成共识,相互融合,故B项正确;由材料“其言虽殊”信息可知,诸子百家言论是具有不同的理论基础的,所以他们没有求同之意,A项错误;均为稳定统治服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相反而皆相成也”不能表明他们殊途同归,D项错误。 【答案】 B

3.“夏礼吾能言之,祀(把国是夏朝的后裔)不足征(通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宋国是商朝的后裔)不足征 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说明孔子

A.熟悉夏商礼制 B.感叹祀宋衰落

C.重视文献记载 D.重建礼法规范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孔子对夏商礼仪制度非常重视,如果有足够的文献,孔子认为他可以证明夏商的礼法规范,由此可知孔子渴望重建礼法规范,故D项正确;由于文献不足,孔子对夏商礼制能言但未必熟悉,A项错误;宋国不能证明商朝礼仪制度不等于祀宋衰落;B项错误;文献不足不能表明孔子对文献记载的重视,C项错误。 【答案】D

4.孔子在向老子问礼后对其弟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至于龙,吾不能知,今见老子,其犹龙也!”材料反映出 A.道家精髓高深莫测 B.儒道思想渊源甚深 C.道家文化植根传统 D.儒道文化相得益彰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孔子对道家文化进行了赞叹,并把道家文化比作龙而莫知其深,这反映了道家精髓高深莫测,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儒道两派的关系如何,B、D两项错误;孔子赞叹道家文化与道家文化根植传统没有因果联系,C项错误。 【答案】A

5.在战国时期,根据当时形势,韩非子认为,“上古竞于道德”,“当今争于气力”,必须通过战争手段来实现统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法家

A.在有意弱化儒家思想影响 B.力图建立完整的自身体系 C.主张以武力强化中央集权 D.改变了上古重视道德的传统 【答案】 C

6.墨子反对诸侯国互相侵伐,要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辱贫,贵不傲贱”。由此可知墨家

A.主张平均分配社会财富 B.渴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 C.主张立法缓和社会矛盾 D.代表了百家争鸣最高成就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墨子主张不同阶层的民众和谐相处,这说明墨家思想渴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故B项正确;各阶层民众和谐相处不能等同于平均分配社会财富,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墨家缓和社会矛盾的手段,C项错误;墨家渴望建立安定社会秩序的主张不能说就是代表了百家争鸣最高成就,D项错误。 【答案】B

7.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收回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但是诸侯王仍在大量招致宾客,成为其政治上的助手和死党,中央集权亟待加强。材料可用来说明 A.诸侯王仍有抗衡中央的实力 B.有为而治逐渐成为时代需要 C.无为而治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D.诸侯王权力在当时出现反弹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诸侯王招纳宾客,对中央集权会造成一定威胁,中央若再“无为”,就可能造成政权不稳、社会动荡,故B项正确;诸侯王招纳宾客若不到一定程度,未必会有抗衡中央的实力,也不能说明诸侯王实力已经反弹,A、D两项错误;无为而治、有为而治是根据时代需要,有为而治不意味着无为而治未取得预期效果,C项错误。 【答案】B

8.董仲舒在谈及吏治改革时,明确指出,“大夫不得世”,“观乎世卿,知移权之败”。其出发点是

A.维护中央集权 B.宣扬纲常观念

C.创新儒学体系 D.强化思想控制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明确指出,“大夫不得世”即为:大夫不能世卿世禄,如果世卿世禄,权力下移,国家就会有失败危险,亦即“知移权之败”,由此可以推知董仲舒主张强化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故A项符合题意;中央集权与宣扬纲常观念不是同一概念,B项错在偷换概念;否定世卿世禄与创新儒学体系没有必然联系,也不等于就要强化思想控制,排除C、D两项。 【答案】A

9.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董仲舒思想中既含有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同时也含有阴对阳反作用,所以可以得出董仲舒的观点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论及君权合法性,也未谈到董仲舒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A、B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董仲舒思想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的信息,排除D项。 【答案】C

10.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其曾孙汉宣帝却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此处所谓“霸王道”,是指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严刑峻法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表面上看是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表面上看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是外儒内法,所以此处所谓“霸王道”,是指法家思想。 【答案】C

11.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学习科目为五经,由五经博士教授,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每年只考试一次,考试合格者即可以做官。汉武帝这一举措

高考 文科

A.有利于学生思想自由发展 B.改变了选官的不公平状态 C.有利于巩固儒学正统地位 D.成功压制了其他学说流传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授课内容,这有利于巩固儒学正统地位,故C项正确;太学把五经作为授课内容,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控制,A项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怎样考试和面向什么人进行考试,因而不能得出改变了选官不公平状态这一结论,B项错误;汉武帝这一举措可以抑制其他学说发展,但其他学说并未因这一举措而失传,D项错误。 【答案】C

12.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 A.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 B.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 C.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 D.凸显了传统经典的基础性 【解析】“因袭传统”等字眼意在强调董仲舒的学说对传统经典的继承。故D项正确;董仲舒的学说是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的,而不是对《春秋》完善,A项错误;“杂糅性”在材料中无从体现,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传统,和新时代无关,C项错误。 【答案】D

13.儒术独尊后,在魏晋之际受到佛道冲击后,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宋明之时,理学、心学相继出现。材料反映出儒学

A.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 B.据自我调节的功能 C.地位未因冲击而动摇 D.对各派均能兼容并包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儒学在受到冲击后,就提出了“三教合归儒”并出现了理学、心学,这说明儒学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故B项正确;儒学的自我调节不能说明其本质已发生变化,A项错误;儒学地位曾经动摇过,C项错误;对各派均能兼容并包的表述过于绝对化,D项错误。 【答案】B

14.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是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希圣向之人,须向自心上体察,明得自家心,便能达得圣贤意,便能获得本然之乐。这反映出 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 B.理学有教人消极出世之意 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 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 【解析】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程认为修身可以悟本达源、超凡脱俗、至善圆满,也能获得本然之乐,所以可以推知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故A项正确;修身可以达到很多乐趣及境界,这并不是消极出世,B项错误;材料中修身与佛道文化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不能推知二程对儒学改造的程度,D项错误。 【答案】A

15.司马光在编纂《资治通鉴》时,对历代史书广泛采用但又有所删减。在以《汉书》为依据叙述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天人三策”这一内容时,司马光选择性地保留了礼乐教化的内容,而删除了关于天人关系的讨论。这一做法反映了 A.儒学本质在悄然发生变化 B.理学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 C.史学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 D.政府对人们思想控制加强 【解析】司马迁属于北宋统治集团,他对儒学的损益主要是为政治服务,故C项符合题意;儒学本质从古至今不会发生变化,如果其本质有变,那就不能称其为儒学了,排除A项;材料没有论述理学影响范围的扩大,B项错在无中生有;仅凭材料也不能得政府对人们思想控制加强,D项错在以偏概全。 【答案】C

16.朱熹要人们通过格物接受封建道德观念,王阳明则认为封建道德存在于人们心中,只要通过“致良知”就可以了。材料说明

A.封建专制思想日趋强化 B.儒家认识论出现了分歧 C.心学逐渐脱离传统儒学 D.心学旨在改造理学本源 【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朱熹和王阳明对如何接受儒家“天理”出现了不同的认知,这说明儒家认识论出现了分歧,故B项正确;如何接受封建道德规范不能

2020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卷(二)

高考文科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单元训练卷历史(二)号位注意事项:封座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0vo91ozx74c2db011p1797950lpza00fbu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