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有机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机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环境农业是人类有意识改造大自然以获得食物来源的一种生产活动,是承载着人类文明延续与发展的根基。但发展到现代农业之后,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在生产出大量农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以及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严峻的环境问题[1],人们必须要意识到现代石油农业并不是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最佳途径,应该寻求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而有机农业在保障农产品安全、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2],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应该得到大力推广。但在传统农业种植区域,政F与农民在应用和推广有机种植模式上的积极性不高。鉴于此,本文综述近年来有机农业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积极影响的相关文献,以期为我国有机种植模式的进一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有机农业的概念界定与生产准则准确地界定

有机农业的概念是研究有机农业的首要步骤,根据国家标准叶有机产品曳渊GB/T19630.1要20XX年内,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活动是许多农田鸟类、杂草、土壤动物和土壤微生物等物种丰富度及多度下降的重要原因[8-9]。而有机农业拒绝使用农药、化肥,对生产区域内各种动物、植物、土壤动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危害极小,可以有效地恢复和保持生产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15-16]。益鸟等动物天敌是有机农业体系中生物防治虫害的重要环节。与常规农田相比,有机农田中鸟类渊尤其是地面孵化的鸟类冤的种类和数量更高。如李现华等[17]对内

蒙古磴口县境内常规农业系统和有机农业系统中动物多样性的调查结果表明,有机农业种植区的有益鸟类等生物的数量较多,而且有益昆虫渊尤其是七星瓢虫冤的数量也明显增加,而蚜虫等害虫的虫口密度则明显降低。节肢动物也是农田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动物,根据相关的研究发现,有机农田内节肢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与多度都明显高于常规农田[18-19],有助于实现对农田害虫的生态控制。与传统农业生产对杂草等植物的敌对态度不同,有机农业生产允许相对多样化的杂草生长,甚至在农田休耕时期还会轮作某些能起到绿肥作用的草类。有机农业对于杂草的态度较为温和,因而在有机农田中杂草密度、生物量或地面覆盖物通常高于常规农田系统[20-23];还有相关研究发现,采用有机种植的农田内有较高的阔叶杂草[24]以及除草剂敏感型杂草[25]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有机种植方式下,农田中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会有所增加,如蚯蚓就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示动物,蚯蚓的数量能反映土壤的结构、微气候、营养和DU性等土壤状况。

有研究表明,采用有机管理方式的农田中,土壤内蚯蚓的密度、数量均比常规农田高,如Brown[26]的研究报导发现,有机农田内蚯蚓的密度约为常规农田的2倍;还有其他相关研究也发现,有机农田较常规农田拥有较多的蚯蚓种群数量[27]。土壤中的微生物体渊细菌、真菌等冤在维持、增强土壤肥力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比如有益微生物群落会参与腐殖质的形成,能改善农田土壤的团粒结构,从而提高农田土壤的肥力状况。而有机农田拒绝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减少了对土壤的破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已有多项

研究表明,采用免耕、轮作、施有机肥等有机种植模式的农田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和生物活性均高于常规农田[28-32]。此外,秸秆还田作为有机农业种植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土壤培肥手段之一,有大量研究发现,秸秆还田是有机农田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活性增强的重要原因,如Ocio等[33]研究发现,在将秸秆翻压还田7d后,土壤中微生物的生物量增加了2倍;高美英等[34]对山西农业大学教学果园各层土壤中固氮菌数量的调查研究也发现,秸秆覆盖还田可明显增加果园各土层中固氮菌的数量,在整个0~60cm耕作层内固氮菌数量年平均增加95.47%,尤其在0~20cm土层中的固氮菌年平均增加量更达到了123.80%。总的来说,有机种植方式能有效提高种植区域内动植物、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化组成,而生物多样性又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有利于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也有利于实现土壤营养的优化循环和保持土壤肥力等。因此,农业种植活动应采取对环境友好的技术措施,以保护种植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

2.2改良土壤

现代农业长期、大量地使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物质,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严重损害了土壤环境,造成了如土壤中有机质减少、土壤微生物活力下降、土壤的蓄水保肥能力降低等恶果;而土壤是农业生产的根基,没有健康、肥沃的土壤就没有健康、营养的农产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保护和改良土壤。有机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农业,其发展初衷即是改善现代农业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恶化,因而有机农业对于培肥、改良土壤极其重视。

有机农业的培肥理论认为土壤是一个有生命的系统,施肥是在培育土壤,进而由肥沃土壤为农作物提供所需养分。因此,有机农业种植的第一步就是采取各种措施渊如施用有机肥和合理轮作等冤改良、培肥土壤,激活土壤的生命。对于有机农业中培肥土壤的方式,欧阳喜辉等[35]总结了国内外多项关于有机农业的研究,得出有机农业通过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免耕和轮作等措施可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团聚能力以及提高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达到培肥土壤的目的。秸秆还田与轮作也是有机农业提倡的改良土壤、维持地力的重要手段,如王宁等[36]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环境,而且还能减少土壤碱性物质的流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土壤的酸化,维持土壤肥力;杨景成等[37]的研究也发现,与传统种植制度相比,粮草轮作结合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降低对土壤有机质的衰减效应。土壤微生物量碳是土壤有机库中的活性部分,是表征土壤质量和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董博等[38]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发现,长期施用有机肥渊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冤可以明显增加耕作层土壤中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碳。胡诚等[39]通过多年施肥试验发现,随着有机肥施用量的提高,农田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土壤可溶性碳、总有机碳等含量都随之增加。改良土壤、保护土壤环境是有机农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根本,而长期的有机种植反过来又能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生产力,并通过改变土壤的通透性和孔隙度等自然结构性状改善土壤环境,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土壤生物与微生物的活性,这都说明了有机农业是对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ocx

有机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农业是人类有意识改造大自然以获得食物来源的一种生产活动,是承载着人类文明延续与发展的根基。但发展到现代农业之后,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在生产出大量农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以及土壤肥力下降、自然环境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等严峻的环境问题[1],人们必须要意识到现代石油农业并不是解决人类温饱问题的最佳途径,应该寻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0ucr5pn1o0mq5e7eayt5nd0e7n2rf017b0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