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明确阅读说明文的方法,用找关键词法和思维导图法,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了解中国建筑特征,感受中国建筑之美。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图片展示,帮助理解;小组互动,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建筑是一种文化,文化在于创新,更在于传承,每一位同学都是文化的传承者,明确肩上的责任,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体会文章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借助思维导图快速整合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建筑的“词汇”、“文章”和“文法”;文化在于传承,体会到传承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预读明人
1、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不仅拥有巍峨的名山、秀美的河流,还有数不尽的名胜古迹,或巍峨壮丽如故宫,或小巧灵动如江南园林。这些古老的建筑闪烁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光芒,它们究竟有何特色?今天我们学习梁思成的文章《中国建筑的特征》,从中我们一定能得出答案。 2、作者简介。
⑴中国建筑的一代宗师: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他是近代学者、维新派领袖梁启超的儿子,一代才女林徽因的丈夫。他一生醉心于中国建筑的研究,曾主持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国古建筑的学术团体),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建筑系,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系统完整的《中国建筑史》。其他著作有《清式营造则例》等。
⑵美丽的神话:他们一个是梁启超的公子,一个是林长民的千金;一位是建筑巨匠,一位是绝艳才女。他们一世情缘,共同创造了中国建筑史上的两座丰碑,把亲手设计的国徽送上了天安门城楼。他不计国仇家恨,力使奈良,京都的古建筑免遭盟军的轰炸,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大厦的设计。
错批一人,多生几亿——马寅初(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人口学家)
错批一人,少了多少名城——梁思成(建筑学家,一生致力于古建筑研究和保护) ⑶梁思成和林徽因对中国建筑史的贡献:1937年7月梁思成偶然看到法国人伯希和带到国外的敦煌壁画图片,很清楚地描绘了五台山唐代建筑图景,梁思成如获至宝。他和林徽因等一行4人起身去五台山,先坐火车到太原又坐汽车颠簸128多公里,最后又转骑骡子,最后才到达这座佛光寺,发现了中国现存唯一的唐代建筑遗存——五台山佛光寺大雄宝殿。正定深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丰赡的古建筑遗存,吸引着梁思成。1933年4月,梁思成第一次到正定考察,原定两周,后由于战乱,缩短为七天。当天下午5时梁思成一行来到正定,借住在隆兴寺,当晚便开始考察,直到“天已墨黑,殿里阴森,对面几不见人,只听见上面蝙蝠唧唧叫唤”,才回方丈院晚斋。以后的几天,考察非常辛苦。对于这次考察,梁思成写道:“今春正定之游,虽在兵荒马乱中,时间匆匆,但收获却意外圆满。”第二次考察,是
在当年即1933年11月,梁思成偕林徽因女士再次来到正定,“留得旬日,得详细检正旧时图稿,并从新测绘当日所割爱而未细量的诸建筑物。”“这次考察成图盈箧,满载而归。”
二、初读明文
1、自读课文。 ⑴积累重要字词。
⑵找出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的关键词,并指出说明顺序。
⑶在介绍九点基本特征之后,作者谈到了中国建筑的“文法”。“文法”是指什么? ⑷建筑的可译性是什么?
⑸中国的古代建筑除了九大特征外,还有什么特点? ⑹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字词积累。
帷幕( )屋脊( )接榫( )凤毛麟角( ) 埋怨( )埋葬( )翘起( )翘首以盼( ) 点缀( )辍学( )厦门( )高楼大厦( ) 角色( )穹窿( )门槛( )直栏横槛( ) 3、合作探究,整体感知。
⑴请找出中国建筑九大基本特征的关键词,并分析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提示:说明文的顺序主要取决于对象的特点。由于说明对象特点各异,顺序则不同。说明顺序常见的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中国建筑九大基本特征:
单独的建筑物由三部分(台基、房屋、屋顶)组成。 平面布臵:建筑群、轴对称、主屋朝南、有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