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因、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覃志威
来源:《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4年第7期
摘要: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新挑战、承担新使命、呼唤新成就,而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发展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因,并对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实现我国农业科技更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农业科技;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4-9146.2024.07.00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了1.2万亿斤,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3432元。同时,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由2012年的53.5%提高至2017年的57.5%[1]。两者同步推进,更加彰显了农业科技进步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大意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步入提质增速的新阶段,面临一系列新变化与新挑战,衍生出新的发展动因,且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亟须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发展道路。
1新时代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动因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驱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强化农业科技发展的内生驱动力。首先,促进科技元素融入到农业生产的各环节,提高农业生产良种化、机械化、智能化和标准化水平,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其次,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研发,降低农业污染,构建农村宜居生态环境;再次,不断研发良种,大力推广农业智能机械,提升农业资源附加值,实现农民生活富裕。
2)解决农业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可持续问题的现实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众多问题,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我国农业生产效率较低,2017年,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为41.4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7.9%。二是我国农业区域间发展水平相对失衡,农业现代化水平东部强、西部弱的格局逐渐固化。三是我国农地土壤退化、耕地面积减少、农产品安全问题愈加严重,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压力。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
3)应对人民生活消费转型的应有之义。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饮食从“吃饱”转为“吃好”的新需求扩大了我国高质量粮食供求缺口,也对农业科技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加强农业科技发展,保障优质农产品供给,解决好农产品的污染残留等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们对绿色、健康、多元食品的消费需求。
4)提升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举措。农民收入低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业科技创新有利于农业生产“降本增效”,提高农业劳动附加值,还能大幅节约人力,推进富余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使农民获得更加多元的收益。此外,大力推广“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的脱贫模式,可以突破贫困地区先赋性弱势因素制约,实现农民生活富裕的目标。
5)缓解粮食危机的根本保证。粮食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当前,我国潜在的粮食安全威胁不容忽视。一方面我国粮食呈净进口格局,2017年中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t,占国民年消费总量的21%,平均进口依存度增大。另一方面我国优质粮食需求迅猛增长,生产
结构不平衡导致粮食供需缺口加大。因此,只有实施“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地综合产出能力,补齐粮食需求缺口,才能有效缓解我国面临的粮食危机。
6)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当前,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参与度不断加深,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尚不明显。特别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面临的国际农产品价格倒挂压力增大,农产品“走出去”的步伐滞后。与此同时,世界范围内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各国在农业高精尖技术领域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在此背景下,要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必然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发展。
2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科技管理体制障碍凸显。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最初形成于计划经济背景下,行政依附性较强,农业科技机构之间部门重叠、定位不清、联动不畅等问题依旧存在。由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激励、协同和风险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的黏合度不高,科技链与产业链对接存在障碍。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机制不完善,科技供给主体间在项目、资金等环节相互竞争,彼此压制,很难形成创新合力。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偏低。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为50%,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其原因在于农业科技推广与转化机制还不健全,科技成果孵化效率较低,基层农技推广组织较为涣散,农业科技供需双方因不完全信息博弈,导致逆向选择现象较为普遍。此外,由于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小农经营模式对科技的吸收力不强,因此,阻碍了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
3)农业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3]。近年来,尽管政府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逐步加强,但是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我国社会资金对农业科技投入存在动力不足、渠道不畅、结构扭曲等问题,而且当前金融支农发力不足,由此形成了农业科技发展低效益与投资不足之间的恶性循环。
4)农业科技人才结构性短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截至2016年,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总量已达72.22万人。然而,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农业科技人才“弃农转行”现象普遍存在,前沿领域的高端人才流失严重,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存在“断档”。此外,农业科技系统之间、地域之间、层级之间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凸显,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强、知识结构老化、理念陈旧的问题较为突出。
5)农民科学素质有待提高。在城市化的大潮中,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留在农村的老、妇、幼人口比例上升,生产型劳动力有余,技术型人才短缺,人口科学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此外,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机制尚不健全,农民在生产中经验优于科学、甚至怀疑科学的问题依旧存在。
6)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任重道远。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保障农业科技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科技知识产权立法不够完善,尚未出台一部有针对性的法典。而且,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全面性不足,农业科技工作者对知识产权维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执法效果欠佳。
7)农业科技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制不健全。国际范围内的科技引进和推广是加快科技进步、缩短技术差距、发挥比较优势、实现共赢发展的重要路径。当前,一些国家在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对我国进行封锁,我国引进资金利用分散、引进质量不高等问题同时存在。此外,由于农业科技的国际竞争力不强、合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我国外向型农业建设及农业科技“走出去”的步伐比较缓慢。
3推进农业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1)深化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协调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以转变职能为目标,加强宏观管理,强化顶层设计,做好环境营造、政策资金保障等工作。二是强化涉农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人、财、物向涉农企业集聚。三是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协同创新路径,落实科技链一体化部署,打破部门、区域和学科界限,搭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尽快消弭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2)强化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一是加快完善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供给体制,加大技术集成、转化、推广应用力度,通过构建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实施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尽快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二是积极有序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新型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以此增强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拉力和吸纳能力。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加快构建由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组成的多元化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一方面,政府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财政稳定支持机制,加大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的力度,力争实现到2024年农业科研开发投入占农业GDP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的目标。另一方面,加快完善市场化多元筹资服务机制,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充分调动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多方力量,拓宽科技创新资金来源。
4)重视科研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4]。”一是进一步扩展农业科技人才总量规模,优化人才结构和布局,特别要重视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加大海外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科研人才评价、激励、保障和流动的机制,优化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三是关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需求,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营造宽松民主、潜心研究的学术环境。
5)加快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高度重视农业科技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全面加强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积极探索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提高农民认识、消化、运用科技创新成果的能力。二是重视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构建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代表的农业科技需求主体,实施好新型青年农场主、林场主培育计划,着力打造一支“懂科学、会技术、善管理”的科技型农民队伍。
6)强化农业科技知识产权保护。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化、法制化进程,补齐农业科技创新领域的法律空白,构建以知识产权明晰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制度,确保农业科技人员能凭借知识产权成果获得应有回报。二是加大知识产权法规的执行力度,完善奖惩机制。三是提高人们知识产权保护的维权意识,提升社会公众对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认知程度和运用自觉。
7)提高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实现农业科技更高质量发展,必须更加积极地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一是提升农业科技“引进来”的质量和效益。密切关注国际农业前沿科技的发展动向,不断优化引进结构,重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养。二是加快实施农业科技“走出去”战略。深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科技合作,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扩大对外技术输出,提升农业科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8)强化农业科技风险管理与安全管控。当前我国农业科技风险管理与安全管控能力有待增强。一是切实做好引进技术的安全判别、风险评估和实时监控工作,升级抵御生物入侵“防火墙”。二是重点突破以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农业科技安全性研究,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农业生态灾难,实现农业科技安全性与经济价值、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