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可持续发展是相对于传统发展观念而提出的一个全心概念,传统发展是一种纯经济增长观。而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思想实质:一方面要求人类在生产时应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尽可能的多利用,少排放。因此,其核心思想就是人类在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候,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加投入模式、加大消耗实现发展、以牺牲环境来产出的错误做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护资源和改善环境,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下去。

(五)清洁生产的概念

1、清洁生产的含义:清洁生产从广义来讲,是对生产过程和产品实施综合防治战略,以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生产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消除有毒原材料,减少所有排放物的排污量和毒性;对产品来说,则要减少从原材料到最终处理的产品的整个生命期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清洁生产涉及两个全过程控制,生产过程和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循环过程。即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

2、清洁生产的目标: 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两个目标:

(1)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及节能、降耗、节水、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缓不可更新资源的耗竭是实现可更新资源的永续利用。

(2)减少废料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 3、清洁生产的内容:

(1)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合理化; (2)经济效益最大化; (3)对人类环境的危害最小化。

(六)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五个观点 1、道德与环境

所谓环境道德观念是指人们对待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规范与原则。即具有这样的感情:认为草木、动物,甚至前人的建筑成果,只要有利于将来的环境,都要受到保护,受到尊重。故意或因过失损害环境是不道德的,理应受到谴责,甚至惩处。环境保护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需要人们共同关心和自觉参与。保护环境是真、善、美的体现,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是假、恶、丑的表现。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光荣,污染环境可耻的环境道德风尚。因此,我们要努力形成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形成人人保护环境,谴责污染环境行为的新

的道德风尚。 2、生态观点

环境意识就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科学态度,一种正确的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思维能力。要有生态观点,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组织经济、社会活动。

(1)要认识到存在着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态系统,人类的经济社会活动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物质、能量的交换运动。 (2)生态系统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类应该认识生态规律,掌握和运用生态规律,以生态理论指导组织经济、社会活动,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使之更适应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3、环境资源与价值观

环境是一种资源,具有其自身的价值,不能无偿的使用,因此,损害环境者必须负担恢复环境质量的费用。传统的价值观认为,凡是没有劳动参与的东西或者不能交易的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因而环境资源没有价值。在此观念下,现实经济活动中便出现“产品高价,原料低价,环境资源无价”的价格扭曲现象,并导致了环境资源无偿占有、掠夺性开发和挥霍浪费使用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进而阻碍和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现代价值观认为,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首先决定于它的有用性,即它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功效;其次,环境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种自然财富;第三,环境资源价值大小决定于他们的稀缺和开发利用条件。

同时,环境资源的价值还应该包括物质性价值和生态性价值两部分。 4、参与意识

《环保法》总则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人们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应以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促进持续发展为准则,使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协同发展。人们在环境意识提高的基础上,必然产生保护、改善和建设环境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从而要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各种活动。公众自觉参与是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条件,环境保护是一项全民的事业,是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它涉及各行各业和各个部分。必须提高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综合效益观点

综合效益观点,即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不能只顾眼前利润,不顾严重污染破坏环境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对于一个普通的公民,除了了解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外,还应树立环境道德观、生态观,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

四、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一)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产生的背景

1、人类在21世纪将面临八大挑战:

(1)森林面积锐减; (2)土地严重沙化; (3)自然灾害频发; (4)淡水资源枯竭; (5)“温室效应”严重; (6)臭氧层破坏; (7)酸雨危害频繁; (8)化学废物剧增;

2、各国纷纷制定环境管理法规、标准面对八大挑战,世界各国相继制定一些法规、标准来规范本国的环境行为。如:英国1992年颁发了BS7750《环境管理体系规则》;法国1993年立法规定上市的消费品50%包装必须回收利用;欧共体1995年正式公布《环境管理审核规则》(EMAS);德国1995年依据(EMAS)《环境管理审核规则》制定了《环境审核法》三个条例;日本早在1967年就颁发了《公害对策基本法》;美国的水、气、噪声、有毒物制定了121种法规。 3、成立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制定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由于各国制定的环境法规标准不统一,审核办法不一致,为一些国家制造新的“保护主义”和“技术壁垒”提供了条件,也必然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机会,并响应联合国《里约热内卢宣言》的号召。199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出版了《展望未来——高薪技术对标准化的需求》一书,其中“环境与安全”问题被认为是目前标准化工作最紧迫的四个课题之一。1992年ISO与IEC成立了“环境问题特别咨询组(SAGE)”,研究、制定和实施环境管理方面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

(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概念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的全部过程和结果。可持续发展是相对于传统发展观念而提出的一个全心概念,传统发展是一种纯经济增长观。而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思想实质:一方面要求人类在生产时应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类在消费时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0nx90wj6e0fvqu4yw276b8ve00zsa00v6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