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的管理与思考
□罗天斌
【期刊名称】中小学校长 【年(卷),期】2013(000)012 【总页数】2
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是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新建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我校着力建立健全符合学校发展的管理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德育体系,尽快促成来自不同乡镇学校的管理人员与教师相互之间的磨合,让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一样充分享受现代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校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办学目标。
一、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让管理成为一种文化
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需要大胆地去尝试和发现。学校的管理者不仅需要加深对教育自身的理解,不回避探索阶段的难题,更要有教育的远见与实际行动。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力创具有亲和力的人文环境
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指出,管理不只是一门学问,还应是一种文化。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人是无生命的躯壳,没有文化的学校是走不远的。建校伊始,我们根据学校自身发展需求,凝炼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奠基,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的核心价值追求;确立了“呵护每颗心灵,成就每个学生”、“让每一名教职员工拥有归属感和幸福感”的发展愿景;明晰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逐渐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思想教育工作、科研管理、后勤及生活管理、学生综合评价等制度,让全体教职员
工在学校发展问题上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形成规范而有序、严谨而高效、务实而进取、浓郁而温馨的管理氛围。 2.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教师才能
“会鼓励别人,会服务别人,会成就别人,就是会管理。”基于这样的现代管理思想,学校推崇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满足教师对尊重和信任的精神需求。我们还广开民主渠道,鼓励教师抒写“心语随笔”,以便学校倾听老师的心声,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尽力为教师充分发挥才能提供良好的环境。 学校通过制定管理“严”、工作“细”、发展“特”的管理工作目标,实施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制,不断改革完善科学评价、分级聘任、精细化管理等规章制度,为全体教师创造“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竞争平台。使每位教师心情舒畅地在学校工作,心平气和地处理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心存善意地看待他人的言行,心系学校,情归学校,使教师找到职业生命的归属感,进而融为一个思想、情感、价值、利益、命运休戚与共的团队,在个人的“成名”和团队的打造中带动学校的“成名”和发展。 3.着力学生全面的发展,办出学校特色
一所现代化意义上的寄宿制学校,必须站在全面育人的高起点上,着力学生主体的发展,办出学校特色。建校伊始,为了“读懂”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需求,我们全面了解了当前寄宿制学校教育管理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分不同层面分析研究了学生面临的新问题及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学校通过集体商讨解决方案,确立了“自立精神、共生意识、科学态度、人文情怀”四大培养目标,引领教师牢固树立“生本”教育的理念。在具体工作中,学校通过实行“三线”,即管理线、教学线、服务线分工合作,围绕教学齐努力,以完善的设施、
科学的管理、严谨的作风服务前来就读的每位学子,让每个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展现青春风采,实现人生理想。
二、教学相长奉献知识盛宴,让乐教乐学成为一种常态
一是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为引领,力促教师主体的发展。学校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学历、能力和师德上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逐步实施教师发展学校的“五大工程”,即思想工程、名师工程、传帮工程、教研工程、关爱工程,让教师们在工作中深深地感受到发展上的关注,物质上的关怀,心理上的关心,感受到学校是值得为之奉献的地方。与此同时,确立“先搭架子,后修内涵”两步走的战略思路,鼓励教师努力追求一流,大力提倡严谨治学、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的精神,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是重视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条件上、制度上充分发挥中年教师在总结推广教育经验、参与组织教育科研等方面的作用。学校致力于“名师”培育,实施“学科示范岗”、“学科带头人”领衔制度,赋予“学科示范岗”或“学科带头人”一定的权利,使其充分发挥“领头羊”的效应;另一方面,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出“一年像样,三年成样,五年榜样”的成长要求,推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提出适合学校不断发展的“教学主张”,全面提升学生学业水平。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激情奋志、才情飞扬,负担轻,成绩好。我们提出了“121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其内涵为激活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自主、探究的“两”种学习品质;追求“一”种高远愉悦的学习境界。通过围绕“一”个中心,即以高效课堂教学为中心,“两”种学习方式,即自主